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延辊去油装置、流延机及挤压流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143发布日期:2018-06-08 06:0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流延膜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流延辊去油装置、流延机及挤压流延设备。



背景技术:

流延膜机是将几种塑料及成孔矿物油原料,经挤压机高温熔融后至模头挤压成熔融的片材,片材经流延辊冷却成型的装置。当流延辊在工作过程中,熔融的片材会带有多余的矿物油而附着在流延辊上,矿物油冷却固化粘在流延辊的辊面从而影响薄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矿物油冷却固化粘在流延辊的辊面从而影响薄膜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及时为流延辊去除高温矿物油的流延辊去油装置、流延机及挤压流延设备。

一种流延辊去油装置,包括安装座、装设于该安装座的去油辊及与该去油辊连接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去油辊绕自身轴线转动,该去油辊的至少部分辊面覆设有橡胶层,该橡胶层与该流延辊的辊面贴合。

上述流延辊去油装置,通过在去油辊覆设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与流延辊的辊面贴合,当流延辊工作时,去油辊能够将流延辊上的高温矿物油刮除,且由于去油辊的旋转带动橡胶层的旋转,能够使橡胶层轮换接触流延辊上的高温矿物油,从而防止橡胶层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橡胶层受热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去油辊的全部辊面覆设有上述橡胶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去油辊位于与上述流延辊的进料侧相对的出料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上述去油辊位于上述流延辊的辊轴轴心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橡胶层与上述流延辊沿其轴线方向的辊面完全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流延辊下方设有接油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流延辊去油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该位置调节装置装设于上述去油辊的两端,以调节上述去油辊相对上述流延辊的距离,进而调节上述橡胶层与上述流延辊辊面贴紧程度。

一种流延机,包括机架、依次沿出料方向间隔装设于该机架上的压辊、流延辊及冷却辊组件,该流延机还包括上述的流延辊去油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件、与上述去油辊的辊轴的至少一端连接第一齿轮及与该第一齿轮配合连接的链条,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与上述压辊的辊轴的至少一端传动连接,该链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该第一齿轮及该第二齿轮配接齿合。

一种挤压流延设备,包括挤压机及上述的流延机,该挤压机包括混炼熔融装置及与该混炼熔融装置连接的用于挤压出熔融片材的模头,上述流延辊位于该模头下方,上述流延辊的进料侧接收从该模头挤压出的熔融片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延辊去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延辊去油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延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延辊去油装置10包括安装座(图未示)、装设于安装座的去油辊11及与去油辊11连接的驱动装置(图未示);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去油辊11绕自身轴线转动,去油辊11的至少部分辊面覆设有橡胶层12,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的辊面贴合。

上述流延辊去油装置10,通过在去油辊11覆设有橡胶层12,且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的辊面贴合,当流延辊20工作时,去油辊11能够将流延辊20上的高温矿物油刮除,且由于去油辊11的旋转带动橡胶层12的旋转,能够使橡胶层12轮换接触流延辊20上的高温矿物油,从而防止橡胶层12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橡胶层12受热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延辊20的两端装设于机架,机架上放置有电机的输出轴与流延辊20的辊轴连接,从而带动流延辊20旋转工作。去油辊11的两端装设于安装座,当流延辊20旋转时,可带动从模头30挤压出的熔融的片材40贴合辊面20旋转,此时,熔融的片材40中的高温矿物油就会附着在流延辊20的辊面上,利用与辊面贴合的去油辊11的橡胶层12能及时刮去高温矿物油,高温矿物油随流延辊20的辊面转动向下流去。进一步地,流延辊20的下方可设置接油装置,例如接油箱90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橡胶层12可粘接于去油辊11辊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橡胶层12覆于去油辊11的辊面,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去油辊11的全部辊面覆设有橡胶层12。当去油辊11开始旋转工作时,去油辊11的橡胶层12能轮换接触流延辊20的辊面,一方面加快了去油速度,另一方面橡胶层12的局部不会长时间与高温矿物油接触,从而保护了橡胶层12,延长了橡胶层12的寿命,同时也保证了其不会被损坏而导致薄膜质量不佳。

