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028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过滤网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网成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网成型机在进行过滤网成型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操作,先将切割好的过滤网放到模具里固定,开模后人工取出,再将多余的网片精确地切除,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生产效率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根据注塑机的注塑机周期计算,一般一个过滤网的注塑周期为16秒,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生存率,人工操作时需在这16秒内完成放料、取料、取水口和切多余网片这4个动作,劳动强度大,导致该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稳定生产。且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疏忽,生产线上的整体安全隐患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质量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生产的过滤网成型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网成型机,包括注塑装置和机械手装置,注塑装置用于注塑成型过滤网,其中,机械手装置包括X轴移动控制机构、Y轴移动控制机构、第一机械手机构以及第二机械手机构,X轴移动控制机构控制Y轴移动控制机构、第一机械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机构移动,移动控制机构控制第一机械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机构移动,第一机械手机构设有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和水口取出机构,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水口取出机构竖直移动,水口取出机构用于取出过滤网的水口,第二机械手机构设有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和夹取夹具,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控制夹取夹具竖直移动,夹取夹具包括连接件、联动件、铰接件和针刺机构,铰接件位于联动件的顶端,铰接件与连接件的一端铰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连接,针刺机构设有控制部、针刺组件以及固定件,固定件的第一端与联动件的侧面连接,针刺组件位于固定件的第二端面上, 针刺组件设有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控制部位于固定件内,控制部控制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朝相反方向移动,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分别由多个并排设置的针刺体构成,针刺体与固定件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X轴移动控制机构、Y轴移动控制机构以及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可分别控制水口取出机构沿X轴、Y轴、Z轴方向移动,从而把产品被剪下来的水口取出。同时,X轴移动控制机构、Y轴移动控制机构以及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可分别控制夹取夹具沿X轴、Y轴、Z轴方向移动,夹取夹具可自动化地进行上下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过滤网的生产成本。并且,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分别由多个并排设置的针刺体构成,针刺体与固定件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使夹取夹具的夹取能力更加紧固,提高过滤网的生产质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水口取出机构包括:用于与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的连接件;连动块,连动块的第一端与连接件连接;气缸,气缸位于连动块内;夹爪,夹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爪分别与连动块的第二端连接,气缸控制两个夹爪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气缸控制两个夹爪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两个夹爪的夹持端配合形成夹持机构,从而夹紧产品被剪下来的水口。结构简单,工作迅速,定位精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X轴移动控制机构包括导轨座、移动座以及驱动部,导轨座设置在注塑装置上,驱动部控制移动座在导轨座上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导轨座设置在注塑装置上,驱动部控制移动座在导轨座上移动,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X轴移动控制机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移动座上,控制器与驱动部电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控制器设置在移动座上,控制器与驱动部电连接,工作性能稳定,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Y轴移动控制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电机和两个同步带,两个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座上,两个驱动电机分别控制两个同步带沿Y轴移动,两个同步带平行设置,第一机械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机构分别与两个同步带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两个驱动电机分别控制两个同步带沿Y轴移动,两个同步带平行设置,第一机械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机构分别与两个同步带连接。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过滤网成型机还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工作台、多个限位板、移动板以及弹簧,多个限位板安装在工作台上并围成一个腔体,移动板位于腔体内,弹簧抵接在移动板和工作台之间,移动板上可放置料盒。

由上述方案可见,弹簧抵接在移动板和工作台之间,移动板上可放置料盒。利用弹簧来缓冲夹取夹具在夹取物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力,提高过滤网的生产质量和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簧分别位于移动板的四个角部。

由上述方案可见,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簧分别位于移动板的四个角部,提高物料上料时的稳定性,且提高了过滤网的生产质量和自动化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过滤网成型机还包括搬运装置,搬运装置包括支撑架、输送带、两个侧板、两个从动轮以及电机,输送带设置在支撑架上,两个从动轮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端,电机位于输送带的下方,两个侧板分别位于输送带的两侧面,电机驱动从动轮旋转,输送带上可放置过滤网。

由上述方案可见,搬运装置自动化下料,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机械手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机械手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机械手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机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手机构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手机构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手机构的局部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手机构的局部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供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供料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成型机实施例中搬运装置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过滤网1可用于空调、净化器,抽油烟机、空气滤清器,除湿器、及除尘器等装置上,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过滤、除尘和分离要求,过滤网1一般由网材11和支架12构成。

