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88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定径套,特别涉及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



背景技术:

管材通过制管机拉制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冷却定型操作,其中的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的是水冷操作。

如公告号为CN2036371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MPP管材冷却定型套,其结构包括了连接法兰以及与连接法兰相接的冷却管体,在冷却管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圈冷却槽,每个冷却槽中均匀设有若干个冷却孔,在连接法兰上沿其周向方向设有若干面向冷却管体的喷淋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冷却定型套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在制管机的成型管路中,喷淋管与冷却水相接,冷却时,冷却水喷洒在冷却管体外表面,实现了一次降温,同时水通过冷却槽流入到冷却孔内,从而对内部进行二次降温。

参考上述现有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1所示,冷却定型套安装之后,待冷却定型的管体会首先从定型套靠近连接法兰的端部进入,然后受到喷淋管喷出的冷却水的冷却作用,而产生一次降温定型,对于管材的冷却定型而言,一次降温定型属于至关重要步骤,若此步骤降温定型失败,该批次管材将直接面临报废风险;而上述类型的冷却定型套的一次降温定型,主要是由喷淋管喷射冷却水完成,考虑到每个喷淋管均需要连接对应的冷却水管,喷淋管的排布数量有限,其对管材冷却的均匀度较差,最终会导致管材成型质量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其能有效提升管材降温定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包括法兰组件、冷却管体,所述法兰组件中部设有进料孔,所述冷却管体侧壁上设有若干贯穿孔,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冷却管体通过固定部与进料孔对接固定,所述法兰组件上设有与外接供水设备相接的进水腔,所述进料孔与冷却管体管壁相对的孔壁上设有若干冷却孔,若干冷却孔与进水腔内腔相通,所述进水腔与外接供水设备相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接供水设备能直接注水入进水腔内,之后水会从冷却孔直接喷出,进而直接对冷却孔相对的冷却管体冷却降温;

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因通过在法兰组件中设置进水腔以及与进水腔相连通的冷却孔,冷却孔的密度可达到较高程度,克服传统因受喷淋管本身体积限制,无法高密度排布喷淋管,而产生的冷却均匀较低的问题;

从效果上进行分析,管材在冷却过程中,会穿过冷却管体内,从冷却孔中喷出的水不会立即与管材接触,对管材表面冲击性小,管材表面成型质量较高,且适用于成型大于或等于75mm管径的管材;通过水流冷却的方式,也能很好保持冷却管体内壁的清洁度,减少冷却管体的清洁次数,延长冷却管体使用时间,并最终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法兰组件包括主法兰盘、分体盘,所述进料孔位于分体盘上,所述分体盘中部设有凹陷槽,所述冷却孔位于凹陷槽的与冷却管体外管壁相对的槽壁上,所述主法兰盘与分体盘之间通过拼接螺栓相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法兰盘与分体盘之间采用分体设置方式,从生产该法兰组件角度来说,主法兰盘、分体盘能采用独立加工的方式,降低了加工难度以及加工成本,且方便后期维修养护。

优选的,所述主法兰盘与拼接盘之间抵接有密封橡胶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橡胶垫的设置,能提升主法兰盘与拼接盘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大幅度降低主法兰盘与拼接盘之间的水泄漏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实际的降温定型效果。

优选的,所述法兰组件还包括拼接盘,所述拼接盘安装于凹陷槽内且与凹陷槽槽壁之间形成所述进水腔,所述冷却孔位于拼接盘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水腔的设置,是由拼接盘和凹陷槽槽壁共同构成,首先,也同样能大幅度降低整体定径套的生产难度;其次,由于冷却的中间介质是水,经过长期使用,冷却孔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情况,此时可将拼接盘拆卸下来,从而方便对冷却孔内的堵塞物进行清除。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上压盘、若干连接件,所述上压盘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冷却管体下端相抵于分体盘,所述上压盘相抵于冷却管体的上端,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于上压盘,且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拼接盘以及分体盘,所述通孔与冷却管体的内管腔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体的上端部压紧有上压盘,下端部相抵于分体盘上,上压盘与分体盘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即冷却管体的两端分别得到压紧固定,其使用稳定性较高;需要拆卸时,只需将连接件拆卸下来,上压盘、冷却管体、法兰组件三者便可直接一次性进行分离,拆卸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体的上端设有上台阶口,所述上台阶口抵接于通孔内;所述冷却管体的下端设有下台阶口,所述下台阶口抵接于进料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压盘压于冷却管体的上端部时,上台阶口抵接于通孔,两者连接之后,冷却管体的上端部抗横向推力作用较强;当冷却管体的下端与进料孔对接时,下台阶口抵接于进料孔,冷却管体的下端部抗横向推力作用较强;最终提升冷却管体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螺纹端、与上螺纹端螺纹配合的上螺母、下螺纹端、与下螺纹端螺纹配合的下螺母;

所述上螺纹端贯穿于上压盘,且上螺母拧紧于上压盘背离主法兰盘一侧;

所述下螺纹端贯穿于拼接盘且螺纹连接于分体盘,所述下螺母拧紧于拼接盘靠近上压盘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螺纹端螺纹连接于分体盘,周向旋转下螺母,下螺母会往拼接盘方向进行移动,并使拼接盘压紧于分体盘上;周向旋转上螺母,上螺母的推力施加于上压盘,上压盘压紧于冷却管体的上端;法兰组件、冷却管体、上压盘三者能同时得到固定。

