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77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模支架。



背景技术:

涂塑机对软管进行涂塑涂覆时一般需要用到内模支架,现有技术中的内模支架一般都为一设置于机体上并与内模尾端相连接的杆体,软管套置于杆体及内模上进行涂塑,这种支架一方面不能有效的对软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当加工由玻璃纤维丝织造而成的软管时,由于玻璃纤维软管自重大且脆,时常有拉断玻璃纤维软管的情况发生,给生产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玻璃纤维软管涂塑生产用的内模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模支架,包括一设置于机体上并与内模尾端相连接的杆体,所述机体上还设有一对限位辊,两所述限位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穿过两所述限位辊之间并设有一滚轴,所述滚轴的直径大于两所述限位辊之间的高度差,所述滚轴上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一尾端,所述尾端的两侧还各设有一限位轮。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为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的直径与所述内模的直径相等,所述滚轴的长度小于所述尾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两所述限位辊都由限位辊座、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辊座上的中心轴以及多个并列设置于所述中心轴上的轴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由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组成,所述第一杆体、第三杆体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可在两端对被加工的玻璃纤维软管进行有效支撑,使玻璃纤维软管在加工过程中一直保持绷直状态,且不会拉断玻璃纤维软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限位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模支架,包括一设置于机体1上并与内模2尾端相连接的杆体3,所述机体1上还设有一对限位辊4,两所述限位辊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所述杆体3的另一端穿过两所述限位辊4之间并设有一滚轴5,所述滚轴5的直径大于两所述限位辊4之间的高度差,所述滚轴5上通过连接杆6转动连接有一尾端7,所述尾端7的两侧还各设有一限位轮8。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7为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7的直径与所述内模2的直径相等,所述滚轴5的长度小于所述尾端7的直径。

进一步地,两所述限位辊4都由限位辊座、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辊座上的中心轴9以及多个并列设置于所述中心轴10上的轴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由第一杆体31、第二杆体32和第三杆体33组成,所述第一杆体31、第三杆体33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杆体32的两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玻璃纤维软管11的一端依次穿过尾端7、杆体3和内模2并固定于机体的转盘上,两限位轮8配合由尾端7、两限位辊4配合尾端7使玻璃纤维软管11在加工过程中一直保持为绷直状态,以便于进行涂塑加工;由于两限位辊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使尾端7上的玻璃纤维软管11与两限位辊4抵接时摩擦力分为上下两部分,减小了摩擦,使玻璃纤维软管11不至被拉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