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94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制件因自身造型的问题,在被顶出机构顶出时产品仍包夹在顶出机构上,造成取件困难,因此需要设置二次顶出机构。现有技术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可分为油缸顶出机构和弹簧顶出机构,其中油缸顶出机构采购和维护成本较高,且占据模具内的空间较大,影响使用效果;而弹簧顶出机构稳定性较差,在顶出时制件易出现晃动的现象,导致制件存在跌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以实现对制件的二次顶出,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设于模具主体内的一次推板,位于所述一次推板的内侧、并与外部顶推装置传动连接的二次推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一次推板和所述二次推板上的一次顶杆及二次顶杆,还包括

联动部,设于所述一次推板和所述二次推板之间,所述联动部构成所述一次推板和所述二次推板间的锁止,以在所述外部顶推装置的驱使下,使所述一次推板和所述二次推板具有同步运动;

解锁部,对应于所述联动部设于所述模具主体上,所述解锁部具有与所述联动部相抵接的解锁面,并因所述联动部相对于所述模具主体的运动,而构成对所述联动部的解锁,以使所述一次推板和所述二次推板脱离;

支撑部,设于所述模具主体上,所述支撑部具有随所述外部顶推装置的驱使,而相对于所述一次推板伸缩的支撑组件,以在所述一次推板脱离所述二次推板后,支撑于所述一次推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二次推板上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有与所述支撑组件相抵接的驱动面,并因随所述二次推板的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一次推板的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于所述模具主体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组件滑动嵌装于所述支撑座上,并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支撑组件间设有对所述支撑组件施加弹性顶推力,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向所述一次推板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支撑滑块,并在所述支撑滑块滑向于所述一次推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豁口。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为固定于所述二次推板上、并滑动插装于所述第一豁口中的驱动块,所述驱动面为形成于所述驱动块插装端的楔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部包括固定于所述二次推板上的锁止座,滑动嵌装于所述锁止座上、并与所述解锁面相抵接的锁止组件,以及设于所述锁止组件和所述锁止座之间的对所述锁止组件施加弹性顶推力,以使所述锁止组件向所述一次推板一侧滑动的第二弹性件;对应于所述锁止组件,在所述一次推板上设有与所述锁止组件卡接配合的锁止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组件为锁止滑块,并在所述锁止滑块滑向于所述一次推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豁口。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部为固定于所述模具主体上、并滑动插装于所述第二豁口中的解锁块,所述解锁面为形成于所述解锁块插装端的楔形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二次推板上设有可随所述二次推板运动而与所述模具主体抵接的限位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在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之间设置联动部,进而在外部顶推装置驱使下,一次顶杆和二次顶杆同步运动而将制件推离模具主体,并通过设置解锁部以将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的同步运动解锁,进而二次顶杆在二次推板的驱动下继续运动,将制件彻底从模具主体上推离,且通过在模具主体上设置支撑部,以形成对脱离后的一次推板形成支撑,可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设置在二次推板上设置驱动部来驱使支撑部伸缩,可保证解锁部和支撑部的同步性。

(3)支撑部通过设置支撑座可便于支撑组件的布置,而在支撑座和支撑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以驱使支撑组件动作,结构简单可靠,便于设计制造。

(4)支撑组件采用支撑滑块,结构简单可靠,便于驱动部的结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

(5)驱动部采用驱动块,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且采用楔形面作为驱动面,可保证支撑滑块滑动的稳定性。

(6)联动部通过设置锁止座,并通过在锁止座上设置第二弹性件以驱使锁止组件卡接于一次推板上,结构简单可靠,并具有较好的联动效果。

(7)锁止组件采用锁止滑块,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制造。

(8)解锁部采用解锁块,便于整体结构的布置,且解锁面通过设置楔形面,可保证锁止滑块解锁滑动时的稳定性。

(9)通过设置限位块可防止二次顶杆对制件或其它外部构件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由动模和定模构成的模具主体,于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间围构形成有成型腔,在所述动模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和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联动部和解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前的状态;