参见图2,过滤网成型机2包括注塑装置3、机械手装置6、供料装置5以及搬运装置4,注塑装置3的注塑工作区域设置有动模模具31和定模模具32,定模模具32用于放置网材11,动模模具31的型腔用于成型过滤网1的支架12。过滤网成型机2的控制系统可自动读取注塑程序,控制动模模具31移动至与定模模具32配合,接着进行过滤网1的支架12的注塑成型工艺。当过滤网成型机2给出开模安全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动模模具31远离定模模具32方向移动,此时动模模具31上的成品为过滤网1。

参见图3至图5,机械手装置6包括X轴移动控制机构62、Y轴移动控制机构63、第一机械手机构64以及第二机械手机构65,X轴移动控制机构62控制Y轴移动控制机构63、第一机械手机构64和第二机械手机构65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移动控制机构63控制第一机械手机构64和第二机械手机构65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X轴移动控制机构62设有支撑件61、导轨座622、移动座626、控制器621以及驱动部,控制器621与驱动部电连接,本实施例的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27、第一主动轮628和两个惰轮629。支撑件61安装在注塑装置3上,导轨座622安装在支撑件61的上方。导轨座622的顶面在朝向Y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第一导轨623,导轨座的顶面在两根第一导轨62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同步带624。移动座626的底部在朝向Y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第一滑块625,第一滑块625可移动地与第一导轨623配合,Y轴移动控制机构63安装在移动座626上。第一驱动电机627位于移动座626的侧面,第一驱动电机627的驱动轴与第一主动轮628连接,两个惰轮629分别位于第一主动轮628的两侧,第一主动轮628和两个惰轮629分别与第一同步带624配合。控制器621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27进行正反转,驱动第一主动轮628正反转时通过第一同步带624带动移动座626沿X轴方向水平移动,第一主动轮628两侧的两个惰轮629压紧在第一同步带624上,从而移动座626可沿X轴方向平稳地往复移动。

Y轴移动控制机构63设有横梁631、第二驱动电机635、第三驱动电机636、第二同步带633以及第三同步带634,第二驱动电机635和第三驱动电机636设置在移动座626上。横梁631的一端与移动座626连接,横梁631的侧面在朝向Z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第二导轨632,第二同步带633和第三同步带634位于两个第二导轨632之间并且朝向Z轴方向平行地设置,第二驱动电机635的驱动轴与第二同步带633配合,第三驱动电机636的驱动轴与第三同步带634配合。第一机械手机构64的第一连接件642与第二同步带633连接,第二机械手机构65的第二连接件652与第三同步带634连接,且第一机械手机构64的第二滑块641与第二导轨632可移动地配合,且第二机械手机构65的第三滑块651与第二导轨632可移动地配合。当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35正反转时,通过第二同步带633带动第一机械手机构64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当控制第三驱动电机636正反转时,通过第三同步带634带动第二机械手机构65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参见图6和图7,第一机械手机构64包括第一连接件642、第二滑块641、第一竖直梁648、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644以及第一滑轨643,第一竖直梁648沿Z轴竖直设置,第一连接件642和第二滑块641分别位于第一竖直梁648的同一侧面,第一连接件642与第二同步带633连接,第二滑块641与第二导轨632可移动地配合。第一竖直梁648的侧面沿Z轴方向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一滑轨643与第三导轨可移动地配合,第一Z轴移动控制机构644控制第一滑轨643沿Z轴方向竖直往复移动。

第一滑轨643的底端连接有水口取出机构,水口取出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645、气缸、连动块646和两个夹爪647,第三连接件645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643的底端连接,第三连接件645的第二端与连动块646的第一端连接,气缸位于连动块646内。两个夹爪647分别与连动块646的第二端连接,气缸控制两个夹爪647之间同步朝向或背离移动,从而两个夹爪647的夹持端配合形成夹持机构。当气缸控制两个夹爪647之间同步朝向移动时,两个夹爪647的夹持端配合形成夹持机构,从而夹紧产品被剪下来的水口。当气缸控制两个夹爪647之间同步背离移动时,两个夹爪647的夹持端松开其夹持的水口,从而把产品被剪下来的水口取出。

