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5836发布日期:2018-06-12 03:4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空吹塑机的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两片中空吹塑工艺是为了满足最新排放标准而衍生的一种全新的吹塑工艺方法,根据实际产品的形状或型号的不同,使用的口模组件和模具也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所以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需要进行匹配相适应的口模组件和模具。

从一种产品切换到另外一种产品时,不仅要对生产用的模具进行切换,也需要对模头内的口模组件进行更换。目前,口模组件切换主要是通过使用铲车和人工协同作业来实现的。由于口模组件重量达三吨之多,通过铲车和人协同的时候,不仅无法确保安全可靠,而且口模组件更换的效率较低。

通过铲车将口模组件,运送到模头下方,通过铲车自身的提升功能可以将口模组件升高到预安装高度,然后通过人工将旋转、水平、左右调整来讲口模组件安装到固定位置。

由于口模组件较重,通过铲车安装,安全性较差;由于口模组件通过铲车只能达到预安装高度,安装的时候无法达到准确无误,位置的调整比较困难,口模组件切换效率较低,口模组件切换时作业人员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更换口模组件时,安全性差、效率低及作业人员过多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包括底座和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装置、第三底板装置、第四底板装置、同步机构及口模组件支撑平台;

所述第二底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三底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装置上;

所述第四底板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底板装置上;所述同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底板上;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口模组件支撑平台通过蜗轮蜗杆连接。

所述底座包括四个轮子、支架、安全护栏及梯子;

所述支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四个轮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四个角部;

在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有安全护栏,在所述支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梯子。

所述第一底板包括由两个第一底板横梁和两个第一底板纵梁组成的框架结构;

在两个所述第一底板纵梁上各设置有两个螺栓过孔。

所述第二底板装置包括第二底板本体、角度调节装置及四个弧形导轨;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本体上,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前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底板装置上;

在所述第二底板本体的四个角部各设置有一个弧形导轨。

所述第三底板装置包括第三底板本体、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X向调节装置及四个弧形滑块;

四个所述弧形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底板本体下表面的四个角部;

两条所述第一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三底板本体的上表面,所述X向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底板本体上表面。

所述第四底板装置包括第四底板本体、两条平行的第二导轨、Y向调节装置及四个直线滑块;

四个所述直线滑块两两相对设置于所述第四底板本体的下表面;

两条所述第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四底板本体的上表面,且两条所述第二导轨与两条所述第一导轨垂直;

所述Y向调节装置固定于所述第四底板本体上。

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机构支架、第一电机、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第四蜗轮、第一同步杆、第二同步杆、第三同步杆及四个导杆套;

在所述同步机构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导滑块;

所述第一蜗轮、所述第二蜗轮、所述第三蜗轮及所述第四蜗轮均固定于所述同步机构支架的四个角部;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蜗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蜗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同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蜗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蜗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同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蜗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蜗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同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同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蜗轮的输入端连接;

四个所述导杆套固定于所述同步机构支架上。

在所述第一同步杆上、所述第二同步杆上及所述第三同步杆上均设置有轴承座。

所述口模组件支撑平台包括支撑板、口模螺丝紧固机构、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三丝杆、第四丝杆及四个第一导杆;

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过孔;所述口模螺丝紧固机构通过所述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过孔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三丝杆、所述第四丝杆及四个所述第一导杆均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

所述口模螺丝紧固机构包括导套桶、圆盘底座、第五丝杆、安装板、第二电机、第五蜗轮及三个第二导杆;

所述导套桶设置于所述圆盘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五丝杆及三个所述第二导杆均设置于所述圆盘底座的下表面;

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五蜗轮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三个导杆套;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蜗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丝杆插入所述第五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三个所述第二导杆分别插入三个所述导杆套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底座结构,提高了口模组件切换时的安全性,减少了因为切换口模组件发生安装事故的可能性。

本技术方案减少了口模切换时的换模人员数量,由原来的四人减少到两人,减少了人力成本。

本技术方案提高了口模组件切换的效率,大约节约了0.5小时的口模切换时间,大大提高了产品切换速率,节约了大量的产品切换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升机构分解图;

