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9737发布日期:2018-09-14 23: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加工设备等领域,具体的说,是模具分离机。



背景技术:

模具(mújù),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模具,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模具分离机,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模具进行分开,避免人工分模易造成人员和模具损伤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分模效率高等特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模具分离机,设置有压力机构、刀片机构、模具分离机框架、滚动机构,所述压力机构设置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上方,刀片机构连接设置在压力机构的下方且配合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在刀片机构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

在设置时,模具分离机框架作为整个模具分离机的主体框架,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上部设置压力机构,与压力机构动力相连的为刀片机构,并且将刀片机构配合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在刀片机构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刀片机构与滚动机构之间的空间为待开模具的设置空间;在压力机构的动力作用下,刀片机构以模具分离机框架为附着基础能够向滚动机构方向运行。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刀片机构包括刀头、刀、定位轴及定位方钢,所述刀通过定位轴配合在刀头上,刀头的上端与压力机构相连接,定位轴的两端配合在以模具分离机框架为附着基础的定位方钢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刀片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其刀片机构包括刀头、刀、定位轴及定位方钢,刀设置在刀头上,并通过贯穿设置在刀头上的定位轴将刀固定在刀头上,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设置定位方钢,定位轴的两端配合在定位方钢上,使得定位轴能够在定位方钢与模具分离机框架之间所形成的运行通道上进行上下运行,在设置时,定位方钢活动(比如利用螺栓件连接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或固定(比如焊接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的设置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两张支撑板,在两张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并行设置的转动轴,其中一张支撑板上位于转动轴连接侧的对侧设置有同步轮,且同步轮配合在转动轴上,同步轮上配合有传动机构。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滚动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其中滚动机构包括两张支撑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并行设置两个转动轴,在其中一张支撑板上(优选的为第二支撑板)设置同步轮,在对同步轮设置时具体为以该支撑板为分界面,一边为同步轮,一边为转动轴,并且同步轮与转动轴还相互配合,即同步轮套接在转动轴的轴芯上,并且在同步轮上还配合有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传动轴、联轴器、马达安装支架、马达安装板及马达,所述驱动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且与同步轮传动配合,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马达的轴相连接,马达通过马达安装板安装在马达安装支架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配合在同步轮上的传动机构进行优化设计,该优化设计的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传动轴、联轴器、马达安装支架、马达安装板及马达,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马达的轴相连,驱动轮套设置传动轴上,驱动轮与同步轮之间传动配合,马达通过马达安装板进行固定,马达安装板通过马达安装支架进行固定,在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同步轮,也可以设置1个同步轮,当设置两个同步轮时,两个同步轮和驱动轮之间呈品字形排布,当为一个同步轮时,同步轮与其中任意一个转动轴的轴芯配合;在设置时,传动机构以同同步轮相连接的支撑板为基准,可以设置在转动轴的同侧,也可以设置在转动轴的对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同步轮与驱动轮之间采用啮合传动配合或采用链传动配合或皮带轮传动配合。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驱动轮与同步轮之间的传动配合设置时,可以采用啮合传动、亦可采用链传动、亦可采用皮带轮传动,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马达安装支架为分置在联轴器径向两侧的两段槽钢,所述马达采用液压马达。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马达安装支架进行设置时,采用两段槽钢作为马达安装支架,并将两段槽钢分离在联轴器径向两侧,在槽钢的一个边框上设置与马达安装板相连接的连接件,优选的采用活动的连接方式使得马达安装板与马达安装支架之间进行安装配合;在进行马达的选择上,优选的采用液压马达。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转动轴的下方还设置有底板,且两张支撑板配合在底板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滚动机构进行设置时,在转动轴的下方设置底板,使得两张支撑板能够配合安装在底板上,优选的底板采用活动设置的方式与两张支撑板进行配合,亦可采用固定焊接的方式使得两者之间配合设置,在进行活动配合设置时,优选的两张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平面内,但亦可将底板夹在两张支撑板之间进行活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模具分离机框架包括两张侧板及顶板,在两张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方钢,顶板配合设置在两张侧板的上部或顶部,压力机构设置在顶板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模具分离机框架进行优化设置,模具分离机框架包括两张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及与侧板相配合的顶板,顶板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亦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上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顶板之间优选的采用活动配合(比如利用螺栓件将侧板与顶板进行连接)的方式设置,也可以采用直接固定配合(比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侧板与顶板固定)的方式设置;在顶板上方优选的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将压力机构设置在顶板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压力机构采用液压缸,且液压缸的轴与刀片机构相连接。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压力机构进行优化设置,选用液压缸作为压力机构,并优选的利用螺栓件将液压缸连接在顶板上,液压缸的轴与刀片机构连接,优选的液压缸的轴连接在刀片机构的刀头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定位方钢至少为两对,且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定位方钢进行优化设计,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定位方钢,优选的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一对定位方钢,一对定位方钢与侧板之间形成便于定位轴上下运行的运行通道,优选的定位方钢采用活动连接(比如通过螺栓件将定位方钢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

