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473发布日期:2019-01-02 21:5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橡胶密封圈大多使用模具进行生产,而现有的模具多包括上下模芯,上下模芯的相向面形成合模面,合模面上对应位置设有型腔,型腔的两侧均设有溢胶槽,该模具在使用时先将胶料放置在型腔位置,压紧上下模芯以使二者装配在一起,利用型腔对胶料进行成型。而在下压过程中多余的胶料溢出至溢胶槽中,模具和胶料冷却后,在型腔和溢胶槽之间的胶料以及溢胶槽中的胶料就会形成飞边,需要人工对其去除,但人工修边不仅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在人工修边时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增加产品的废弃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67324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O型密封圈的生产模具,该模具包括定模仁和动模仁,定模仁和动模仁的合模面上设置有多个等距阵列的型腔,定模仁和动模仁的型腔共同组成成型O型密封圈的O型型腔,动模仁于其合模面上每个型腔的外周设置有一圈外撕边槽,于其合模面上每个型腔的内周设置有一圈内撕边槽,相邻的外撕边槽相交连接,内撕边槽和外撕边槽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

上述O型密封圈的生产模具在生产密封圈时能够形成截面为梯形的撕边,便于后续的分拣,但产出的密封圈仍需要进行人工修边,仍无法解决上述人工修边效率较低、增加产品的废弃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模具产出的密封圈仍需要人工修边而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橡胶圈生产模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包括上模芯和下模芯,所述上模芯的合模面上设有环形的上型槽,所述下模芯于所述上型槽相应位置设有用于合模时与所述上型槽配合形成型腔的下型槽,所述上型槽内外两侧设有上溢胶槽,所述下模芯与所述上溢胶槽相应位置设有用于合模时与上溢胶槽配合形成溢胶腔的下溢胶槽,所述上型槽与上溢胶槽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上切刃,所述下型槽与下溢胶槽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用于合模时与所述上切刃配合将多余胶料切断的下切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形成的上切刃和下切刃在上模芯和下模芯合模时相互配合,将型腔与溢胶腔之间的胶料分割开,免去了后续的人工修边,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产品的废弃率;并且,通过控制连接处的宽度可改变上切刃和下切刃的锋利度和切刃结构强度。

对上述上模芯和下模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芯和/或下模芯的相向侧设有环台,所述环台的内外两侧形成用于溢胶的间隙,所述环台的相应端面形成相应模芯的合模面。设有的环台能够有效减少合模面的面积,因此在加工时更加容易保证合模面的平行度和粗糙度,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并且,环台的设置能够缩小多余胶料溢出时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利于多余胶料的溢出至间隙中,减少滞留在合模面上的胶料,使得上下模芯的合模面更加接近,进而提高产品的精度。

并且,每个连接处在所述环台的径向上具有设定跨度以形成相应的切刃。通过控制连接处在径向上的跨度来改变上切刃和下切刃的锋利度和切刃结构强度,保证上切刃和下切刃锋利度的同时提高切刃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跨度的范围为0.03-0.1毫米。

优选的,所述设定跨度为0.05毫米。

对上述上切刃和下切刃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切刃和下切刃之间留有设定间隙。避免上切刃和下切刃直接接触发生磨损,进一步提高上切刃和下切刃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间隙的范围为0.02-0.06毫米。

优选的,设定间隙为0.03毫米。

对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沿所述型腔圆周均布有四个定位销。

对上述溢胶腔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溢胶槽和下溢胶槽所形成的溢胶腔的高度的范围为1-2毫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剖视图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的左视图;

附图中:1-上模芯,2-下模芯,3-型腔,4-溢胶腔,5-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圈生产模具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橡胶圈生产模具包括上模芯1和下模芯2,上模芯1的合模面上设有的上型槽,上型槽内外两侧设有上溢胶槽,下模芯2上设有的环台,环台的上表面形成下模芯2的合模面,下模芯2的合模面上与上型槽对应位置设有下型槽,于下型槽内外两侧设有与上溢胶槽位置对应的下溢胶槽,上模芯1和下模芯2在合模时上型槽和下型槽形成型腔3、上溢胶槽和下溢胶槽形成溢胶腔4,形成的溢胶腔4的高度范围为1-2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1.2毫米,上型槽的与上溢胶槽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上切刃,下型槽的与下溢胶槽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下切刃,并且,上下模芯合模时上切刃和下切刃之间相距0.03毫米。另外,上模芯1和下模芯2上设有四个定位孔5,定位孔中穿设有定位销,四个定位孔5沿型腔3圆周均布。

其中,环台具有0.1毫米的设定高度;连接处在环台的径向上的跨度范围为0.03-0.1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0.05毫米;上切刃和下切刃在上下模芯合模时的相距距离范围为0.02-0.06毫米,本实施例中优选0.03毫米。

该橡胶圈生产模具在使用时,先将胶料覆盖放置在下型槽位置处,利用定位销将上模芯1和下模芯2进行定位合模,在合模过程中胶料受压变形,并在形成的型腔3中定型形成橡胶圈,胶料中的气体以及多余的部分胶料进入溢胶腔4中形成飞边,其余的胶料受压溢出并进入环台的间隙中,同时,上切刃与下切刃配合将型腔3旁侧的胶料切断,使飞边直接脱离密封圈,避免了后续的人工修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废弃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橡胶圈生产模具的优势在于:上切刃和下切刃能够有效切断型腔3旁侧的胶料,使得橡胶圈与飞边分离,不需要人工修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废弃率;上切刃和下切刃的厚度为0.05毫米,在保证上下切刃锋利程度的同时提高上下切刃的结构强度,延长切刃的使用寿命,并且上下切刃之间相距0.03毫米,避免两切刃直接接触,进一步延长上下切刃的使用寿命。另外,生产模具时需要保证上下合模面的平行度和粗糙度,而设有的环台能够有效减少需要加工的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上下模芯在合模时,环台形成的间隙能够减少多余的胶料溢出时的路径长度,利于胶料的溢出,减少滞留在合模面上的胶料,使得上下模芯的合模面更加接近,上下型槽所形成的型腔3的容积更加精确,进一步提高产出橡胶圈的精度。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上模芯和下模芯均具有切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在上模芯上设置上切刃,利用上切刃与下模芯的合模面配合将胶料切断;也可仅在下模芯上设置下切刃,利用下切刃与上模芯的合模面配合将胶料切断。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在下模芯上设置有环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上模芯的底面设置环台,或者上下模的相向面均设置环台,相应的,上型槽、下型槽、上溢胶槽和下溢胶槽对应布置在相应的环台上。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圆形的环台,同样能够达到减少加工面积、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环台的高度为0.1毫米,该高度仅为效果较优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环台的高度进行改变。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上切刃和下切刃的宽度为0.05毫米,同样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下切刃的刃宽进行改变,以提高切刃的锋利程度以提高切除飞边的精度,或是提高切刃的结构强度以延长切刃的使用寿命。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上下切刃相距0.03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对该数值进行改变,以满足不同胶料的切断要求。

上述橡胶圈生产模具实施例中溢胶腔的高度为1.2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改变溢胶腔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