图4为第一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底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底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四底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同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口模组件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口模螺丝紧固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提升机构,101支架,102安全护栏,103梯子,104轮子,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装置,23第三底板装置,24第四底板装置,25同步机构,26口模组件支撑平台,211第一底板纵梁,212第一底板横梁,213螺栓过孔,214吊耳,221第二底板本体,222弧形导轨,223角度调节装置,2231前端支座,2232连接部,2233后端支座,2234螺栓杆,231第三底板本体,232弧形滑块,233第一导轨,234X向调节装置,2341前端固定座,2342调节杆,2343后端固定座,241第四底板本体,242第二导轨,243Y向调节装置,245直线滑块,251同步机构支架,252第一电机,253第一蜗轮,254第二蜗轮,255第三蜗轮,256第四蜗轮,257导滑块,258第一同步杆,259第二同步杆,260第三同步杆,261导杆套,262轴承座,263支撑板,264第一丝杆,265第二丝杆,266第三丝杆,267第一导杆,2631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过孔,271导套桶,272圆盘底座,273第五丝杆,274第二导杆,275第二电机,276第五蜗轮,277导杆套,27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至10所示,本申请的中空吹塑主机口模快速切换装置,包括底座1和提升机构2;提升机构2设置于底座1上。

如图2所示,底座1包括四个轮子104、支架101、安全护栏102及梯子103。

支架101为框架结构,使用空心钢管焊接而成,四个轮子分别设置于支架的四个角部;通过四个轮子,能够直接推动带有提升机构的底座运移动。

在支架的上部设置有安全护栏,安全护栏用于对放置于提升机构上的口模组件的安全防护。在支架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梯子。用于操作人员的上下。

如图3所示,第一底板21包括由两个第一底板横梁212和两个第一底板纵梁211组成的框架结构;两个第一底板横梁的两端均与两个第一底板纵梁通过焊接连接。

在两个第一底板纵梁上各设置有两个螺栓过孔213,通过螺栓将第一底板固定于底座的支架上。

在两个第一底板纵梁的两端部各设置有一个吊耳214,用于起吊提升机构,将提升机构从底座上移出或将提升机构移至底座内。

第二底板装置22包括第二底板本体221、角度调节装置223及四个弧形导轨2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本体为长方形结构,且在每个部均设置有倒角。

角度调节装置223的后端设置于第二底板本体上,角度调节装置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三底板装置上;本申请的角度调节装置223包括连接部2232、调节部、前端支座2231及后端支座2233,前端支座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三底板本体上,连接部的一端与前端支座转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调节部转动连接,调节部包括螺栓杆2234,在后端支座上设置有螺栓孔,调节部的螺栓相与螺栓孔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栓杆,使得角度调节装置带动第三底板沿弧形轨道滑动,以调节提升机构的轴向角度。

在第二底板本体221的四个角部各设置有一个弧形导轨222。

第三底板装置23包括第三底板本体231、两条平行的第一导轨233、X向调节装置234及四个弧形滑块2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底板本体为长方板形结构,在第三底板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在第三底板本体的四个角部各设置有缺口结构。

四个弧形滑块分别设置于第三底板本体下表面的四个角部,四个弧形滑块分别与四个弧形导轨一一对应;并且在角度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弧形滑块能够在弧形导轨上滑动,以调节第三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的角度。

两条第一导轨设置于第三底板本体的上表面,X向调节装置设置于第三底板本体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两条第一导轨沿第三底板本体的长边方向设置。

X向调节装置的前端固定于第四底板本体上。在本申请中,X向调节装置234包括前端固定座2341、后端固定座2343及调节杆2342;前端固定座固定于第四底板本体上,调节杆的前端与前端固定座转动连接,在调节杆的后端设置有螺纹杆,后端固定座固定于第三底板本体上,在后端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调节杆的螺纹杆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X向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提升机构的X向的调整。