在设置时,优选的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至少一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模具进行分开,避免人工分模易造成人员和模具损伤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分模效率高等特点。

(2)以往工人在进行分模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飞溅物等造成工伤,而本发明的使用将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大大提升了分模的安全系数。

(3)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外形为圆柱状或圆球状模具的分离,但不限于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爆炸示意图。

其中,1-压力机构、2-顶板、3-定位方钢、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刀头、7-定位轴、8-刀、9-第一支撑板、10-转动轴、11-第二支撑板、12-同步轮、13-驱动轮、14-传动轴、15-联轴器、16-马达安装支架、17-马达安装板、18-马达、19-底板、20-待开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模具分离机,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模具进行分开,避免人工分模易造成人员和模具损伤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分模效率高等特点,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设置有压力机构1、刀片机构、模具分离机框架、滚动机构,所述压力机构1设置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上方,刀片机构连接设置在压力机构1的下方且配合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在刀片机构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

在设置时,模具分离机框架作为整个模具分离机的主体框架,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上部设置压力机构1,与压力机构1动力相连的为刀片机构,并且将刀片机构配合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在刀片机构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刀片机构与滚动机构之间的空间为待开模具20的设置空间;在压力机构1的动力作用下,刀片机构以模具分离机框架为附着基础能够向滚动机构方向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刀片机构包括刀头6、刀8、定位轴7及定位方钢3,所述刀8通过定位轴7配合在刀头6上,刀头6的上端与压力机构1相连接,定位轴7的两端配合在以模具分离机框架为附着基础的定位方钢3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刀片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其刀片机构包括刀头6、刀8、定位轴7及定位方钢3,刀8设置在刀头6上,并通过贯穿设置在刀头6上的定位轴7将刀8固定在刀头6上,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设置定位方钢3,定位轴7的两端配合在定位方钢3上,使得定位轴7能够在定位方钢3与模具分离机框架之间所形成的运行通道上进行上下运行,在设置时,定位方钢3活动(比如利用螺栓件连接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或固定(比如焊接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的设置在模具分离机框架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两张支撑板,在两张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并行设置的转动轴10,其中一张支撑板上位于转动轴10连接侧的对侧设置有同步轮12,且同步轮12配合在转动轴10上,同步轮12上配合有传动机构。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滚动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其中滚动机构包括两张支撑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在第一支撑板9与第二支撑板11之间并行设置两个转动轴10,在其中一张支撑板上(优选的为第二支撑板11设置同步轮12),在对同步轮12设置时具体为以该支撑板为分界面,一边为同步轮12,一边为转动轴10,并且同步轮12与转动轴10还相互配合,即同步轮12套接在转动轴10的轴芯上,并且在同步轮12上还配合有传动机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轮13、传动轴14、联轴器15、马达安装支架16、马达安装板17及马达18,所述驱动轮13安装在传动轴14上且与同步轮12传动配合,传动轴14通过联轴器15与马达18的轴相连接,马达18通过马达安装板17安装在马达安装支架16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配合在同步轮12上的传动机构进行优化设计,该优化设计的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轮13、传动轴14、联轴器15、马达安装支架16、马达安装板17及马达18,传动轴14通过联轴器15与马达18的轴相连,驱动轮13套设置传动轴14上,驱动轮13与同步轮12之间传动配合,马达18通过马达安装板17进行固定,马达安装板17通过马达安装支架16进行固定,在设置时,可以设置两个同步轮12,也可以设置1个同步轮12,当设置两个同步轮12时,两个同步轮12和驱动轮13之间呈品字形排布,当为一个同步轮12时,同步轮12与其中任意一个转动轴10的轴芯配合;在设置时,传动机构以同同步轮12相连接的支撑板为基准,可以设置在转动轴10的同侧,也可以设置在转动轴10的对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同步轮12与驱动轮13之间采用啮合传动配合或采用链传动配合或皮带轮传动配合。