图6为图5中C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撑部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5中D部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E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模,101-动模本体,102-动模固定板,2-容纳腔,3-一次顶杆,4-二次顶杆,5-穿孔,6-一次推板,7-二次推板,8-顶模块,9-螺钉,10-第二穿孔,11-限位块,12-弹性组件,13-锁止座,1301-插座,14-第三豁口,15-第二弹性件,16-锁止滑块,17-第二豁口,18-锁止槽,19-解锁块,20-解锁面,21-支撑座,22-支撑滑块,23-第一豁口,24-第一弹性件,25-驱动块,2501-延伸段,26-驱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包括设于模具主体内的一次推板,位于一次推板的内侧、并与外部顶推装置传动连接的二次推板,以及分别设于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上的一次顶杆及二次顶杆。本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设于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之间的联动部,以及对应于该联动部设于模具主体上的解锁部,其中联动部构成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间的锁止,以在外部顶推装置的驱使下,使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具有同步运动,而解锁部则具有与联动部相抵接的解锁面,并因联动部相对于模具主体的运动,而构成对联动部的解锁,以使得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当一次推板和第二推板同步运动时分别带动一次顶杆和二次顶杆形成对制件于模具主体上的推离,而当解锁部对一次推板和二次推板同步运行进行解锁后,二次推板进一步带动二次顶杆进行运动,实现对制件于模具主体上的完全推离。而为了保证一次推板工作的稳定性,在模具主体上还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具有随外部顶推装置的驱使,而相对于一次推板伸缩的支撑组件,以在一次推板脱离二次推板后,支撑于一次推板的底部。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由图1结合图2所示,其中,模具主体包括动模1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定模,其中动模1包括动模本体101,以及设于动模本体101下方的动模固定板102,在动模固定板102和动模本体101之间形成有可容纳上述各部件布置的容纳腔2,对应于一次顶杆3和二次顶杆4、在动模本体101上形成有供所述一次顶杆3和二次顶杆4活动穿置的穿孔5。

在如上的结构中,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分别滑动的设于上述的容纳腔2内,且二次推板7位于一次推板6的上方,此时在二次推板7上也形成有供一次顶杆3活动穿置的穿孔5。为了便于二次推板7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顶推装置的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在二次推板7底部固连有顶模块8,该顶模块8可经由螺钉9固连于二次推板7上,且对应于顶模块8、在一次推板6上形成有供顶模块8穿出的第二穿孔10。本实施例中外部顶推装置可为直线动力输出装置,如其可为电动推杆、气缸等。

为了防止二次顶杆4移动距离过大而对制件或其它外部构件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在二次推板7上设有可随二次推板7运动而与动模本体101相抵接的限位块11,并可在动模本体101和二次推板7之间设置弹性组件12,以保证二次推板7工作的稳定性,该弹性组件12可为多个弹簧。

由图2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部包括固定于二次推板7上的锁止座13,该锁止座13整体为方形结构,在其顶部形成有可插装于二次推板7上的插座1301,且为了防止对下文所述的解锁块19的布置造成干涉,本实施例中在插座1301上形成有供所述解锁块19穿出的第三豁口14,并在第三豁口14的两侧形成有供螺钉连接的连接孔,在连接时可通过螺钉经由连接孔将锁止座13固连于二次推板7上。该联动部还包括滑动嵌装于锁止座13上并与下文所述的解锁面20相抵接的锁止组件,以及设于锁止组件和锁止座13之间的对锁止组件施加弹性顶推力、以使锁止组件向一次推板6一侧滑动的第二弹性件15,该第二弹性件15弹簧。

本实施例中,锁止组件为设于插座1301下方的锁止滑块16,且为了防止下文所述的解锁块19对该锁止滑块16的滑动造成干涉、同时也为了保证锁止滑块16滑动更加稳定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锁止滑块16滑向于一次推板6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豁口17。为了可将锁止滑块16与一次推板6形成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对应于锁止滑块16、在一次推板6上形成有锁止槽18,且该锁止槽18的深度应保证锁止滑块16不会被第二弹性组件15由锁止座13内弹出,从而可形成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联动。

