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24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塑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是一种以高分子量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它在加工完成时呈现固态形状,在制造以及加工过程中,可以借流动来造型,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

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面向全球的开放,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中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成稳步发展,并且在2013年,需求量急剧增长。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文明社会使用的三大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合成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地物质基础。高分子材料是物质科学中的新学科和生长点,这门重要的科学分支开辟了20世纪化学研究的崭新领域,为发展和丰富人造物质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回顾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每隔5-10年就有一个高分子新材料出现,每隔10-20年就有一个高分子新产业诞生,这充分体现了这门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发展生机。高分子材料无疑是化学科学发展中的成功范例,是物质科学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改变了千百万年来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一直依靠自然恩赐的传统,实现了按人类的意志和需求,组合和制造结构不同、性能各异的人造物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改变了20世纪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今天高分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已与钢铁、水泥、木材一起构成现代文明社会中四大基础材料,更成为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重要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渗透到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聚氯乙烯(pvc)进一步氯化改性的产品,其氯含量一般为65%~72%(体积分数)。cpvc除了兼有pvc的很多优良性能外,其所具有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可溶性、阻燃性、机械强度等均比pvc有较大的提高,因而cpvc是性能优良的新型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化工、冶金、造船、电器、纺织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氯化聚氯乙烯是由聚氯乙烯(pvc)树脂氯化改性制得,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该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无味、无臭、无毒的疏松颗粒或粉末。pvc树脂经过氯化后,分子链排列的不规则性增加,极性增加,使树脂的溶解性增大,化学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及耐酸、碱、盐、氧化剂等的腐蚀的性能。提高了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的机械性能,氯含量由56.7%提高到63-69%,维卡软化温度由72-82℃提高到90-125℃,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10℃,长期使用温度为95℃。因此,cpvc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工程塑料。

中国塑料机械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随着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中国塑料机械工业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并初具规模。中国已成为世界塑机台件生产的第一大国。近些年,塑料机械工业发展很快,全国塑料机械生产企业已发展到一千家以上,但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约四百家左右。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经过“十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产业规模扩大,连续八年主要经济指标逐年递增,其发展速度与主要经济指标在机械工业所辖行业中名列前茅。

塑料加工工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仍将是中国塑料机械制造工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预计未来中国对塑料机械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塑机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后劲很足,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性能好、价格相对适中的机型,如特大型、精密、专用注塑机,低温、大功率型单螺杆挤出机,用于生产高阻渗性和耐热性包装材料等的多层共挤吹塑机,生产工业制件吹塑机械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氯化聚氯乙烯是聚氯乙烯进一步氯化改性的产品,氯化聚氯乙烯除了兼有聚氯乙烯的很多优良性能外,其所具有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可溶性、阻燃性、机械强度等均比聚氯乙烯有较大的提高,因而氯化聚氯乙烯是性能优良的新型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化工、冶金、造船、电器、纺织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在加工成型时需经过塑化,现有的加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大,且在塑化过程中研磨段比较浅,使得出料少,挤出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包括机身、加热圈、机筒、螺杆,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另一侧连接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皮带设置在所述机身内,所述机身连接有所述机筒,所述机筒外壁设置有所述加热圈,所述机筒内部设置有所述螺杆,所述机筒远离所述机身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侧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防震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动机开始工作,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输出轴开始转动,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主动轮开始旋转,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从动轮开始转动,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螺杆开始转动,从所述加料斗加入原材料,所述螺杆推动所述原材料向所述输出段的方向运动,所述加热圈通过所述机筒内壁把热量传递给原材料,原材料在外加热和所述螺旋片的作用下,达到熔融和塑化,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经过所述输出段进入下一个工序。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防震装置包括上钢块,所述上钢块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上钢块下方设置有弹簧减震块,所述弹簧减震块下方设置有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下方设置有下钢块。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螺杆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螺杆分为输送段、研磨段、输出段,所述研磨段位于所述输送段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输送段和所述输出端直径小于所述研磨段的直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加热圈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机筒上,所述底座与所述减震装置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皮带相配合,所述皮带围绕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机身与所述机筒连接处设置有加料斗。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所述加料斗的形状为漏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高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本发明采用带传动和防震装置,能使加工装置更平稳的工作,且螺杆的改进,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中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动机;2、机筒;3、螺杆;301、输送段;302、研磨段;303、输出段;304、螺旋片;305、轴体;4、加料斗;5、从动轮;6、机身;7、皮带;8、主动轮;9、输出轴;10、防震装置;101、上钢块;102、螺纹孔;103、弹簧减震块;104、橡胶减震垫;105、下钢块;11、加热圈;12、底座;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包括机身6、加热圈11、机筒2、螺杆3,底座12上设置有电动机1,电动机1设置有输出轴9,输出轴9的另一侧连接主动轮8,主动轮8上方设置有从动轮5,主动轮8和从动轮5之间设置有皮带7,皮带7、主动轮8和皮带7设置在机身6内,机身6连接有机筒2,机筒2外壁设置有加热圈11,机筒2内部设置有螺杆3,机筒2远离机身6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另一侧连接底座12,底座12下方设置有防震装置10。

上述结构中,电动机1开始工作,电动机1带动输出轴9开始转动,输出轴9带动主动轮8开始旋转,主动轮8通过皮带7带动从动轮5开始转动,从动轮5带动螺杆3开始转动,从加料斗4加入原材料,螺杆3推动原材料向输出段303的方向运动,加热圈11通过机筒2内壁把热量传递给原材料,原材料在外加热和螺旋片304的作用下,达到熔融和塑化,在螺杆3的作用下,经过输出段303进入下一个工序。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氯乙烯塑料加工的质量,防震装置10包括上钢块101,上钢块101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102,上钢块101下方设置有弹簧减震块103,弹簧减震块103下方设置有橡胶减震垫104,橡胶减震垫104下方设置有下钢块105,螺杆3包括轴体305,轴体305上设置有螺旋片304,螺杆3分为输送段301、研磨段302、输出段303,研磨段302位于输送段301和输出端之间,输送段301和输出端直径小于研磨段302的直径,加热圈11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筒2上,底座12与减震装置通过螺钉连接,主动轮8和从动轮5与皮带7相配合,皮带7围绕主动轮8和从动轮5设置,机身6与机筒2连接处设置有加料斗4,加料斗4的形状为漏斗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