优选的,所述分体盘上设有若干进水嘴,外接供水设备通过若干进水嘴对进水腔进行充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嘴的设置,与外接供水设备进行对接安装较为便捷。

优选的,所述贯穿孔背离冷却管体中部的孔口处设有导水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扩槽能有效引导冷却水能更加容易进入到贯穿孔,从而有助于提升对管材的冷却效率。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体的内管面上设有若干环形冷却槽,若干环形冷却槽沿冷却管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所述贯穿孔均匀分布于环形冷却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贯穿孔进入的水会在冷却管体内管面上的环形冷却槽聚集,从而实现对冷却管体内部进行二次降温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定径套适用于成型大管径管材,自身冷却效果好,可能有效保持冷却管体内壁清洁度,延长冷却管体使用时间,降低冷却管体清洁次数,提升生产效率,冷却定型之后的管材外观质量较佳;

(2)本定径套整体采用分体拼接而成,生产成本较低,安装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实际安装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处于安装状态时的外部主体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内部构件;

图3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内部构件的连接关系;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法兰组件;101、主法兰盘;102、分体盘;103、拼接盘;2、冷却管体;3、贯穿孔;4、进料孔;5、固定部;51、上压盘;52、通孔;53、连接件;531、上螺纹端;532、下螺纹端;6、进水腔;7、冷却孔;8、外接供水设备;9、凹陷槽;10、拼接螺栓;11、密封橡胶垫;12、上台阶口;13、下台阶口;14、上螺母;15、下螺母;16、进水嘴;17、导水扩槽;18、环形冷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内开放式强力喷射定径套,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法兰组件1、冷却管体2、固定部5,法兰组件1整体呈圆盘形,法兰组件1中部设置有进料孔4,冷却管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贯穿孔3,在法兰组件1上设有进水腔6,外接供水设备8可直接注水入进水腔6,在进料孔4的孔壁上设置了若干冷却孔7,若干冷却孔7分布较密,冷却管体2对接于进料孔4,并通过固定部5固定于法兰组件1上;待定径的管材依次通过进料孔4以及冷却管体2,外接供水设备8将外部冷却水注入到进水腔6,然后从若干冷却孔7中同时喷出,冷却孔7中喷出的冷却水会直接喷射到冷却管体2上,且冷却水会通过贯穿孔3进入到冷却管体2内部,实现对管材的内部降温定径作用。

以下针对法兰组件1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该法兰组件1包括圆环状的主法兰盘101以及圆盘形的分体盘102,进料孔4位于分体盘102的中部位置,在分体盘102上还设有圆环形的凹陷槽9,该凹陷槽9的直径大小大于进料孔4的孔径大小,主法兰盘101与分体盘102之间呈同心设置,主法兰盘101与分体盘102之间通过拼接螺栓10相连,在主法兰盘101与拼接盘103之间抵接有密封橡胶垫11,以提升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在凹陷槽9内还设置有拼接盘103,拼接盘103整体呈圆环形,且横截面为L形,拼接盘103的两端抵靠于凹陷槽9的两个相邻槽壁上,拼接盘103与凹陷槽9之间形成进水腔6,冷却孔7则分布于拼接盘103靠近冷却管体2的侧壁上,上述拼接盘103、分体盘102通过固定部5相连。

以下针对固定部5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该固定部5包括上压盘51、若干连接件53,上压盘51中部设置有通孔52,进而使上压盘51整体呈圆环形,上压盘51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主法兰盘101的最大径向尺寸,冷却管体2的上端设置有上台阶口12,上台阶口12直接抵接于通孔52,且冷却管体2内管腔与通孔52相通;冷却管体2的下端则设有下台阶口13,下台阶口13抵接于进料孔4内;

参见图2、图3以及图4所示,若干连接件53以冷却管体2中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连接件53则选用双头螺杆,连接件53的上端设有上螺纹端531,且下端为下螺纹端532,连接件53上端贯穿于上压盘51,上螺纹端531上螺纹配合有上螺母14,且上螺母14位于上压盘51背离主法兰盘101的一侧,上螺母14施加上压盘51靠近主法兰盘101一侧的压力;下螺纹端532贯穿于拼接盘103且螺纹连接在分体盘102上,在下螺纹端532上螺纹配合有下螺母15,下螺母15位于拼接盘103靠近上压盘51的一侧,下螺母15施加拼接盘103靠近分体盘102一侧的压力。

另外,参见图4所示,在分体盘102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嘴16,若干进水嘴16以冷却管体2的中轴线以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外接设备通过若干进水嘴16对进水腔6进行充水。

参见图3以及图4所示,且在贯穿孔3背离冷却管体2中部的孔口处设有导水扩槽17,导水扩槽17的整体形状为圆台形槽,且导水扩槽17的小端位于靠近贯穿孔3一侧;冷却管体2的内管面上设有若干环形冷却槽18,若干环形冷却槽18沿冷却管体2的长度方向进行分布,贯穿孔3均匀分布于环形冷却槽18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待冷却定径的管材从冷却管体2靠近主法兰盘101的端部进入,外接供水设备8与进水嘴16对接,冷却水从进水嘴16进入到进水腔6内,之后冷却水会通过冷却孔7冲出,冷却水会首先与冷却管体2靠近主法兰盘101的外侧壁相撞击,进而对位于该处管材进行一次冷却,且该处为冷却定径最为重要的部位;冷却水会通过导水扩槽17进入到贯穿孔3内,存留于环形冷却槽18内,进而对管材进行二次冷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