本实施例中解锁部为固定于动模本体101上、并滑动插装于所述第二豁口17中的解锁块19,该解锁块19呈杆状结构,其顶端经由螺钉而固定于动模本体101上,底端(即解锁块19的插装端)形成上述的解锁面20,该解锁面20为楔形面。由图2结合图4所示,当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位于初始位置时,锁止滑块16位于解锁面20的下方,当锁止滑块16因锁止座13的带动而向上移动时与解锁面20的形成相对移动,进而解锁面20可与第二豁口17的内壁配合而驱使锁止滑块16形成远离锁止槽18的运动(由图5结合图6所示)。当锁止滑块16位于解锁面20的上方时,锁止滑块16完全与锁止槽18脱离,完成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的联动解锁(如图7所示)。

由图2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固定于动模固定板102上的支撑座21,该支撑座21为与上述的锁止座13相似的方形结构,由于其设于动模固定板102的上方,因此仅需将连接孔设于支撑座21底部即可,而可不必在锁止座13上设置上述的插座1301。所述支撑组件为滑动嵌装于支撑座21上的支撑滑块22,同上述的第二豁口17一样,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滑块22滑向于一次推板6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豁口23,以便于供下文所述的驱动块进行插装。该支撑部还包括设于支撑座21和支撑滑块22之间对支撑滑块22施加弹性顶推力,以使支撑滑块22向一次推板6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件24,该第一弹性件24可为与上述的第二弹性件15相同的弹簧。当一次推板6向上移动并使得其底面高于支撑滑块22时,第一弹性件24驱使支撑滑块22至一次推板6的底部,形成对一次推板6的支撑。

为了保证解锁过程和支撑过程的同步性,本实施例中在二次推板7上还设有驱动部,该驱动部具有与支撑滑块22相抵接的驱动面,并因随二次推板7的运动,所述驱使面使得支撑滑块22具有相对于一次推板6的伸缩。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固定于二次推板7上并滑动插装于第一豁口23中的驱动块25,该驱动块25与上述的解锁块19相同的杆状结构,在其顶端同样设有供螺钉连接的连接孔,在底端(即驱动块25的插装端)则形成上述的驱动面26,该驱动面26也可为楔形面。

当一次推板6和第二推板7处于图2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时,支撑滑块22位于驱动面26的上方,并因驱动块25的限位而压缩第一弹性件24,当驱使块25随二次推板7上升时,支撑滑块22与驱动面26接触,并逐渐向一次推板6一次靠拢(由图5结合图10所示),当上述的解锁块对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解锁时,支撑滑块22脱离驱动面26并滑动至一次推板6的底部,形成对一次推板6的支撑(由图7结合图11所示)。

为了对支撑滑块22形成移动限位以防止其与支撑座21脱离,本实施例中在驱动块25的底端还形成有与驱动面26最薄处等厚度设置的延伸段2201,并保证上述的限位块11与动模本体101抵接时,该延伸段2501不会从第一豁口23内脱出。当然,也可在一次推板6侧部对应于支撑滑块22设置与上述的锁止槽18相似结构的支撑槽,而使得支撑滑块22卡接于支撑槽内,此时也可不必设置延伸段2501。

本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在使用时,通过在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之间设置联动部,以使得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可同步带动一次顶杆3和二次顶杆4将制件推离动模本体101,并通过设置解锁部对一次推板6和二次推板7进行联动解锁,进而可使得二次推板7进一步运动而将制件彻底推离动模本体101,在此同时,通过设置支撑部可在解锁部解锁的同时形成对一次推板6的支撑,保证整体结构工作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由动模和定模构成的模具主体,在动模和定模间围构形成有成型腔,在所述动模上设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本注塑模具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注塑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可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空间,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