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驱动轮13与同步轮12之间的传动配合设置时,可以采用啮合传动、亦可采用链传动、亦可采用皮带轮传动,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马达安装支架16为分置在联轴器15径向两侧的两段槽钢,所述马达18采用液压马达。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马达安装支架16进行设置时,采用两段槽钢作为马达安装支架16,并将两段槽钢分离在联轴器15径向两侧,在槽钢的一个边框上设置与马达安装板17相连接的连接件(比如在马达安装板17上开设螺纹孔,或开空并同时焊接螺母),优选的采用活动的连接方式使得马达安装板17与马达安装支架16之间进行安装配合;在进行马达18的选择上,优选的采用液压马达。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转动轴10的下方还设置有底板19,且两张支撑板配合在底板19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对滚动机构进行设置时,在转动轴10的下方设置底板19,使得两张支撑板(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1)能够配合安装在底板19上,优选的底板19采用活动设置的方式与两张支撑板进行配合,亦可采用固定焊接的方式使得两者之间配合设置,在进行活动配合设置时,优选的两张支撑板设置在底板19的平面内,但亦可将底板19夹在两张支撑板之间进行活动配合连接。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模具分离机框架包括两张侧板及顶板2,在两张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方钢3,顶板2配合设置在两张侧板的上部或顶部,压力机构1设置在顶板2上。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模具分离机框架进行优化设置,模具分离机框架包括两张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及与侧板相配合的顶板2,顶板2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的顶部,亦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且位于上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与顶板之间优选的采用活动配合(比如利用螺栓件将侧板与顶板进行连接)的方式设置,也可以采用直接固定配合(比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侧板与顶板固定)的方式设置;在顶板2上方优选的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将压力机构1设置在顶板2上。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压力机构1采用液压缸,且液压缸的轴与刀片机构相连接。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压力机构1进行优化设置,选用液压缸作为压力机构1,并优选的利用螺栓件将液压缸连接在顶板2上,液压缸的轴与刀片机构连接,优选的液压缸的轴连接在刀片机构的刀头6上。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定位方钢3至少为两对,且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

在设置时,作为一个优选的设置方案,对定位方钢3进行优化设计,在模具分离机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对定位方钢3,优选的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上分别设置一对定位方钢3,一对定位方钢3与侧板之间形成便于定位轴7上下运行的运行通道,优选的定位方钢3采用活动连接(比如通过螺栓件将定位方钢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上。

在设置时,优选的刀8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至少一个。

在进行待开模具20打开操作时,将压力机构与为压力机构提供动力源的动力装置(优选采用液压系统)相连接,将待开模具20放置在转动轴10上,启动动力装置,压力机构1将带动刀片机构向下移动,当在合适位置时,可以启动马达18,使得马达18带动转动轴10转动,进一步带动待开模具20转动,同时控制压力机构1继续下行,当与待开模具20接触后,就进行点动控制,使得刀6在待开模具20的结合部进行点动下行,便于待开模具20在刀6的作用下被打开,当待开模具20被打开后即可停止马达的转动,取出模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