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4739发布日期:2018-06-23 00:1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线缆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线缆生产中使用的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挤压式、挤管式和半挤管式。如图1所示,图1中,(a)为挤压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b)为半挤管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c)为挤管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三种模具的结构基本一样,区别在于内模前端有无管状成径部分或管状成径部分与外模的相对位置不同,三种形式的模具各有优缺点,如果单独使用其中某一种模具,通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一模多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线缆挤出模具,旨在提高线缆挤出模具的通用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线缆挤出模具,包括外模、内模、针管;

所述内模嵌套并同轴设置于所述外模内,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模的模口端面位于所述外模的模口端面以内;

所述针管包括针管本体、与所述针管本体连接的针管尾柄,所述针管本体内设置有用于穿设线缆的缆芯的通孔,所述针管本体的远离所述针管尾柄的端面为针管口端面,所述内膜沿轴向方向设置有中心孔,所述针管本体旋转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内,当旋转所述针管尾柄时,所述针管本体在所述中心孔内沿所述内模的轴向运动;

当旋转所述针管尾柄至所述针管口端面伸出所述外模的模口端面或者与所述外模的模口端面齐平时,所述线缆挤出模具为挤管式模具,当旋转所述针管尾柄至所述针管口端面缩进所述外模的模口端面时,所述线缆挤出模具为半挤管式模具,当将所述针管本体旋转出所述中心孔时,所述线缆挤出模具为挤压式模具。

优选地,所述针管本体与所述内模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模的模体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针管本体的靠近所述针管尾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针管尾柄的横截面为外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针管本体的靠近所述针管尾柄的一端分布有若干个通气槽。

优选地,所述若干通气槽中至少一个通气槽内设置有刻度尺。

优选地,所述针管本体上布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线缆挤出模具通过调节针管本体在内模中的位置可以实现挤压式、挤管式、半挤管式三种形式的挤出模具的转换,以便适用于不同的缆型和材料的挤出工艺。该模具将三种挤出形式的模具集于一体,可灵活转换并可量化微调,便于线缆的研发调试,可一模多用,提高了线缆挤出模具的通用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挤压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半挤管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现有技术中挤管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线缆挤出模具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线缆挤出模具较佳实施例中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2示出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的线缆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线缆挤出模具通过调节针管本体在内模中的位置可以实现挤压式、挤管式、半挤管式三种形式的挤出模具的转换,以便适用于不同的缆型和材料的挤出工艺。该模具将三种挤出形式的模具集于一体,可灵活转换并可量化微调,便于线缆的研发调试,可一模多用,提高了线缆挤出模具的通用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线缆挤出模具包括外模10、内模20、针管30。

其中,内模20嵌套并同轴设置于外模10内,内模20与外模10之间具有间隙,内模的模口端面201位于外模的模口端面101以内。

针管30包括针管本体303、与针管本体连接的针管尾柄302,针管本体303内设置有用于穿设线缆的缆芯的通孔,针管本体303的远离针管尾柄302的端面为针管口端面301,内膜20沿轴向方向设置有中心孔,针管本体303旋转设置于该中心孔内,当旋转针管尾柄302时,针管本体303在该中心孔内沿内模20的轴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针管本体303与内模20可以采用螺纹306连接。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内模20的模体上设置内螺纹,在针管本体303上设置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307,以使针管本体303与内模20旋转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旋转针管尾柄302至针管口端面301伸出外模的模口端面101或者与外模的模口端面101齐平时,线缆挤出模具为挤管式模具,当旋转针管尾柄302至针管口端面301缩进外模的模口端面101时,线缆挤出模具为半挤管式模具,当针管本体303被旋转出中心孔时,线缆挤出模具为挤压式模具。

为了便于用扳手或者其它工具旋钮针管尾柄302以调节针管口端面301与外模的模口端面101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将针管尾柄302的横截面设置为外六边形。

此外,本实施例在针管本体303的靠近针管尾柄302的一端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气槽303,使空气可以均匀的流通到内模20中,保证模具内外气压平衡,使线缆护套挤出圆整,外径稳定。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针管尾柄302的具有螺纹的一端均匀设置4个或者6个通气槽308。

此外,本实施例在若干通气槽308中的至少一个通气槽308内标有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305,如此可以量化调节针管口端面301伸出外模的模口端面101的长度,以适用于不同的缆型和材料的挤出工艺,便于线缆的研发调试,减少修改模具的浪费。

此外,本实施例在针管本体303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透气孔304,使针管30内外空气形成回流,避免因缆芯高速进入针管30产生伯努利效应导致线缆护套紧包在缆芯上。

本实施例通过加大针管口端面301伸出外模的模口端面101的距离,增大挤出成型护套与缆芯的隔离长度,可以有效的解决线缆外护套与缆芯粘连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线缆挤出模具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线缆挤出模具通过调节针管本体在内模中的位置可以实现挤压式、挤管式、半挤管式三种形式的挤出模具的转换,以便适用于不同的缆型和材料的挤出工艺。该模具将三种挤出形式的模具集于一体,可灵活转换并可量化微调,便于线缆的研发调试,可一模多用,提高了线缆挤出模具的通用性,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