塑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295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塑件成形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注塑件的成形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件的多样性也层出不穷,在组成汽车的诸多零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塑料零件,因此注塑模具的应用在汽车制造领域也非常广泛。由于塑料的流动性比较强,用于成形零件的样式也相对广泛。当注塑成形的零件深度较大且零件侧壁比较薄的情况下,完成成形的零件对型芯的包紧力大,采用一次推出的方式从上面直接取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变形或者开裂,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增加一次推出动作,以分散脱模力,保证将零件完好的推出模具外,然而,传统的模具结构顶出零件的力来自于注塑机顶杆,只能提供一次的顶出力量,无法完成零件的两次推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件成形模具,以期解决现有的塑料成形模具一次顶出时,对于深度较大且零件侧壁较薄的零件,零件在取出过程容易开裂或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塑件成形模具,包括动模板,安装在所述动模板内的动模镶块;型芯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型芯固定板上的型芯;托板,其设于所述型芯固定板和所述动模板之间,所述托板的底部通过气缸与型芯固定板相连,所述托板的顶部设有用于顶出塑件的一次顶料机构;还包括设于托板顶部的二次顶料机构,其包括:三角滑块,其设在托料板上,且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型芯的一侧水平滑动,三角滑块的顶部两侧分别为斜面,包括靠近型芯设置的第一驱动面,远离型芯设置的第二驱动面;斜楔滑块,其顶端固定在动模板上,底端向下伸出;所述斜楔滑块的底端朝向第二驱动面的一侧为与第二驱动面斜楔配合的压紧面;外推管固定板,其一端活动安装于型芯上,另一端朝向第一驱动面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驱动面斜楔配合的带动面;外推管,其活动安装于型芯上且其底端与外推管固定板固定连接;外推管通过斜楔滑块、三角滑块、外推管固定板的斜楔作用,将三角滑块的水平运动转化为外推管的竖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一次顶料机构为活动安装于型芯上的内推管,所述内推管的底端固定在托板上,所述外推管活动安装于内推管外。

优选地,所述一次顶料完成后,所述三角滑块分别与所述外推管固定板和所述斜楔滑块斜楔配合并驱动外推管向上运动;所述托板在二次顶料过程中只提供向上的驱动力,其高度不变。

优选地,在一次顶料完成后,所述外推管的顶端与内推管的顶端平齐。

优选地,所述三角滑块的底部具有一向下伸出的导块,在托板的顶部设有垂直于型芯方向开设的矩形槽,所述导块滑动安装于矩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三角滑块的顶部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在的斜面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面和所述第二驱动面。

优选地,所述带动面与所述第一驱动面平行,所述压紧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内推管与所述托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推管与所述外推管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在零件成形完成后,利用斜楔滑块、三角滑块、外推管固定板的斜楔作用,将三角滑块的水平运动转化为外推管的竖向运动,从而实现二次顶料,对零件进行两次推出型芯,分散脱模力,有效的保证零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成形模具的轴测图。

图2为塑料成形模具的剖视图。

图3为模具一次顶料完成后的剖视图。

图4为模具二次顶料顶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斜楔滑块的轴测图。

图6为三角滑块的轴测图。

图7为外推管固定板的轴测图。

图8为外推管的轴测图。

图9为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图中:1-动模镶块2-斜楔滑块3-三角滑块4-托板5-型芯固定板6-型芯7-内推板固定螺栓8-内推板9-压板10-外推管固定板11-外推板12-外推管13-内推管14-支撑板15-固定板16-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件成形模具,包括动模板,安装在动模板内的动模镶1块,动模板包括固定板15和设在固定板15底部的支撑板14,动模镶块1用于提供塑件16的成型腔型,型芯固定板5上安装有型芯6,型芯6固定安装于型芯固定板5上,用于提供塑件16成形的内部形状;

托板4,其设于型芯固定板5和动模板之间,托板4的底部通过气缸与型芯固定板5相连,托板4的顶部设有用于托举塑件16的一次顶料机构;还包括设于托板顶部的二次顶料机构,二次顶料机构在本方案中包括:

三角滑块3,其设在托料板4上,且可向靠近或远离型芯6的一侧水平滑动,结合图2和图6所示,三角滑块3的顶部两侧分别为斜面,包括靠近型芯6设置的第一驱动面,远离型芯设置的第二驱动面,采用斜楔的方式将一侧向下的运动转化为另一侧向上的运动;

斜楔滑块2,结合图2和图5所示,其顶端固定在动模板上,底端向下伸出;斜楔滑块2的底端朝向第二驱动面的一侧为与第二驱动面斜楔配合的压紧面,斜楔滑块固定镶嵌于固定板15与支撑板14之间,斜楔滑块2二次推出时与三角滑块配合工作,用于提供驱动三角滑块3向模具内侧运动的力。

外推管固定板10,结合图2和图7所示,其一端活动安装于型芯6上,另一端朝向第一驱动面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驱动面斜楔配合的带动面。外推管12,其活动安装于型芯6上且其底端与外推管固定板10固定连接;外推管12通过斜楔滑块2、三角滑块3、外推管固定板10的斜楔作用,将三角滑块3的水平运动转化为外推管的竖向运动,对零件进行两次推出型芯,分散脱模力,有效的保证零件的质量。

使用时,如图2到图4所示,随着托板4的举升,带动斜楔滑块2与三角滑块3的外侧斜楔配合,从而驱动内侧(靠近型芯6的一侧)的第一驱动面与外推管固定板10斜楔配合,从而完成二次顶料。合理的利用了横向空间,提高了顶料效果。其中,三角滑块3的顶部在本方案中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所在的斜面分别为所述第一驱动面和所述第二驱动面,以使得两侧上下滑动的行程相同。另外,带动面与第一驱动面平行,压紧面与所述第二驱动面平行,以保证斜楔配合时的效果。

本方案中一次顶料机构为活动安装于型芯上的内推管13,内推管13的底端固定在托板4上。外推管12活动安装于内推管13外,内推管13通过托板4的作用沿型芯6向上运动。也就是说,一次顶料为托板4直接驱动内推管13沿型芯的向上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如图2所示,内推管13和外推管12分别与外推管固定板10和托板4可拆卸连接。内推管13和外推管12的底端均设有圆台,内推管12通过内推板8和内推板固定螺栓7压紧固定于托板4上;外推管通过外推板11、压板9和螺栓压紧固定于外推管固定板10上,其中,外推板集成于外推管固定板10上。当然,也可直接采用螺纹方式实现。

本方案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二次顶料为一次顶料完成后进行的,其中,一次顶料完成后,三角滑块3分别与外推管固定板10和斜楔滑块2斜楔配合并驱动外推管12向上运动;托板4在二次顶料过程中只提供向上的驱动力,其高度不变。通过斜楔方式实现力的转化,进而实现外推板11向上的运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横向的空间,使得外推管12能进行再次顶料。也就是说,在一次顶料完成后,内推管13的高度不变,而外推管12的运动为通过横向移动进而由斜楔方式转为纵向运动实现的。

上述方案进一步改进地,在一次顶料完成后,外推管12的顶端与内推管13的顶端平齐,以确保斜楔机构部分工作时,外推管能随其运动并二次作用于塑件16底部,实现二次顶料。

在托板4的顶部设有垂直于型芯6方向开设的矩形槽;三角滑块3的底部具有一向下伸出的导块,所述导块滑动安装于矩形槽内。

制件通过注塑成型完成后,开模状态下开始推出塑件16,首先注塑机的顶杆推动托板,带动内推管13推件,将塑件16推出动模镶块1的动模型腔,直至斜楔滑块2与三角滑块3接触为止,此时为第一次推出完成如附图3所示。继续推出时,斜楔滑块2推动三角滑块3向模具内侧移动,由三角滑块3推动外推管固定板10,外推管固定板10带动外推管12的移动距离超前于内推管13,将塑件16推出,完成二次推出如附图4所示。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