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电容膜及其制备方法与聚丙烯膜电容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2687发布日期:2018-11-07 07:2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容膜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聚丙烯电容膜及其制备方法与聚丙烯膜电容。

背景技术

电容器依着介质的不同,它的种类很多,包括电解质电容、纸质电容、薄膜电容、陶瓷电容、云母电容与空气电容等。电解电容大多被使用在需要电容量很大的地方,例如主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除了滤波之外,并兼做储存电能之用。而薄膜电容则广泛被使用在模拟信号的交连,电源噪声的旁路等地方。薄膜电容器又称塑料薄膜电容(plasticfilmcapacitor),其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是以金属箔作为电极,将其和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构造的电容器。而依塑料薄膜的种类又被分别称为聚乙酯电容(又称mylar电容),聚丙烯电容(又称pp电容),聚苯乙烯电容(又称ps电容)和聚碳酸电容(又称pc电容)。

聚丙烯电容(polypropylenecapacitor,亦称聚丙烯膜电容器)按电极型式区分为金属箔式和金属化薄膜两种结构。金属箔式聚丙烯电容是以金属箔作为电极,将其和聚丙烯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构造的电容器。无极性,绝缘阻抗很高,频率特性优异,而且介质损失很小。基于以上的优点,所以薄膜电容器被大量使用在模拟电路上。尤其是在信号交连的部份,必须使用频率特性良好,介质损失极低的电容器,方能确保信号在传送时,不致有太大的失真情形发生。其介电常数较高,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比较好,适宜做旁路电容。例如,聚丙烯电容是有感结构,用聚丙烯作为电介质和铝箔为电极绕制而成,导线采用镀锡铜包钢线,使用环氧树脂包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稳定性好与可靠性高的优点,且其引线直接点焊于电极,损耗小,广泛用于电视机,收录机,dvd及各种通讯器材电子仪器的直流、脉冲电路中。金属化薄膜聚丙烯电容即是在聚丙烯膜的表面蒸镀一层金属膜代替金属箔作为电极,因为金属化膜层的厚度远小于金属箔的厚度,因此卷绕后体积也比金属箔式电容体积小很多。金属化膜电容的最大优点是“自愈”特性。所谓自愈特性就是假如薄膜介质由于在某点存在缺陷以及在过电压作用下出现击穿短路,而击穿点的金属化层可在电弧作用下瞬间熔化蒸发而形成一个很小的无金属区,使电容的两个极片重新相互绝缘而仍能继续工作,因此极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可靠性。

但是,现有技术的聚丙烯电容膜,一方面在膜进行拉伸时可能发生断裂,另一方面可能不易拉伸,再一方面存在聚丙烯电容膜均一性的问题,中部较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聚丙烯电容膜及其制备方法与聚丙烯膜电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丙烯电容膜,其采用聚丙烯片以双向拉伸方式制得;所述聚丙烯片为片状的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大于95%。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至5.8g/10min。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0.5至3微米。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1.2至1.8微米。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在110℃至120℃的横向热收缩率小于0.5%、纵向热收缩率小于3.6%、横向拉伸强度大于250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200mpa,横向弹性模量大于3500n/mm2且纵向弹性模量大于2000n/mm2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厚度为120微米至130微米。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为4至8.2,第二次拉伸比为8至10。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80℃。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50℃,第二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50℃至180℃。

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聚丙烯供料;熔融挤出;制聚丙烯片;双向拉伸;定型;切边;电晕处理;其中聚丙烯的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

