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989发布日期:2018-08-10 22: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泡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扶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除了具有保护的功能以外,还要追求轻量化,而为了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汽车的前后扶手均采用了塑料材料通过模具注射成型而成。而塑料制成的汽车扶手具有良好的强度、刚性和装饰性,并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直至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扶手成型的模具在成型产品的两端头通常都设置有大直顶块和大斜顶块结构,大直顶块通过竖直设置的直顶杆推动并竖直向上运动,大斜顶块通过斜向设置的斜顶杆向上推动,并且,斜顶块具有一个能与型芯配合的斜面,在斜顶块整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顶块的顶部同时向右或向左移动。

一般地,采用现有的模具结构基本能够实现汽车扶手产品的脱模要求,但实际产中,采用传统的模具无法实现汽车扶手产品的一次性完整装膜与脱模,采用传统模具,则会在每个斜顶底部设置一个底座,而两个底座或者多个底座在模具内无法安排空间位置,因此很难实现这类结构的取件,使得整个产品的取件变得十分困难;而为了保证产品的顺利脱模,通常需要进行二次顶出才能将整个汽车扶手产品从模具中脱出,但是,如果采用二次顶出,则会大大增加脱模成本,而且降低脱模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装膜、脱模的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所述汽车扶手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汽车扶手形状相匹配,所述夹装台包括台体,所述台体的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向上得凸起,所述凸起向内侧倾斜;

所述台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凸字状,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弹性垫巧好位于凹槽内;所述弹性垫的顶部为第一吸铁石;所述弹性垫略高于所述台体的台面;

所述凹槽的下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台体的一侧面;所述空腔内部设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外露于台体侧面,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于空腔内;所述导向杆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吸铁石,所述第二吸铁石的磁性与第一吸铁石的磁性相反;当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铁石与凹槽存在一定的距离;

当弹性垫和弹性件处于原状时,所述第一吸铁石和所述第二吸铁石恰好之间无吸引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台体的台面上设有一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中间设有通孔,突出于台面的弹性垫穿过通孔并外露于减震垫。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内设有螺旋状金属管,所述螺旋状金属管的顶端与第一吸铁石的下表面紧密连接,所述螺旋状金属管的底端与弹性垫的底面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的顶面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露在台体侧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向内侧倾斜的角度为45-8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当需要固定下模时,当下模向下挤压夹装台弹性垫上的第一吸铁石,第一吸铁石受力向下,缩短了与第二吸铁石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吸铁石产生吸引力,迫使第一吸铁石带动下模向下同时运动导向杆向里运动,直至弹性垫与台面或者减震垫齐平,下模便固定在夹装台上;当需要拆模时,拉动导向杆,使得第一吸铁石与第二吸铁石之间的距离增大,吸引力变弱,弹性垫慢慢恢复原状,便可缓慢地将下模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可有效地将下模固定住,防止在制备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移动;2、在传统的减震方法上增加吸引力,使得下模在固定的过程中更为缓慢;3、取出下模时的速度也很缓慢,避免了因速度过快使得模具内产生气泡或者位移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的各标注为:1台体,2凸起,3弹性垫,4第一吸铁石,5空腔, 6导向杆,7弹性件,8第二吸铁石,9减震垫,10螺旋状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所述汽车扶手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汽车扶手形状相匹配,所述夹装台包括台体1,所述台体1的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向上得凸起2,所述凸起2向内侧倾斜,所述倾斜角度为45°;

所述台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凸字状,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弹性垫3,所述弹性垫3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弹性垫3巧好位于凹槽内;所述弹性垫3的顶部为第一吸铁石4;所述弹性垫3略高于所述台体1的台面;

所述凹槽的下方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台体1的一侧面;所述空腔5内部设有一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一端外露于台体1侧面,所述导向杆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7连接于空腔5内;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5的顶面留有间隙。

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吸铁石8,所述第二吸铁石8的磁性与第一吸铁石4的磁性相反;当所述弹性件7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铁石8与凹槽存在一定的距离;

当弹性垫3和弹性件7处于原状时,所述第一吸铁石4和所述第二吸铁石8 恰好之间无吸引力的作用。

所述导向杆6露在台体1侧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7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实施例2

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所述汽车扶手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汽车扶手形状相匹配,所述夹装台包括台体1,所述台体1的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向上得凸起2,所述凸起2向内侧倾斜,所述倾斜角度为60°;

所述台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凸字状,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弹性垫3,所述弹性垫3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弹性垫3巧好位于凹槽内;所述弹性垫3的顶部为第一吸铁石4;所述弹性垫3略高于所述台体1的台面;

所述凹槽的下方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台体1的一侧面;所述空腔5内部设有一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一端外露于台体1侧面,所述导向杆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7连接于空腔5内;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5的顶面留有间隙。

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吸铁石8,所述第二吸铁石8的磁性与第一吸铁石4的磁性相反;当所述弹性件7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铁石8与凹槽存在一定的距离;

当弹性垫3和弹性件7处于原状时,所述第一吸铁石4和所述第二吸铁石8 恰好之间无吸引力的作用。

所述弹性垫3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内设有螺旋状金属管10,所述螺旋状金属管10的顶端与第一吸铁石4的下表面紧密连接,所述螺旋状金属管10的底端与弹性垫3的底面紧密连接。

所述导向杆6露在台体1侧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7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实施例3

一种汽车扶手模具的下模夹装台,所述汽车扶手模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与下模本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汽车扶手形状相匹配,所述夹装台包括台体1,所述台体1的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向上得凸起2,所述凸起2向内侧倾斜,所述倾斜角度为75°;

所述台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凸字状,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弹性垫3,所述弹性垫3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弹性垫3巧好位于凹槽内;所述弹性垫3的顶部为第一吸铁石4;所述弹性垫3略高于所述台体1的台面;

所述凹槽的下方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台体1的一侧面;所述空腔5内部设有一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一端外露于台体1侧面,所述导向杆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7连接于空腔5内;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5的顶面留有间隙。

所述导向杆6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吸铁石8,所述第二吸铁石8的磁性与第一吸铁石4的磁性相反;当所述弹性件7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吸铁石8与凹槽存在一定的距离;

当弹性垫3和弹性件7处于原状时,所述第一吸铁石4和所述第二吸铁石8 恰好之间无吸引力的作用。

所述台体1的台面上设有一减震垫9,所述减震垫9的中间设有通孔,突出于台面的弹性垫3穿过通孔并外露于减震垫9。

所述弹性垫3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内设有螺旋状金属管10,所述螺旋状金属管10的顶端与第一吸铁石4的下表面紧密连接,所述螺旋状金属管10的底端与弹性垫3的底面紧密连接。

所述导向杆6露在台体1侧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7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长度。

当需要固定下模时,当下模向下挤压夹装台弹性垫上的第一吸铁石,第一吸铁石受力向下,缩短了与第二吸铁石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吸铁石产生吸引力,迫使第一吸铁石带动下模向下同时运动导向杆向里运动,直至弹性垫与台面或者减震垫齐平,下模便固定在夹装台上;当需要拆模时,拉动导向杆,使得第一吸铁石与第二吸铁石之间的距离增大,吸引力变弱,弹性垫慢慢恢复原状,便可缓慢地将下模顶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