进一步地,该橡胶层12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光滑的表面能与辊面贴合密切,使得去油更彻底。

更进一步地,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沿其轴线方向的辊面完全贴合。当去油辊11旋转工作时,橡胶层12能够与沿流延辊20轴线方向的流延辊20的辊面都接触贴合,提高了去油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贴合的表面可印制花纹,花纹的设置能够增大与与流延辊20的辊面的摩擦力,去油更彻底。花纹的形状可以为条形或者其他形状。

请再次参看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去油辊11位于与流延辊20的进料侧相对的出料侧。面对图2的方向,进料侧为右侧,出料侧为左侧,去油辊11位于出料侧能与从模头30挤压出的熔融的片材40分隔开来,避免彼此结构及工作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去油辊11位于流延辊20的辊轴轴心上方。该位置能使去油辊11远离出料侧的片材40,即不影响片材的输送,以及方便观察其工作情况以及更换去油辊11。在其他实施例中,去油辊11也可以位于流延辊20沿其轴线的正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延辊去油装置10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图未视),位置调节装置装设于去油辊11的两端,以调节去油辊11相对流延辊20的距离,进而调节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辊面的贴紧程度。调节装置可上下或左右调节去油辊11与流延辊20的位置,保证去油辊11的正常工作,且可使去油效果更好。

具体体,安装座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上述流延辊20的机架上,可带动去油辊11在水平方向移动;安装座开设有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去油辊11的辊轴的两端都设有滑动件,滑动件与滑槽匹配,且在沿滑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从而带动去油辊11在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座上还装设有锁定件,当滑动件滑动到位时,锁定件将滑动件锁定在安装座的该位置处。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流延辊去油装置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流延机60,包括机架(图未示)、依次沿出料方向间隔装设于机架上的压辊50、流延辊20及至少一个冷却辊70,流延机50还包括上述的流延辊去油装置10。

具体地,机架放置于地面,从挤压机模头30将熔融的片材40挤压至流延辊20的表面,并经压辊50与流延辊20的配合挤压成型后,进入冷却辊70的辊面后,片材40快速降温定型。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辊70包括3个,流延机60还包括张紧辊80,用于使片材经冷却辊70时张紧,定型更稳定且片材定型后表面光滑。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流延辊去油装置10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件、与去油辊11的辊轴的至少一端连接第一齿轮及与第一齿轮配合连接的链条,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压辊50的辊轴的至少一端传动连接,链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配接齿合。此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且保证在流延辊20与压辊50同时工作的时候,去油辊11也同时工作,另外,使用压辊50的旋转工作带动去油辊11的旋转工作,节约了大量用电成本。

上述流延机60,通过在去油辊11覆有橡胶层12,且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的辊面贴合,当流延辊20工作时,去油辊11能够将流延辊20上的高温矿物油刮除,且由于去油辊11的旋转带动橡胶层12的旋转,能够使橡胶层12轮换接触流延辊20上的高温矿物油,从而防止橡胶层12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橡胶层12受热损坏。

基于上述流延机6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挤压流延设备,包括挤压机及上述的流延机60,挤压机包括混炼熔融装置及与混炼熔融装置连接的用于挤压出熔融片材的模头30,流延辊20位于模头30下方,流延辊20的进料侧接收从模头30挤压出的熔融片材40。

本发明中的流延辊去油装置10、流延机60、挤压流延设备,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去油辊11覆有橡胶层12,且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的辊面贴合,能够使橡胶层12轮换接触流延辊20上的高温矿物油,从而防止橡胶层12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橡胶层12受热损坏;

(2)、通过设置去油辊11的全部辊面覆有橡胶层12,能加快了去油速度,且使橡胶层12的局部不会长时间与高温矿物油接触,而导致其受损;

(3)、通过设置橡胶层12与流延辊20沿其轴线方向的辊面完全贴合,能提高去油速度;

(4)、通过设置去油辊11位于与流延辊20的进料侧相对的出料侧,避免去油辊与模头30的结构及工作相互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