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5543发布日期:2018-07-17 21:1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射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机。



背景技术:

注射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橡胶注塑机是利用成型模具将橡胶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主要分为立式、卧式注射机,注射机通常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达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组成。注射机的模具在对橡胶进行注射成型时,注射材料的温度需要在最佳的注射温度范围内,否则会影响最终注射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注射机,在注射材料进入模具前,能够同时对喷嘴、料筒和螺杆处的注射材料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注射材料保持在最佳的注射温度范围之内,提高最终注射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射机,包括至少一个注射单元和模温控制系统,每个注射单元包括喷嘴、料筒以及用于输送胶料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温控制系统包括油箱、对油箱内的冷却油进行冷却的冷却机、对油箱内的冷却油进行输送的输送泵、将热油在注射单元内进行循环的循环泵、多个模温器和多个电磁换向阀,每个模温器具有热油进口、热油出口、冷油进口和冷油出口,输送泵的出口与对应的电磁换向阀连接,对应的电磁换向阀与对应的模温器的冷油进口连接,对应的模温器冷油出口连通油箱,循环泵的出油口与注射单元的喷嘴或者料筒或者螺杆处热油流道的进口连接,对应的热油流道的出口连接对应的模温器的热油进口,对应的模温器的热油出口与循环泵的回油口连接,

其中,每个模温器包括筒体组件、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

筒体组件包括长条形的散热柱、套设于散热柱外壁的内层套管、套设于内层套管外部的外层套管、套设于外层套管外部的保温层,散热柱包括多个放射状布置的散热片,散热柱纵向贯通,散热柱的内侧套设有一分隔管,分隔管中部设置有一分隔塞;

加热组件包括设置于筒体组件下端的下端盖、设置于下端盖上的加热端盖、设置于加热端盖上的电热器、设置于下端盖之上套设于电热器外部的加热管、设置于下端盖之上伸入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的回油管、设置于下端盖之上的热油进口和热油出口,加热端盖上设置有一伸入加热管内的第一电热偶,分隔管和散热柱的下端面分别与下端盖之间存在间隙,下端盖封堵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的下端面,热油进口与加热管内部相通,加热管两端密封设置于分隔塞和下端盖之间,加热管的上端环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加热管外壁和分隔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筒体组件上端的上端盖、设置于上端盖上的冷却端盖、设置于冷却端盖上的冷却管、设置于冷却管外部的分隔桶、设置于上端盖之上的冷油阀板,上端盖封堵散热柱和外层套管的上端面,上端盖和内层套管上端面之间存在间隙,冷却端盖密封分隔管的内壁,分隔桶上端和下端密封,分隔桶的外壁和分隔管之间存在间隙,冷油阀板上设置有与冷却管相通的冷油进口、与分隔管内部相通的冷油出口,上端盖上设置有一伸入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的第二热电偶。

优选地,所述注射单元具有两个,每个注射单元的喷嘴、料筒以及螺杆处对应连接有模温器。

作为改进,所述下端盖上环向设置有多个拉杆,拉杆位于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拉杆的上端连接上端盖,通过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设置拉杆,提高了模温器连接的稳固性。

再改进,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泄油组件,当需要将模温器内的传热油排出时,只需打开泄油组件即可,便于更换模温器内的传热油。

再改进,所述散热柱的中部位于分隔塞的对应处开设有分隔槽,由于散热柱的上端部受到冷油的冷却作用,散热柱的下端部与热油接触,造成散热柱上出现冷热交替,通过设计分隔槽实现散热柱冷热分离,避免冷油和热油同时作用于散热柱之上。

再改进,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一伸入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的液位开关,通过设置液位开关,实现液位的检测。

再改进,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消音器。

再改进,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吊环螺母,便于吊装。

再改进,所述分隔管上端部内壁沿分隔桶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螺纹,通过设置螺纹,增大表面积,提高热效率。

