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029发布日期:2018-10-26 20:4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改进,特别是一种注塑件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注塑有碰穿孔和内牙的产品时,要求孔内壁光滑无划痕,合模注塑或者开模取件时,无法利用同一装置实现上述功能,设计一种可以做旋转运动结构+做直线运动结构,实现合模注塑与开模取件的全自动操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注塑件顶出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件顶出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工作台、注塑后模和注塑前模,所述注塑后模和注塑前模分别设置在注塑模具工作台上,所述注塑后模和注塑前模上下合模形成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工作台上设有注塑件顶出单元,所述注塑顶出单元包括牙杆内杆、牙杆、第一行位件、一对导向块、一对行位座连接杆、第二行位件、牙杆旋转件,其中,

第二行位件包括第二行位、一对行位压块、行位座、牙杆套C,所述行位座设置在远离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注塑模具工作台上,一对所述行位压块分别设置在行位座的左右两端,一对所述行位压块分别对第二行位的左右两端施加压力,用于限制第二行位沿所述行位座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牙杆内杆套装在牙杆上;

所述牙杆内杆的第一端面插入注塑模具中,所述牙杆内杆的第二端面固定插装在第二行位中,所述牙杆内杆与第二行位的连接处设有牙杆套C;

所述第一行位件套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所述牙杆上,用于推动牙杆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牙杆旋转件,用于驱动牙杆围绕其轴线旋转,使牙杆与注塑件退牙脱离;

靠近注塑模具的所述行位座的端面上设有一对所述行位座连接杆,所述第一行位件抵压行位座连接杆,用于带动第二行位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牙杆旋转件包括第一齿轮、液压马达座、液压马达、第二齿轮、齿轮压块,其中,

所述注塑模具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所述液压马达座,所述液压马达座上安装液压马达,所述第二齿轮套装在液压马达的旋转端,并通过齿轮压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齿轮套装在牙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位包括第一行位、一对铲基、牙杆套A、牙杆套B,其中,

所述第一行位插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所述牙杆上,一对所述铲基分别贯穿第一行位,用于带动第一行位沿牙杆向靠近第二行位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一端面连接处设有所述牙杆套A,所述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二端面连接处设有所述牙杆套B。

作为优选,所述牙杆内杆内设有喷水管。

作为优选,插装在第二行位的所述牙杆内杆的端面与第二行位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固定块与牙杆固定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固定块固定与液压马达的旋转端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行位上设有牙杆内杆固定块。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马达的上方防尘板。

