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933发布日期:2018-08-10 21:5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辊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涂料生产企业越来越多,涂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物料加热至熔融状态,让涂料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涂料进入到双辊冷却装置对涂料进行冷却压片处理。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92970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冷却辊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分别通过上冷辊支撑座和下冷辊支撑座设置有上冷却辊和下冷却辊。本实用新型双冷却辊装置,在冷却物料的过程中,2根通水的冷却辊互相作用,对物料上下表面都进行全方位冷却。由于2根空心冷却辊通入冷却水的方向相反,因此,避免了单根冷却辊由于两端温差过大而造成冷却效果打折而影响物料指标参数的现象。

随着目前涂料加工设备的优化,涂料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多,目前涂料加工的量越来越多,双辊冷却装置所需要冷却并进行压片的涂料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增大涂料冷却的量以提高压片的效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辊冷却装置,具有增大涂料在两个冷却辊之间进行冷却的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辊冷却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支撑架和设于支撑架之间的前冷却辊和后冷却辊,所述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内均设有冷水管,冷水管工作时内部通冷水,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平行,所述后冷却辊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前冷却辊上设有多个凸块和多个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交错分布,所述后冷却辊上设有多个滑块和多个滑槽,所述滑块对应凹槽设置,所述凸块对应滑槽设置,滑块与凹槽、凸块与滑槽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前冷却辊上的凸块与后冷却辊上的滑槽进行配合,后冷却辊上的滑块与前冷却辊上的凹槽进行配合,这样物料落入两个辊之间后,物料与两个辊接触的面积相比于圆柱形的辊增大,物料的下料量更多,因为物料的下落速度更快,这样双辊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就得以提高。

较佳的,所述凸块和滑块、凹槽与滑槽之间的侧面为光滑的曲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物料从双辊之间挤压后变成片状,这样凸块和滑块、凹槽与滑槽侧面的曲面就能够保证物料的整体性更好,如果不为曲面,压片后的物料容易断裂。

较佳的,每个支撑架对应后冷却辊的位置处设有轴承座,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均转动连接于轴承座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轴承座来实现对后冷却辊的支撑,这样后冷却辊的转动时就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偏移。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驱动电机和固设在驱动电机上的下链轮,所述后冷却辊对应下链轮的位置处固设有上链轮,上链轮与下链轮上连接有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通过链条来带动后冷却辊进行转动,相比于带传动承载能力更高,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冷水管上设有多个平行的传递圆板,传递圆板的两端分别与冷水管和后冷却辊进行固定,所述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传递圆板来传递冷水管温度,这样传递的效率更高,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的制冷更迅速,制冷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前冷却辊的两侧固设有前齿轮,后齿轮的两侧固设有后齿轮,前齿轮与后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后冷却辊通过前齿轮与后齿轮来带动前冷却辊进行转动,这样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同时向内转动,双辊挤压的效果更好。

较佳的,两个支撑架对应前冷却辊的位置处设有支撑座,前冷却辊的两端固设在支撑座内,所述支撑架对应支撑座的位置处固设有滑轨,支撑座滑移连接在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个支撑座在滑轨上进行移动,这样前冷却辊能够在滑轨上移动以调整前冷却辊与后冷却辊之间的间距。

较佳的,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固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把手来带动前冷却辊进行前后的移动,把手所能握住的面积更大,更加省力。

较佳的,所述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架之间固设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把手带动连接杆在固定板内转动来实现对前冷柜辊的移动,进一步节省了人力劳动,增加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冷却辊上设有凸块与凹槽并在后冷却辊上设置滑块和滑槽来实现增大物料在双辊之间冷却的物料的量的技术目的;

2.本实用新型凸块与滑块、凹槽与滑槽之间的曲面能保证物料冷却挤压呈片之后结构更加稳定,不易碎裂;

3.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座来实现对后冷却辊的支撑作用,后冷却辊在轴承座内转动,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传动来带动后冷却辊进行转动,稳定性高;