再改进,所述循环泵为一三联泵,三联泵包括电机,电机包括机体和输出轴,机体上设置有一泵托架,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置于泵托架内的联轴器,联轴器上连接有一转轴,转轴上并列设置有第一泵头、第二泵头和第三泵头,第一泵头、第二泵头和第三泵头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泵托架之上,第一泵头包括靠近泵托架的第一泵盖、与第一泵盖相抵的第一泵体、位于第一泵体内设置于转轴之上的第一叶轮,第一泵体之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泵头包括与第一泵体外端相抵的第二泵盖、与第二泵盖相抵的第二泵体、位于第二泵体内设置于转轴之上的第二叶轮,第二泵体之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三泵头包括与第二泵体外端相抵的第三泵盖、与第三泵盖相抵的第三泵体、位于第三泵体内设置于转轴之上的第三叶轮、设置于第三泵体外端的轴承端盖,第三泵体之上开设有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利用连接杆以及泵托架将三个并列的泵头连接于电机之上,三个泵头上的每个叶轮安装于同一转轴之上,这样,一个电机通过一转轴带动三个泵头上的各个叶轮转动,实现对模温机与螺杆料筒之间的导热油进行循环,便于实现对螺杆料筒的温度控制,从而实现利用一个电机实现同时对三个泵头提高导热油,减少循环泵使用的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每个模温器下端盖的热油进口和热油出口连接注射机上喷嘴、料筒和螺杆三处需要调温地方,每个模温器上端盖的冷油进口和冷油出口连接油箱和输送泵,利用冷却机对油箱内的冷却油进行冷却,同时,从注射机上喷嘴、料筒和螺杆三处回来的热油进入热油进口,热油从下端盖进入加热管内,在加热管内的电热器对热油进行热量的补充,之后,热油从加热管上端的通孔流出进入加热管和分隔管之间的间隙内,再从分隔管底部流出,从散热柱的底部向上流动,之后从内层套管的顶部进入内层套管和外层套管之间的间隙中,最后从回油管进入,从热油出油口重新进入注射机上喷嘴、料筒和螺杆的热油流道,当热电偶检测到的油温较高时,此时,对应的电磁换向阀的动作,冷油阀板打开,冷却油从冷油进口进入通油管,从通油管的底部沿着分隔桶和分隔管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最终从冷油出口流出,再此过程中,冷油对分隔管外壁的热油进行冷却,实现了对热油油温的调节,最终实现对进入模具前的注射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注射材料保持在最佳的注射温度范围之内,提高最终注射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射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温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温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温器内热油流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温器内冷油流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组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剖视图;

图12是图9中下端盖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三联泵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的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17所示,本实施中的注射机,包括至少一个注射单元6和模温控制系统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射单元6为两个。

每个注射单元6包括喷嘴、料筒以及用于输送胶料的螺杆,模温控制系统4包括油箱7、对油箱7内的冷却油进行冷却的冷却机71、对油箱7内的冷却油进行输送的输送泵72、将热油在注射单元6内进行循环的循环泵、多个模温器5和多个电磁换向阀8,每个模温器5具有热油进口211、热油出口212、冷油进口331和冷油出口332,输送泵72的出口与对应的电磁换向阀8连接,对应的电磁换向阀8与对应的模温器5的冷油进口331连接,对应的模温器5冷油出口332连通油箱7,循环泵的出油口与注射单元6的喷嘴或者料筒或者螺杆处热油流道的进口连接,对应的热油流道的出口连接对应的模温器5的热油进口211,对应的模温器5的热油出口212与循环泵的回油口连接,其中,每个模温器5包括筒体组件1、加热组件2和冷却组件3。

其中,筒体组件2包括长条形的散热柱14、套设于散热柱14外壁的内层套管13、套设于内层套管13外部的外层套管12、套设于外层套管12外部的保温层11,散热柱14包括多个放射状布置的散热片,散热柱14纵向贯通,散热柱14的内侧套设有一分隔管15,分隔管15中部设置有一分隔塞152。

加热组件2包括设置于筒体组件1下端的下端盖21、设置于下端盖21上的加热端盖22、设置于加热端盖23上的电热器232、设置于下端盖21之上套设于电热器232外部的加热管24、设置于下端盖21之上伸入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之间的回油管25、设置于下端盖21之上的热油进口211和热油出口212,加热端盖23上设置有一伸入加热管24内的第一电热偶231,分隔管15和散热柱14的下端面分别与下端盖21之间存在间隙,下端盖21封堵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的下端面,热油进口211与加热管24内部相通,加热管24两端密封设置于分隔塞152和下端盖21之间,加热管24的上端环向开设有多个通孔241,加热管24外壁和分隔管15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下端盖21上设置有泄油组件22,当需要将模温器内的传热油排出时,只需打开泄油组件22即可,便于更换模温器内的传热油。

