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095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斜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顶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中设置顶针装置用于顶出产品,顶针装置中设置水平移动的定位块和斜向运动的斜顶,定位块推动斜顶移动,但是由于斜顶斜向移动,斜顶与定位块之间存在转动,因此斜顶与定位块之间容易卡死,影响斜顶的运动,进而影响产品的顶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斜顶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和斜顶,定位块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凹槽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斜顶斜向设置,斜顶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内且可沿通槽上下滚动,斜顶的另一端为顶出端,顶出端与产品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凹槽的深度方向朝定位块的水平长度方向延伸,凹槽的高度等于定位块的垂直高度,凹槽的宽度方向朝定位块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通槽的高度等于定位块的垂直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斜顶为杆状,顶出端设置顶出平台,顶出平台与产品的顶出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斜顶的一端穿设转动棒,转动棒的两端设置滚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竖直固定设置,斜顶的顶出端穿过定位板设置。

本发明中,定位块水平移动推动斜顶斜向运动,斜顶与定位块连接处设置滚轮和通槽,斜顶与定位块相对运动时,滚轮可在通槽内滚动,斜顶与定位块之间不会因为相对运动而卡死。斜顶设置顶出平台,能更贴合产品的顶出面,使得斜顶与产品的接触面增大,顶出动作更顺利。设置定位板,保证斜顶只会向前运动,防止斜顶左右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1和斜顶2,定位块1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1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1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11,凹槽11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12,斜顶2斜向设置,斜顶2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21,两个滚轮21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12内且可沿通槽12上下滚动,斜顶2的另一端为顶出端22,顶出端22与产品相接触。

所述的凹槽11的深度方向朝定位块1的水平长度方向延伸,凹槽11的高度等于定位块1的垂直高度,凹槽11的宽度方向朝定位块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的通槽12的高度等于定位块1的垂直高度。所述的斜顶2为杆状,顶出端22设置顶出平台,顶出平台与产品的顶出面平行。所述的斜顶2的一端穿设转动棒23,转动棒23的两端设置滚轮21。本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板3,定位板3竖直固定设置,斜顶2的顶出端22穿过定位板3设置。

使用时,定位块1水平向前移动,定位块1顶着斜顶2穿过定位板3向前顶出,定位块1与斜顶2之间存在相对转动时,两个滚轮21在通槽12内上下滚动。顶出平台接触产品的顶出面并将产品顶出。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顶装置,包括:定位块和斜顶,定位块设置于顶针装置上,定位块可水平顶出或后退,定位块的顶出方向的一侧中部设置凹槽,凹槽的两内侧壁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通槽,斜顶斜向设置,斜顶的一端转动设置两个滚轮,两个滚轮分别容纳于两个通槽内且可沿通槽上下滚动,斜顶的另一端为顶出端,顶出端与产品相接触。本发明能够避免定位块和斜顶之间顶死。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张坤;项建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通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