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0216发布日期:2018-09-07 23:5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塑模具采用模架结构,模架包括吸塑板和吸塑凸起,当吸塑产品与吸塑凸起分离时,由于吸附力大而易于造成吸塑产品撕裂;特别是对于环状吸塑产品,由于吸塑凸起围成的区域与吸塑产品之间处于真空环境,从而更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吸塑产品的吸附力,吸塑产品容易被撕裂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塑模具包括模架、第一倒扣部和第二倒扣部;所述模架包括吸塑板和吸塑凸起,所述吸塑凸起与吸塑板连接;所述吸塑凸起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吸塑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吸塑板;所述第一倒扣部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倒扣部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倒扣部在垂直于吸塑板方向凸出于吸塑凸起,使吸塑材料贴合于吸塑凸起时,同时吸塑材料贴合于所述第一倒扣部;所述第二倒扣部在垂直于吸塑板方向凸出于吸塑凸起,使吸塑材料贴合于吸塑凸起时,同时吸塑材料贴合于所述第二倒扣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吸塑凸起一侧,所述吸塑凸起远离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置第二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倒扣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翻转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翻转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接;使用时,吸塑材料与所述第一翻转部贴合;当将吸塑材料与所述吸塑凸起分离时,所述第一翻转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方向;所述第一翻转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翻转部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倒扣部结构与所述第一倒扣部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倒扣部和第二倒扣部为一个倒扣组;所述吸塑模具包括多个倒扣组;所述多个倒扣组沿所述吸塑凸起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满足所述吸塑材料与吸塑凸起分离时,所述吸塑材料能够带起所述第一倒扣部和第二倒扣部运动,从而减小所述吸塑凸起对吸塑产品的贴合吸引力,从而保证所述吸塑产品合格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吸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倒扣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翻转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吸塑模具100包括模架20、第一倒扣部31和第二倒扣部32;所述模架20用于吸塑材料成型,所述第一倒扣部31和第二倒扣部32用于辅助吸塑材料与吸塑模具100分离;

所述模架20包括吸塑板22和吸塑凸起21,所述吸塑凸起21与吸塑板22连接;所述吸塑凸起21与吸塑板22配合使用,用于产生吸塑产品需要的凹槽或凸台结构,吸塑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吸塑凸起2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12,所述第一倒扣部31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11,便于所述第一倒扣部31安装到所述吸塑凸起21上,同时便于吸塑材料与模架20分离时,吸塑材料带动所述第一倒扣部31相对于所述吸塑凸起21运动,从而减小所述吸塑产品相对于吸塑模具100分离时受力,保证吸塑产品合格率;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吸塑板22,所述第二安装槽212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吸塑板22;所述第二倒扣部32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212;所述第一倒扣部31在垂直于吸塑板22方向凸出于吸塑凸起21,使吸塑材料贴合于吸塑凸起21时,同时吸塑材料贴合于所述第一倒扣部31;所述第二倒扣部32在垂直于吸塑板22方向凸出于吸塑凸起21,使吸塑材料贴合于吸塑凸起21时,同时吸塑材料贴合于所述第二倒扣部32;从而满足所述吸塑材料与吸塑凸起21分离时,所述吸塑材料能够带起所述第一倒扣部31和第二倒扣部32,从而减小所述吸塑凸起21对吸塑产品的贴合吸引力,从而保证所述吸塑产品合格率高。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211设置于吸塑凸起21一侧,所述吸塑凸起21远离第一安装槽211的一侧设置第二安装槽32;保证所述第一倒扣部31和第二倒扣部32在吸塑凸起21两侧减小吸塑产品与吸塑凸起21的贴合吸附作用力,提升吸塑产品合格率。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倒扣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一翻转部3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翻转部3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连接;

使用时,吸塑材料与所述第一翻转部312贴合;当将吸塑材料与所述吸塑凸起21分离时,所述第一翻转部31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转动;当所述吸塑材料与所述吸塑凸起21分离时的吸附作用力足够大时,吸塑产品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分离,从而防止第一倒扣部31扯坏所述吸塑产品。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设置有第一滑槽3111,所述第一滑槽311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一滑槽311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3112;所述第二滑槽3112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3111贯穿方向;所述第一翻转部312设置有第一转轴3121,所述第一转轴3121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3112,所述第一翻转部312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3121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转动;所述第二倒扣部32结构与所述第一倒扣部31结构相同,从而减少所述吸塑模具100的零部件种类,降低所述吸塑模具100制造成本;所述第一倒扣部31和第二倒扣部32为一个倒扣组;所述吸塑模具100包括多个倒扣组;所述多个倒扣组沿所述吸塑凸起21均匀分布,保证吸塑产品与吸塑凸起21分离时受力均匀稳定,从而防止因吸塑产品一侧受力过大而撕裂。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认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所作的非创造性改变和变形,应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