冷却组件3包括设置于筒体组件1上端的上端盖31、设置于上端盖31上的冷却端盖32、设置于冷却端盖32上的冷却管38、设置于冷却管38外部的分隔桶37、设置于上端盖31之上的冷油阀板33,上端盖31封堵散热柱14和外层套管12的上端面,上端盖31和内层套管13上端面之间存在间隙,冷却端盖32密封分隔管15的内壁,分隔桶37上端和下端密封,分隔桶37的外壁和分隔管15之间存在间隙,冷油阀板33上设置有与冷却管38相通的冷油进口331、与分隔管15内部相通的冷油出口332,上端盖31上设置有一伸入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之间的第二热电偶35,同时,上端盖31上设置有一伸入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之间的液位开关39,通过设置液位开关39,实现液位的检测,上端盖31上设置有消音器34,上端盖31上设置有吊环螺母36,便于吊装,分隔管15上端部内壁沿分隔桶37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螺纹151,通过设置螺纹151,增大表面积,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地,下端盖21上环向设置有多个拉杆26,拉杆26位于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之间,拉杆26的上端连接上端盖31,通过在上端盖31和下端盖21之间设置拉杆26,提高了模温器连接的稳固性。

另外,散热柱14的中部位于分隔塞152的对应处开设有分隔槽141,由于散热柱14的上端部受到冷油的冷却作用,散热柱14的下端部与热油接触,造成散热柱14上出现冷热交替,通过设计分隔槽141实现散热柱14冷热分离,避免冷油和热油同时作用于散热柱14之上。

此外,循环泵为一三联泵9,三联泵9包括电机91,电机91包括机体和输出轴,机体91上设置有一泵托架92,电机9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置于泵托架92内的联轴器96,联轴器96上连接有一转轴98,转轴98上并列设置有第一泵头93、第二泵头94和第三泵头95,第一泵头93、第二泵头94和第三泵头95通过连接杆97连接于泵托架92之上,第一泵头93包括靠近泵托架92的第一泵盖931、与第一泵盖931相抵的第一泵体933、位于第一泵体933内设置于转轴98之上的第一叶轮932,第一泵体933之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二泵头94包括与第一泵体933外端相抵的第二泵盖941、与第二泵盖941相抵的第二泵体943、位于第二泵体943内设置于转轴98之上的第二叶轮942,第二泵体941之上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三泵头95包括与第二泵体943外端相抵的第三泵盖951、与第三泵盖951相抵的第三泵体953、位于第三泵体953内设置于转轴98之上的第三叶轮952、设置于第三泵体953外端的轴承端盖99,第三泵体953之上开设有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

进一步地,泵托架92包括中空的托架本体921,托架本体921的一端形成有与电机91机体相连的的第一连接环923,托架本体921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环922,连接杆97设置于第二连接环922之上,泵托架92将电机91和三个泵头连接在一起,同时将电机91输出轴和转轴98的连接处藏于托架本体921之上。另外,泵托架921的第一连接环923之上环向形成有多个限位凸起924,电机91的机体之上设置有与限位凸起924相对应的限位凹槽,通过在泵托架921上设置限位凸起924和在电机91上设置限位凹槽,提高了泵托架92和电机9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本发明利用拉杆以及泵托架将三个并列的泵头连接于电机之上,三个泵头上的每个叶轮安装于同一转轴之上,这样,一个电机通过一转轴带动三个泵头上的各个叶轮转动,实现对模温机与螺杆料筒之间的导热油进行循环,便于实现对螺杆料筒的温度控制,从而实现利用一个电机实现同时对三个泵头提高导热油,减少循环泵使用的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每个模温器5下端盖21的热油进口211和热油出口212连接注射机上喷嘴、料筒和螺杆三处需要调温地方,每个模温器5上端盖31的冷油进口331和冷油出口332连接油箱7和输送泵72,利用冷却机71对油箱7内的冷却油进行冷却,同时,从注射机上喷嘴、料筒和螺杆三处回来的热油进入热油进口211,热油从下端盖21进入加热管24内,在加热管24内的电热器232对热油进行热量的补充,之后,热油从加热管24上端的通孔241流出进入加热管24和分隔管15之间的间隙内,再从分隔管15底部流出,从散热柱14的底部向上流动,之后从内层套管13的顶部进入内层套管13和外层套管12之间的间隙中,最后从回油管25进入,从热油出油口212重新进入注射机上的喷嘴、料筒和螺杆的热油流道,当热电偶检测到的油温较高时,此时,对应的电磁换向阀的动作,冷油阀板33打开,冷却油从冷油进口331进入通油管38,从通油管38的底部沿着分隔桶37和分隔管15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最终从冷油出口332流出,再此过程中,冷油对分隔管14外壁的热油进行冷却,实现了对热油油温的调节,最终实现对进入模具前的注射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注射材料保持在最佳的注射温度范围之内,提高最终注射产品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