一种聚丙烯膜电容,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聚丙烯电容膜制备得到。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采用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以双向拉伸方式制得聚丙烯电容膜,具有易于拉伸、不易断裂以及聚丙烯电容膜均一性较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及其所采用的聚丙烯电容膜,较为基本的要求是厚度在3微米以下,更好的是采用厚度在2.5微米乃至2微米以下的聚丙烯电容膜,这样的电容器的单位体积电容量明显提高,既可以节约原料又能减少元件体积,符合薄膜电容器大容量、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且在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能够确保人身安全。例如一辆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容膜约为30kg,新能源动力汽车按年产100万辆估算,就会需要电容膜3万吨,因此优化聚丙烯电容膜及其生产工艺非常重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聚丙烯电容膜,其采用聚丙烯片以双向拉伸方式制得;所述聚丙烯片为片状的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其中,所述灰分含量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到的灰分的含量。优选的,所述氯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ionchromatography)测得。采用双向拉伸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薄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光学位能、热性能及厚度均匀性等,可满足聚丙烯膜电容领域的生产要求。灰分含量与氯含量必须受到限制才能制得合规的聚丙烯电容膜,灰分含量与氯含量过高时可能会影响击穿电压(breakdownvoltage,bv);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为片状的灰分含量小于28ppm且氯含量小于9ppm的聚丙烯;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为片状的灰分含量小于25ppm且氯含量小于8ppm的聚丙烯。本发明采用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以双向拉伸方式制得聚丙烯电容膜,具有易于拉伸、不易断裂以及聚丙烯电容膜均一性较好的优点。优选的,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制备方法,将具有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的聚丙烯片进行双向拉伸,由此既可制得双向拉伸的聚丙烯电容膜(biaxiallyorientedpolypropylene,bopp)。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长度和宽度根据需求设置;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厚度为120微米至130微米;较好的是,所述聚丙烯片的厚度为120微米至130微米中的一个且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以及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小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均小于1%;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8%且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小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8%。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厚度为125微米,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小于126微米且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小厚度大于124微米;这是为了提高聚丙烯电容膜的均一性以及避免拉伸断裂,聚丙烯片的厚度差异性越小越好,当聚丙烯片的厚度较小例如小于100微米时,在拉伸时容易发生断裂事故,当聚丙烯片的厚度较大例如大于200微米时,拉伸得到的聚丙烯电容膜较厚且均一性较差;当聚丙烯片的厚度差异较大时会影响拉伸成膜的均一性。较好的是,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7%且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小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5%;较好的是,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6%且所述聚丙烯片的最小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小于0.4%;最大厚度的容忍度可高于最小厚度的容忍度,最大厚度所造成的缺陷在拉伸中尤其是经处理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但是最小厚度所造成的缺陷往往会致使拉伸断裂,因此为了提高聚丙烯电容膜的均一性以及避免拉伸断裂,对于聚丙烯片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都应有一定的限制且对于最小厚度的限制更高,由此可以配合双向拉伸实现易于拉伸、不易断裂以及聚丙烯电容膜均一性较好的优点。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tacticity)大于95%,聚丙烯的等规度指的是聚丙烯的有规异构体在全部聚丙烯中的百分数。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大于96%。例如,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6.3%。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大于96.3%。例如,所述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6.6%或96.7%等。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eltmass-flowrate,mfr)为2.2g/10min至5.8g/10min。优选的,所述聚丙烯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min、3.1g/10min或4g/10min。较好的是,所述聚丙烯片经制片步骤获得,例如,所述聚丙烯片采用制聚丙烯片得到。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0.5至3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1.2至1.8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2至2.5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1.4至1.7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1.2至1.5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1.5至1.8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0.5至1.2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0.5至1微米。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为0.5至1.2微米。通常地,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与聚丙烯片的厚度以及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两次拉伸比或取向倍率(两次拉伸比的积)相关联,例如当聚丙烯片的厚度较大且取向倍率较小时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较大,当聚丙烯片的厚度较小且取向倍率较大时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较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聚丙烯片的厚度较小且取向倍率较大时可能发生拉伸断裂事故,需要控制取向倍率。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在110℃至120℃的横向热收缩率小于0.5%、纵向热收缩率小于3.6%、横向拉伸强度大于250mpa、纵向拉伸强度大于200mpa,横向弹性模量大于3500n/mm2且纵向弹性模量大于2000n/mm2。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的横向弹性模量大于4000n/mm2且纵向弹性模量大于2500n/mm2。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电容膜在膜宽度方向的伸长率为5%时的应力即td-f5值超过100mpa,而且在120℃加热处理15分钟时所测得的膜长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为2%以下,在膜长度方向的伸长率为5%时的应力即md-f5值超过58mpa。这种设计得到的聚丙烯电容膜具有超薄与稳定性好的优点,且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和机械性能。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为4至8.2,第二次拉伸比为8至1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为6,第二次拉伸比为9;这样,聚丙烯电容膜的取向倍率为54倍。在一定条件下,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可达8乃至8.2;这样可以制得较薄的聚丙烯电容膜。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为8,第二次拉伸比为9.5;这样,聚丙烯电容膜的取向倍率为76倍,且生产速度为200米/分至800米/分,在优化生产条件后可以达到更高的生产速度。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8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50℃,第二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50℃至180℃。优选的,第一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与第一次拉伸比相匹配设置,且第二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与第二次拉伸比相匹配设置。