5.本实用新型冷水管能通过传递圆板来增大冷水管内水制冷的传递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双辊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双辊冷却装置去支撑架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凸显传递圆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1、轴承座;12、支撑座;121、连接套;13、滑轨;14、连接杆;15、螺母;151、垫片;16、把手;17、固定板;171、翻边;18、螺栓;2、后冷却辊;21、上链轮;22、后齿轮;23、冷水管;24、传递圆板;25、滑块;26、滑槽;3、前冷却辊;31、前齿轮;32、凸块;33、凹槽;4、驱动装置;41、驱动电机;42、下链轮;43、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双辊冷却装置,结合图1,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支撑架1、设于两个支撑架1之间的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和设于后冷却辊2下方的驱动装置4。

结合图1和图2,两个支撑架1上均固设有轴承座11(参考图3),后冷却辊2转动连接于轴承座11内,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和下链轮42,驱动电机41放置在地面上,下链轮42固设在驱动电机41的转轴上,后冷却辊2对应下链轮42的位置处固设有上链轮21,上链轮21与下链轮42上连接有链条43。

后冷却辊2的两侧固设有后齿轮22,前冷却辊3对应后冷却辊2的位置处固设有前齿轮31,后齿轮22与前齿轮31相互啮合,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内均固设有冷水管23。

结合图3,冷水管23上设有多个传递圆板24,传递圆板24与与冷水管23相互垂直,传递圆板24一端与冷水管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冷却辊3或者后冷却辊2进行固定连接。

结合图2,前冷却辊3(参考图1)上设有多个凸块32和凹槽33,凸块32与凹槽33交错分布,后冷却辊2(参考图1)上设有多个滑块25和滑槽26,滑块25与滑槽26交错分布。

并且滑块25对应凹槽33设置,凸块32对应滑槽26设置,前冷却辊3(参考图1)与后冷却辊2(参考图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并且凸块32与凹槽33、滑槽26与滑块25之间的侧面均为光滑的曲面。

结合图4,两个支撑架1(参考图1)上均设有支撑座12,前冷却辊3(参考图1)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支撑座12内,支撑架1对应支撑座12的位置处固设有滑轨13,支撑座12滑移连接在滑轨13上,支撑座12内部设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插入支撑座12内。

连接杆14上设有螺纹,连接杆1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15,支撑座12上固设有连接套121,两个螺母15设于连接套121的两侧,连接套121与螺母15之间设有套设在连接杆14上的垫片151。

连接杆14的外端固设有把手16,连接杆14的外部设有固定板17,连接杆14螺纹连接在固定板17内,固定板17的两端向后弯折形成翻边171,翻边171卡在支撑架1(参考图1)上,翻边171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螺栓18。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呈熔融状态的物料从双辊冷却装置上方落入,并落入到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之间,驱动电机41转动,并通过链传动带动后冷却辊2转动,后冷却辊2通过前齿轮31与后齿轮22的啮合带动前冷却辊3进行转动。

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之间均向内转动,冷水管23内通入冷水,冷水的温度通过空气和传递圆板24传递到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上,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的外端面受冷之后对熔融后的物料进行冷却、压片。

由于前冷却辊3上的凸块32和凹槽33分别与后冷却辊2上的滑槽26和滑块25相互配合,物料挤入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之间后挤压成波纹状并进行过冷却,并且物料挤入的量相比于两个圆柱形的冷却辊更多,因而加快了工作效率,冷却挤压出去的物料呈波纹状送出。

前冷却辊3可以通过把手16主动进行微量的前后移动,进而调节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之间的距离,转动把手16,带动连接杆14转动,连接杆14上的两个螺母15跟随着连接杆14转动。

由于连接杆14与固定板17螺纹连接,进而自身前后移动并带动前冷却辊3进行前后移动,这样前冷却辊3与后冷却辊2的距离变大或者变小,以达到不同的冷却物料速率的要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