作为优选,一对所述导向块分别与第一行位的左右端面相抵接,用于辅助第一行位沿牙杆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注塑件顶出装置,在合模注塑和开模取件时,可以做旋转运动结构+做直线运动结构,实现模具全自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件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件顶出装置的局部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牙杆旋转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件顶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牙杆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牙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铲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行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行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塑件顶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牙杆内杆;2、牙杆;3、喷水管;4、牙杆套A;5、第一行位; 6、铲基;7、牙杆套B;8、导向块;9、第一齿轮;10、行位座连接杆; 11、第一齿轮固定块;12、牙杆套C;13、第二齿轮固定块;14、第二行位;15、牙杆内杆固定块;16、密封圈;17、行位压块;18、行位座; 19、注塑模具工作台;20、齿轮压块;21、注塑后模;22、第二齿轮; 23、液压马达座;24、防尘板;25、液压马达;26、注塑前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注塑件顶出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工作台19、注塑后模21和注塑前模26,注塑后模21和注塑前模26分别设置在注塑模具工作台19上,注塑后模21和注塑前模26上下合模形成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工作台 19上设有注塑件顶出单元,注塑顶出单元包括牙杆内杆1、牙杆2、第一行位件、一对导向块8、一对行位座连接杆10、第二行位件、牙杆旋转件,其中,第二行位件包括第二行位14、一对行位压块17、行位座18、牙杆套C12,行位座18设置在远离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注塑模具工作台19上,一对行位压块分别设置在行位座18的左右两端,一对行位压块17分别对第二行位14的左右两端施加压力,用于限制第二行位14沿行位座18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牙杆内杆1套装在牙杆2 上;牙杆内杆1的第一端面插入注塑模具中,牙杆内杆1的第二端面固定插装在第二行位14中,牙杆内杆1与第二行位14的连接处设有牙杆套C12;第一行位件套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牙杆2上,用于推动牙杆2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牙杆旋转件,用于驱动牙杆2 围绕其轴线旋转,使牙杆2与注塑件退牙脱离;靠近注塑模具的行位座18的端面上设有一对行位座连接杆10,第一行位件抵压行位座连接杆10,用于带动第二行位14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牙杆旋转件包括第一齿轮9、液压马达座23、液压马达25、第二齿轮22、齿轮压块20,其中,注塑模具工作台19上固定安装液压马达座23,液压马达座23上安装液压马达25,第二齿轮22套装在液压马达25的旋转端,并通过齿轮压块20进行固定,第一齿轮9套装在牙杆2上,第一齿轮 9与第二齿轮22相啮合;第一行位包括第一行位5、一对铲基6、牙杆套A4、牙杆套B7,其中,第一行位5插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牙杆2上,一对铲基6分别贯穿第一行位5,用于带动第一行位5沿牙杆2向靠近第二行位件的方向运动,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一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A,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二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B;牙杆内杆1内设有喷水管3;插装在第二行位14的牙杆内杆1的端面与第二行位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第一齿轮9通过第一齿轮固定块11 与牙杆2固定相对位置;第二齿轮22通过第二齿轮固定块13固定与液压马达25的旋转端的相对位置;第二行位14上设有牙杆内杆固定块15;液压马达的上方防尘板24;一对导向块8分别与第一行位5的左右端面相抵接,用于辅助第一行位沿牙杆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为,注塑顶出单元包括牙杆内杆1、牙杆2、第一行位件、一对导向块8、一对行位座连接杆10、第二行位件、牙杆旋转件,其中,第二行位件包括第二行位14、一对行位压块17、行位座18、牙杆套C12,行位座18设置在远离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注塑模具工作台19上,一对行位压块分别设置在行位座18的左右两端,一对行位压块17分别对第二行位14的左右两端施加压力,用于限制第二行位14沿行位座18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牙杆内杆1套装在牙杆2 上;牙杆内杆1的第一端面插入注塑模具中,牙杆内杆1的第二端面固定插装在第二行位14中,牙杆内杆1与第二行位14的连接处设有牙杆套C12;第一行位件套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牙杆2上,用于推动牙杆2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注塑开模时,首选,面板先开45-50MM后暂停,过程中下压铲基6,铲基6在下压的过程中,带动第一行位5沿牙杆2的轴线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为牙杆2与注塑件之间的旋转退牙动作留出空间,第二步:当留出足够的空间时,启动液压马达 22,液压马达22驱动与其旋转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22旋转,由于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9相啮合,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22同步旋转,第一齿轮9通过第一齿轮固定块11与牙杆2固定连接,此时,驱动牙杆2旋转,从而实现牙杆2与注塑件的旋转退牙操作,在牙杆2 退牙的过程中,由于牙杆内杆1的第二端面插入第二行位14中,并通过行位压块17固定其与第二行位14的相对位置,所以牙杆2旋转脱牙的过程中,牙杆内杆1位置不变,直到牙杆2的内牙与注塑件完全脱离,液压马达22停止工作,第三步:开模动作继续运行,通过铲基 6下压,作用于第一行位5,第一行位5受到铲基5的下压力,继续沿牙杆2的轴线,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行位5接触到行位座连接杆10,继续运动第一行位5与行位座连接杆 10相抵接,行位座连接杆10受到第一行位5的推力,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行位14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由于牙杆内杆1的第二端面插装在第二行位14内,并通过行位压块17与第二行位14固定连接,所以牙杆内杆1与第二行位14同步运动,实现牙杆内杆1直线运动向后脱模,注塑件顺利顶出;当注塑件顶出后,进入合模动作,通过铲基6向上抬起,施加给第一行位5一个向注塑模具方向运动的力,此时第一行位5沿牙杆2的轴线,向靠近注塑模具的运动,由于牙杆2 与第一行位5的第一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A4,牙杆2与第一行位5 的第二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B7,牙杆套A4和牙杆套B7与牙杆2产生相对摩擦,从而带动牙杆2向靠近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由于靠近注塑模具一侧的牙杆内杆1的端面上设有凸台,牙杆2在此运动过程中,与牙杆内杆1的凸台相抵接,实现牙杆内杆1向靠近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最终,牙杆2和牙杆内杆1顺利合模,从而实现该模具全自动生产。

在本技术方案中,行位座18设置在远离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注塑模具工作台19上,一对行位压块分别设置在行位座18的左右两端,一对行位压块17分别对第二行位14的左右两端施加压力,用于限制第二行位14沿行位座18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牙杆内杆1套装在牙杆2上;牙杆内杆1的第一端面插入注塑模具中,牙杆内杆1的第二端面固定插装在第二行位14中,牙杆内杆1与第二行位14的连接处设有牙杆套C12;第一行位件套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牙杆2上,用于推动牙杆2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牙杆旋转件,用于驱动牙杆2 围绕其轴线旋转,使牙杆2与注塑件退牙脱离;靠近注塑模具的行位座18的端面上设有一对行位座连接杆10,第一行位件抵压行位座连接杆10,用于带动第二行位14向远离注塑模具的方向运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牙杆旋转件包括第一齿轮9、液压马达座23、液压马达25、第二齿轮22、齿轮压块20,其中,注塑模具工作台19 上固定安装液压马达座23,液压马达座23上安装液压马达25,第二齿轮22套装在液压马达25的旋转端,并通过齿轮压块20进行固定,第一齿轮9套装在牙杆2上,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22相啮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行位包括第一行位5、一对铲基6、牙杆套 A4、牙杆套B7,其中,第一行位5插装在靠近注塑模具一端的部分牙杆2上,一对铲基6分别贯穿第一行位5,用于带动第一行位5沿牙杆 2向靠近第二行位件的方向运动,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一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A,牙杆与第一行位的第二端面连接处设有牙杆套B。

在本技术方案中,牙杆内杆1内设有喷水管3。

在本技术方案中,插装在第二行位14的牙杆内杆1的端面与第二行位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9通过第一齿轮固定块11与牙杆2固定相对位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齿轮22通过第二齿轮固定块13固定与液压马达25的旋转端的相对位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行位14上设有牙杆内杆固定块15。

在本技术方案中,液压马达的上方防尘板24。

在本技术方案中,一对导向块8分别与第一行位5的左右端面相抵接,用于辅助第一行位沿牙杆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