但是,聚丙烯电容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厚度公差控制难度极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存在极大的均一性差异,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采用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的材料限定,然后采用双向拉伸方式制取,较好的是,还采用聚丙烯片的厚度控制来提升聚丙烯电容膜成膜的均一性;这样,可以得到均一性偏差小于±3%的聚丙烯电容膜。更好的是,还采用聚丙烯电容膜成膜控制来提升聚丙烯电容膜的均一性。这样,可以得到均一性偏差小于±1.5%的聚丙烯电容膜,具有容易拉伸并且在膜进行拉伸时不易发生断裂,由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配合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控制,可以得到均一性偏差小于±1%的聚丙烯电容膜。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聚丙烯供料;熔融挤出;制聚丙烯片;双向拉伸;定型;切边;电晕处理;其中聚丙烯的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优选的,聚丙烯供料中,采用等规度大于95%,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至5.8g/10min,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的聚丙烯,即聚丙烯树脂。优选的,聚丙烯供料中,采用负压吸出方式进行供料,这种负压吸出方式进行供料的设计,有利于防尘,避免降低聚丙烯电容膜的电性能与机械性能。例如,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采用负压吸出方式进行聚丙烯供料;熔融挤出;制聚丙烯片;双向拉伸;定型;切边;电晕处理;其中聚丙烯的等规度大于95%、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2g/10min至5.8g/10min、灰分含量小于30ppm且氯含量小于10ppm,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即可。较好的是,聚丙烯供料中,采用真空吸料机以负压吸出方式进行供料。优选的,聚丙烯供料中,采用等规度大于96.3%,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min至5.5g/10min,灰分含量小于25ppm且氯含量小于8ppm的聚丙烯。优选的,聚丙烯供料中,采用等规度大于96.7%,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5g/10min至2.8g/10min,灰分含量小于20ppm且氯含量小于8ppm的聚丙烯。优选的,聚丙烯供料中,采用等规度大于97.5%,在230℃与2.16k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8g/10min至3.0g/10min,灰分含量小于20ppm且氯含量小于7ppm的聚丙烯。

优选的,熔融挤出中,将聚丙烯原料通过挤出机加热熔化,并通过模头挤出形成等温等压的粘流态熔融体。其中,挤出机与模头的温度根据按申请人或本行业的生产制度执行即可。优选的,挤出机的加热熔化温度为200℃至240℃,模头的挤出温度为240℃至246℃。优选的,挤出机的加热熔化温度为215℃至240℃,模头的挤出温度为242℃至246℃。优选的,熔融挤出中,还采用计量泵出方式输送等量的粘流态熔融体。优选的,计量泵出方式通过计量泵实现,优选的,计量泵的温度为242℃至246℃。