第四底板装置24包括第四底板本体241、两条平行的第二导轨242、Y向调节装置243及四个直线滑块245;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底板本体为长方形框结构。

四个直线滑块两两相对设置于第四底板本体的下表面;每相对的两个直线滑块与一个第一导轨滑动配合;即每个第一导轨上均与两个直线滑块滑动配合。

两条第二导轨设置于第四底板本体的上表面,且两条第二导轨与两条第一导轨垂直;在本申请中,两条第二导轨固定于第四底板本体的短边上。

Y向调节装置固定于第四底板本体上,Y向调节装置的前端固定于同步机构上。在本申请中,Y向调节装置的结构与X向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用于对提升机构的Y向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X向和Y向为坐标系的X向和Y向,相对于第一底板来说,其长边方向为X向,短边方向为Y向。

同步机构25包括同步机构支架251、第一电机252、第一蜗轮253、第二蜗轮254、第三蜗轮255、第四蜗轮256、第一同步杆258、第二同步杆259、第三同步杆260及四个导杆套261。

在本申请中,同步机构支架为近似长方体框架结构。

在同步机构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导滑块257,用于实现同步机构同第四底板之间的相对滑动。

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及第四蜗轮均固定于同步机构支架的四个角部;在本申请中,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及第四蜗轮的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的两个管体,且两个管体连通,包括竖管与横管,其中,竖管的管径及管长均大于横管的管径及管长,在横管内设置有蜗轮,在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穿孔。

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蜗轮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同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蜗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蜗轮的输出端与第二同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同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蜗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三蜗轮的输出端与第三同步杆的一端连接,第三同步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蜗轮的输入端连接;这样,当第一电机启动后,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及第四蜗轮同步转动。

四个导杆套固定于同步机构支架上。

在第一同步杆上、第二同步杆上及第三同步杆上均设置有轴承座262,起到支撑这三个同步杆的作用。

口模组件支撑平台26包括支撑板263、口模螺丝紧固机构、第一丝杆264、第二丝杆265、第三丝杆266、第四丝杆及四个第一导杆26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为长方板结构。

在支撑板上设置有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过孔2631;口模螺丝紧固机构通过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过孔固定于支撑板上。

第一丝杆插入第一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第二丝杆插入第二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第三丝杆插入第三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第四丝杆插入第四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

四个第一导杆分别插入四个导杆套内。第一丝杆与第一蜗轮中的蜗轮螺纹配合;第二丝杆与第二蜗轮中的蜗轮螺纹配合;第三丝杆与第三蜗轮中的蜗轮螺纹配合;第四丝杆与第四蜗轮中的蜗轮螺纹配合,实现口模组件支撑平台的升降。

如图10所示,口模螺丝紧固机构包括导套桶271、圆盘底座272、第五丝杆273、安装板278、第二电机275、第五蜗轮276及三个第二导杆274。

导套桶设置于圆盘底座的上表面;第五丝杆及三个第二导杆均设置于圆盘底座的下表面;口模组件套于导套桶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丝杆垂直于圆盘底座的中心上。

安装板通过连接杆固定于支撑板下方;第二电机及第五蜗轮均设置于安装板上,在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三个导杆套。

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五蜗轮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丝杆插入第五蜗轮上的丝杆穿孔内;三个第二导杆分别插入三个导杆套内。在本申请中,第五蜗轮与第一蜗轮的结构相同。

同步机构通过蜗轮蜗杆和同步杆实现了口模组件支撑平台和口模螺丝紧固机构的上升下降。将口模组件提升到预安装位置。口模螺丝紧固机构通过四根支撑杆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通过支撑平台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然后通过口模螺丝紧固机构自备的第二电机和第五蜗轮,再进一步进行提升。提升到最终高度后,通过旋转导套桶将口模组件螺丝紧固在模芯棒上,最终完成口模组件的切换工作。

尽管已经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启示下,能够进行改进、替换或者变形,这样的改进、替换或者变形均应当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