参见图8至图11,第二机械手机构65包括第二连接件652、第三滑块651、第二竖直梁659、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654以及第二滑轨653,第二竖直梁659沿Z轴竖直设置,第二连接件652和第三滑块651分别位于第二竖直梁659的同一侧面,第二连接件652与第三同步带634连接,第三滑块651与第二导轨632可移动地配合。第二竖直梁659的侧面沿Z轴方向设置有第四导轨,第二滑轨653与第四导轨可移动地配合,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654控制第二滑轨653沿Z轴方向竖直往复移动。

第二滑轨653的底端连接过滤网夹取夹具,过滤网夹取夹具包括连接件655、联动件657、铰接件656以及针刺机构658,铰接件656位于联动件657的顶端,铰接件656与连接件655的一端铰接,第二滑轨653的底端与连接件655的另一端连接。针刺机构658设有控制部6582、针刺组件以及固定件6581,固定件6581的第一端与联动件657的侧面连接,本实施例针刺机构658的数量有八个,联动件657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四个,且四个针刺机构658分别位于联动件657侧面的四个角部。针刺组件位于固定件6581的第二端面上, 本实施例针刺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针刺组件设有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

控制部6582位于固定件6581内,控制部6582控制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朝相反方向移动。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分别由多个并排设置的针刺体6583构成,针刺体6583与固定件6581的第二端面倾斜设置,针刺体6583与固定件6581的第二端面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优先选择的是,针刺体6583与固定件6581的第二端面的夹角为45度。针刺体6583在远离固定件6581的端面的宽度小于针刺体6583在靠近固定件6581的根部的宽度,优先选择的是,针刺体6583的形状为圆台体。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平行设置,第一针刺部的针刺体6583与第二针刺部的针刺体6583的倾斜方向相对。固定件6581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584和第二限位槽6585,且第一针刺部的针刺体6583贯穿第一限位槽6584设置,第二针刺部的针刺体6585贯穿第二限位槽6585设置。

在夹取过滤网1或网材11的过程中,控制夹取夹具移动,使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的针刺体6585插入网格中。接着,控制部6582控制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朝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夹紧过滤网1或网材11并取出。然后,控制部6582控制第一针刺部和第二针刺部移动复位,从而可以松开过滤网1或网材11。

参见图12和图13,供料装置5设有工作台51、四个限位板52、移动板55以及四个弹簧53,四个限位板52安装在工作台51上并围成一个腔体,移动板55位于腔体内,且四个弹簧53抵接在移动板55和工作台51之间,四个弹簧53分别位于移动板55的四个角部,移动板55上可放置装满网材11的料盒54。

参见图14,搬运装置4包括支撑架41、输送带42、两个侧板45、两个从动轮44以及第四驱动电机43,输送带42设置在支撑架41上,两个从动轮44分别位于输送带42的两端,第四驱动电机43位于输送带42的下方,两个侧板45分别位于输送带42的两侧面。第四驱动电机43驱动从动轮44旋转,从而带动输送带42水平移动,输送带42上可放置过滤网1。

过滤网成型机2在注塑成型过滤网1的过程中,X轴移动控制机构62、Y轴移动控制机构63以及第二Z轴移动控制机构654可分别控制过滤网夹取夹具沿X轴、Y轴、Z轴方向移动。当成型机2需要上料时,控制夹取夹具移动至供料装置5的料盒54上方,然后控制铰接件656带动联动件657朝左侧旋转90度,使联动件657右侧面的针刺机构的方向朝向料盒54。接着,控制针刺机构的针刺体6583夹取料盒54内的网材11。当网材11夹取完毕后,控制铰接件656带动联动件657朝右侧旋转90度。然后,控制夹取夹具移动至定模模具32的侧面,从而给定模模具32上料。

当成型机2需要下料时,控制夹取夹具移动至动模模具31的侧面,控制针刺机构的针刺体6583夹取动模模具31内的过滤网1。接着,控制夹取夹具移动至搬运装置4的输送带42上方,然后控制铰接件656带动联动件657朝右侧旋转90度,使联动件657左侧面的针刺机构的方向朝向输送带42。然后,控制针刺机构的针刺体6583松开过滤网1,使过滤网1放置在输送带42上。从而,夹取夹具可自动化地进行上下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过滤网1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