优选的,熔融挤出之后以及制聚丙烯片之前,还包括过滤步骤:滤除粘流态熔融体中的杂质及未熔的聚丙烯树脂;较好的是,过滤步骤在加热状态下进行。优选的,过滤步骤中,采用烛式过滤器滤除粘流态熔融体中的杂质及未熔的聚丙烯树脂。优选的,过滤步骤的温度为245℃至250℃。较好的是,过滤步骤之后以及制聚丙烯片之前,还包括混匀步骤:将粘流态熔融体通过顺序设置的多组混匀结构进行混匀,每组混匀结构包括双螺旋输出头与膨胀混匀腔,每一组混匀结构中,双螺旋输出头包括两个单独设置的螺旋输出头,两个单独设置的螺旋输出头分别与膨胀混匀腔相连通;双螺旋输出头所输出的粘流态熔融体在通道面积等于双螺旋输出头的通道面积之和的膨胀混匀腔中相混合,然后进入下一组混匀结构直至在制聚丙烯片的步骤中进入制聚丙烯片的模头;这种设计使得双螺旋输出头所输出的粘流态熔融体的速率较高并在膨胀混匀腔中的速度较低,有利于在制聚丙烯片中形成均匀的等温等压的粘流态熔融体。较好的是,混匀步骤在加热状态下进行。优选的,制聚丙烯片中,将等温等压的粘流态熔融体经冷却定型,制得聚丙烯片。优选的,制聚丙烯片中,将等温等压的粘流态熔融体经冷却辊冷却定型,制得聚丙烯片。较好的是,制聚丙烯片中,还进行实时测厚;优选的,实时测厚在冷却定型的初期进行;较好的是,实时测厚中还包括对超厚位置采用高压热风处理;高压热风的压力和温度根据生产需求设计即可。优选的,高压热风处理在冷却定型的初期进行。优选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200℃至230℃。优选的,高压热风处理采用惰性气体。较好的是,高压热风处理采用具有点状输出头的高压热风机实现,点状输出头具有圆台形状或圆锥形状,圆锥形状的底面或圆台形状的较大的底面朝向聚丙烯片,这种设计能够实现中间高压周边次高压的热风输出效果,从而能够较好地对聚丙烯片的不均匀凸出的位置进行点式吹平,并在此过程中因周边次高压类似于圆形区域的存在,能够较好地控制吹平区域使其摊薄在相邻位置处,从而得到非常规整的、厚度控制得非常完美的聚丙烯片,进而可以较好地控制双向拉伸的效果,提升了聚丙烯电容膜易于拉伸、不易断裂以及均一性较好的优点。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片的厚度为120微米至130微米。优选的,所述定型为冷却定型。优选的,双向拉伸与定型一并处理,在每次拉伸之后分别进行定型。优选的,双向拉伸以及定型中,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比即双向拉伸的第一次拉伸比为4至8.2,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二次拉伸比即双向拉伸的第二次拉伸比为8至1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即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8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20℃至150℃,第二次拉伸的环境温度为150℃至180℃。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即所述双向拉伸方式的第一次拉伸采用纵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纵向拉伸与纵向定型,第二次拉伸采用横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横向拉伸与横向定型。也就是说,定型包括纵向定型与横向定型。或者,定型仅包括横向定型;纵向定型归属于双向拉伸的过程。优选的,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聚丙烯电容膜。

优选的,定型之后与切边之前,还包括测厚步骤:测量定型之后得到的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根据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确定切边的位置。优选的,电晕处理之后,还包括分切步骤及/或收卷步骤。各步骤的具体温度控制,如无特殊限定,按申请人或本行业的生产制度执行即可。各实施例中,电晕处理可采用涂覆处理或其他处理方式替代。

优选的,在聚丙烯供料时,还混入切边后剩余的边缘料,其中,所述边缘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至72%。优选的,所述边缘料的质量百分比为46%至72%。优选的,所述边缘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2%至72%。行业的常用方式是不用这些边缘料或者做二手交易,但是申请人发现这样的设计所制得的聚丙烯电容膜的电性能主要是电绝缘性能可以保持良好,机械性能也没有变差,并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大量提升使用边缘料的百分含量。采用上述制备方法,能够大量重复使用边缘料,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且即使在重复使用边缘料时也能够在边缘料的质量百分比较高的条件下确保聚丙烯电容膜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即所述双向拉伸方式包括方向相垂直的两次拉伸,每次拉伸均在三个区域进行,三个区域包括预热区、拉伸区与定型区,预热区、拉伸区与定型区的温度根据申请人或本行业的生产制度设置即可,通常情况下,由于拉伸比的差异,两次拉伸的三个区域的温度相异。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完成之后还进行冷却定型。例如,双向拉伸与定型或双向拉伸包括第一次预热、第一次拉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预热、第二次拉伸与第二次定型;优选的,双向拉伸与定型或双向拉伸包括第一次预热、第一次拉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预热、第二次拉伸、第二次定型与冷却定型。

