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5835发布日期:2018-09-21 23:0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为常见的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

于模具中预先置入金属件或其他嵌件后,再注塑,则为嵌件注塑。

而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再已成型的注塑件外层再加注一层包胶层,其塑胶材质通常与注塑材质不大相同,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注塑成品。

若将注塑件于磨具中取出后置入另一个模具中再次注塑,则需要2套或多套不同的模具,且存在工艺步骤多、流程复杂、固定有偏差,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瑕疵品多,生产效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注塑件成品多样化的包胶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包胶模具,包括设有嵌槽的基座,基座的顶部设有一对滑块,分别置于嵌槽的两侧;动模覆盖滑块的顶部,与滑块和嵌槽构成模腔;所述滑块由基座内的丝杆通过转齿分别驱动;注塑孔通过动模接模腔。

上述嵌槽通过可更换的嵌块置于基座。

上述动模内侧设有若干叠合的动块。

上述滑块底部设有刻度标。

上述基座内置冷凝管,并设于嵌块底部。

上述注塑孔端部通过分向阀接若干进料管。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包胶模具,通过嵌槽固定嵌件,通过滑块调节模腔的大小,通过滑块和动块协同调节第一固件的外层空间,即外层包胶的尺寸;通过冷凝管加速冷凝;通过可更换的动块和嵌块,匹配各种嵌件;通过分向阀,使得注塑孔接多种注塑料液,形成多层多料的注塑件;同时,滑块和动模的开合,方便脱模取件。

本发明的一种包胶模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丰富,注塑件成品多样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包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冷凝管,2、基座,3、转齿,4、丝杆,5、模腔,6、滑块,7、动块,8、注塑孔,9、进料管,10、分向阀,11、动模,12、嵌槽,13、嵌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包胶模具,由基座2、嵌块13、滑块6、动模11组成。

带嵌槽12的嵌块13容纳于基座2内,嵌槽12的顶边与基座2的顶边齐平。

一对滑块6设于基座2顶部,并分别置于嵌槽12的两侧,沿基座2的顶部滑动,其底部与基座2内的转齿3齿接,由丝杆4通过转齿3分别驱动,丝杆4上的螺纹呈镜像对称。

内侧容纳若干叠合动块7的动模11覆盖滑块6的顶部,与滑块6和嵌槽12构成模腔5。

嵌块13底部的基座2内置冷凝管1,注塑孔8通过动模11接模腔5,且注塑孔8的端部通过分向阀10接若干进料管9。

实际使用时,

将金属件或其他嵌件置于嵌槽12内,转动丝杆4,观测滑块6底部的刻度标,调节滑块6之间的间距后,将动模11覆盖与滑块6顶部,形成密闭的模腔5;通过注塑孔8注入料液,静置塑形,可通过冷凝管1缩短塑形时间。

进一步的,若需要在已塑形的第一固件外形成外包胶层。

可通过丝杆4加大滑块6之间的间距,同时,打开动模11,取下相应数量的动块7后,重新合模,使得第一固件的外圈形成中空。

调节分向阀10,使得注塑孔8接另一个进料管9,另一种料液于第一固件外圈注塑成型后,打开动模11,并加大滑块6之间的间距,使得滑块6和第二固件脱离,完成脱模。

使用时,

可根据使用需求,配设设置若干套动块7,和相应的嵌块13。本发明的包胶模具即可反复使用,且可叠加若干种外层包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胶模具,包括设有嵌槽的基座,基座的顶部设有一对滑块,分别置于嵌槽的两侧;动模覆盖滑块的顶部,与滑块和嵌槽构成模腔;所述滑块由基座内的丝杆通过转齿分别驱动;注塑孔通过动模接模腔。通过嵌槽固定嵌件,通过滑块调节模腔的大小,通过滑块和动块协同调节第一固件的外层空间,即外层包胶的尺寸;通过冷凝管加速冷凝;通过可更换的动块和嵌块,匹配各种嵌件;通过分向阀,使得注塑孔接多种注塑料液,形成多层多料的注塑件;同时,滑块和动模的开合,方便脱模取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丰富,注塑件成品多样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雷军;胡国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铂英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8.09.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