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55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



背景技术:

碳纤维棒是采用高科技复合材料碳纤维原丝经浸乙烯基树脂高温固化拉挤(或缠绕)制成的。碳纤维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之一;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寿命长、耐腐蚀,质量轻、低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风筝、航空模型飞机、灯用支架、PC设备转轴、蚀刻机、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机械设备。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碳纤维棒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凸键和凹槽,不能使碳纤维棒进行连接使用,极大的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没有设置第一玄武岩层和第二玄武岩层,不能有效的减少碳纤维棒在制作过程中的出现的折痕,不能有效的增加碳纤维棒成品的几率,没有设置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不能使碳纤维棒具有隔热、阻燃、防腐的功能,不能使碳纤维棒在一些高温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设置凸键和凹槽,不能使碳纤维棒进行连接使用,极大的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没有设置第一玄武岩层和第二玄武岩层,不能有效的减少碳纤维棒在制作过程中的出现的折痕,不能有效的增加碳纤维棒成品的几率,没有设置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不能使碳纤维棒具有隔热、阻燃、防腐的功能,不能使碳纤维棒在一些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包括碳纤维棒、固定环、凸键、电控箱、控制板、凹槽、蓄电池、螺纹杆、配重件、第一传动齿轮、电机、第二传动齿轮、外碳纤维层、第一玄武岩纤维层、第一纤维布层、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玄武岩纤维层、第二纤维布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内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一端安装有固定环,所述碳纤维棒一端设置有凸键,所述碳纤维棒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碳纤维棒顶部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一端设置有控制板,所述电控箱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碳纤维棒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套接有配重件,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碳纤维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碳纤维棒内部设置有外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外碳纤维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一玄武岩纤维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一纤维布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一玻璃纤维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二玄武岩纤维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二纤维布层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玻璃纤维层,所述碳纤维棒内部位于第二玻璃纤维层正下方设置有内碳纤维层,所述控制板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第二传动齿轮通过花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与碳纤维棒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棒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凸键和凹槽,能够使碳纤维棒进行连接使用,极大的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在使用过程中节约了材料,设置了第一玄武岩层和第二玄武岩层,能够有效的减少碳纤维棒在制作过程中的出现的折痕,进而能有效的增加碳纤维棒成品的几率,设置了第一玻璃纤维层和第二玻璃纤维层,能使碳纤维棒具有隔热、阻燃、防腐的功能,能够使碳纤维棒在一些高温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凹槽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纹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碳纤维棒;2、固定环;3、凸键;4、电控箱;5、控制板;6、凹槽;7、蓄电池;8、螺纹杆;9、配重件;10、第一传动齿轮;11、电机;12、第二传动齿轮;13、外碳纤维层;14、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5、第一纤维布层;16、第一玻璃纤维层;17、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8、第二纤维布层;19、第二玻璃纤维层;20、内碳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刚性可调节复合碳纤维棒,包括碳纤维棒1、固定环2、凸键3、电控箱4、控制板5、凹槽6、蓄电池7、螺纹杆8、配重件9、第一传动齿轮10、电机11、第二传动齿轮12、外碳纤维层13、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4、第一纤维布层15、第一玻璃纤维层16、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7、第二纤维布层18、第二玻璃纤维层19和内碳纤维层20,碳纤维棒1一端安装有固定环2,碳纤维棒1一端设置有凸键3,碳纤维棒1另一端设置有凹槽6,碳纤维棒1顶部设置有电控箱4,电控箱4一端设置有控制板5,电控箱4内部安装有蓄电池7,碳纤维棒1内部设置有螺纹杆8,螺纹杆8一端套接有配重件9,螺纹杆8另一端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0,碳纤维棒1内部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12,第二传动齿轮12与第一传动齿轮10相啮合,碳纤维棒1内部设置有外碳纤维层13,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外碳纤维层13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4,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一玄武岩纤维层14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纤维布层15,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一纤维布层15正下方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层16,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一玻璃纤维层16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7,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二玄武岩纤维层17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纤维布层18,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二纤维布层18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玻璃纤维层19,碳纤维棒1内部位于第二玻璃纤维层19正下方设置有内碳纤维层20,控制板5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机11输入端。

为了更好的方便拆卸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机11与第二传动齿轮12通过花键连接。

为了更好的将固定环2与碳纤维棒1紧密结合,方便拆卸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环2与碳纤维棒1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更好的便利于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环2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为了更好的增加碳纤维棒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碳纤维棒1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过程中,当出现碳纤维棒长度不够时,可通过两根相同的碳纤维棒进行连接,将碳纤维棒一端凸键3连接至另一碳纤维棒凹槽6,通过控制控制板5使电机11工作,电机1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0与第二传动齿轮12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2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0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0带动螺纹杆8转动,螺纹杆8转动使配重件9在碳纤维棒1内移动,调节不同位置的刚度,设置了第一玄武岩层14和第二玄武岩层17,由于玄武岩碳纤维材料具有极佳的柔软性,即使在卷制过程中,碳纤维布上形成有局部凸起,在包覆膜的包覆作用下,紧贴于碳纤维布层的玄武岩纤维布层会陷入至碳纤维布层的交错网孔中,一方面将局部凸起分散于大量的交错网孔中,大大地降低了出现折痕的概率,提高了碳纤维棒的成品率,玄武岩纤维布层与碳纤维布层的光泽度、颜色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碳纤维棒的外观纹路更加清晰、美观,设置了第一玻璃纤维层16和第二玻璃纤维层19,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碳纤维棒具有阻燃、隔热、抗腐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