优选的,在所述双向拉伸的第一次拉伸及/或第二次拉伸时还向聚丙烯片或其拉伸面输出高压热风。优选的,在所述双向拉伸的第一次拉伸及/或第二次拉伸时还向聚丙烯片或其拉伸面输出斜向的高压热风,例如通过与拉伸面相平行的横槽输出高压热风或呈一定角度的横槽输出斜向的高压热风。较好的是,在所述双向拉伸的第一次拉伸及/或第二次拉伸时,于拉伸区两侧采用高压热风进行对称的坡面输出,用于将拉伸区两侧的聚丙烯片吹向拉伸区的中间位置;拉伸区的中间位置即远离拉伸区两侧的位置的中部;其中,高压热风的压力与温度根据聚丙烯电容膜的目标厚度进行设置或者调整。优选的,高压热风采用惰性气体。这样,可以从聚丙烯片的拉伸部位处施加微弱的外部影响力,从微观层面促使聚丙烯片在被拉伸时形成朝向中间位置的压力,由此使得聚丙烯片在被拉伸时的分布更为均匀,从而使得聚丙烯电容膜能够制得更薄并且进一步提升了聚丙烯电容膜的均一性,进而能够制得同样容量条件下元件体积更小的聚丙烯膜电容。优选的,坡面输出包括采用在坡面上规则排成阵列的通过与拉伸面相平行的横槽进行输出,这样在与拉伸面具有同一距离处的位置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高压热风输出效果。优选的,高压热风的输出形成四个坡面,分别吹向聚丙烯片,靠近聚丙烯片的拉伸区两侧的位置亦即拉伸部位处的坡面与拉伸面的距离小于靠近拉伸区的中间位置的坡面与拉伸面的距离。对称的坡面输出包括相对于拉伸面的上下对称结构以及相对于拉伸区的中间位置的左右对称结构;四个坡面类似于矩形的四个角,两两上下对称且两两左右对称;左右对称结构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连接在一起。优选的,坡面与拉伸面的夹角为3至6度,坡面与拉伸面的最小距离为4至8毫米,且坡面与拉伸面的最大距离为2至13厘米。坡面与拉伸面的夹角宜小,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朝向拉伸面的小角度风锋面,且该小角度风锋面相对于拉伸面来说主要集中于拉伸区两侧的位置,拉伸区的中间位置基本上没有直接的高压热风,通常只有一些残余的低压暖风。优选的,坡面输出与拉伸的端部的垂直距离即坡面与拉伸面的最小距离,坡面输出与拉伸的端部的水平距离为2至10毫米,通常这个水平距离不宜为0以免对拉伸区两侧端部的夹持等固定造成影响。这样,可以较快且较为高效地制得厚度为2.0至2.8微米的聚丙烯电容膜;在优化材料和拉伸比的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制得厚度小于2微米例如厚度为1.2至2.0微米的聚丙烯电容膜,更进一步配合各实施例的用料和工艺可以制得厚度为0.5至1.2微米的聚丙烯电容膜,且能够在制备厚度较薄的聚丙烯电容膜的前提下确保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的均一性,最大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以及最小厚度与目标厚度值的比例均可控制在1%至3%的范围内,且每次切除的边缘料较少,根据不同的拉伸速度要求和拉伸效果大约可以减少15%至40%左右,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此克服了厚度较薄的聚丙烯电容膜的厚度公差控制难的技术问题,特别适合规模生产聚丙烯电容膜应用。

优选的,所述双向拉伸的两次拉伸共用一套高压热风系统,且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高于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这样可以适应第二次拉伸具有较高的拉伸比的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135℃至155℃,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157℃至167℃,申请人通常不建议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高于165℃,较为安全且生效的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157℃至163℃。优选的,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140℃,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为160℃。优选的,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根据第一次拉伸比设置,且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根据第二次拉伸比设置;当第一次拉伸比较高时,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较高,当第二次拉伸比较高时,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较高;当第一次拉伸比较高时例如为7至8.2时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可从148℃至155℃中选取,优选的,第一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与第一次拉伸比成正比,且第二次拉伸的高压热风的温度与第二次拉伸比成正比。这样,可以得到均一性较好的聚丙烯电容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聚丙烯电容膜,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具有易于拉伸、不易断裂以及聚丙烯电容膜均一性较好的优点。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聚丙烯膜电容,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聚丙烯电容膜制备得到,具有元件性能稳定和安全性能较高的优点;在聚丙烯电容膜较薄的情况下,还具有相同容量下元件体积较小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聚丙烯电容膜及其制备方法与聚丙烯膜电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