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内抽斜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506发布日期:2018-11-30 20:32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注塑成型使用的模具就是注塑模具,现有技术中带斜顶的注塑模具普遍存在这脱模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四面内抽斜顶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能够实现快速脱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面内抽斜顶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定模设置在定模的上方,定模包括定模底板,定模底板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垫板,垫板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定芯模,定芯模具有内凹成型面;

动模包括动模底板,动模底板的底面设置有动模模架,动模模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动模支撑板,动模支撑板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动芯模,动芯模具有内凹的成型腔,成型腔的底部中心具有向下伸出的型芯,型芯具有斜顶,斜顶与定芯模的内凹成型面之间构成型腔;

型芯的底部中央设置抽芯管,抽芯管与内浇道位置相对应,型芯的底部设置有顶杆。

垫板两端通过定模镶块固定在定模底板上,定芯模的底部两侧与定模镶块之间设置有定模套板。

定芯模的内凹成型面的底部中央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内浇管,内浇管中具有内浇道,内浇管向下穿透垫板并与设置在定模底板底面上的浇注口相通。

其中一侧的定模镶块上设置有导柱。

动芯模的两侧设置有动模套板,动模套板的两侧设置有动模镶块,其中一侧动模镶块上设置有与导柱对应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斜顶注塑模具的中间设置内抽芯加顶杆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提高了斜顶注塑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类似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抽斜顶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四面内抽斜顶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定模设置在定模的上方,定模包括定模底板1,定模底板1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垫板2,垫板2两端通过定模镶块3固定在定模底板1上,垫板2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定芯模5,定芯模5的底部两侧与定模镶块3之间设置有定模套板4,定芯模5具有内凹的成型面,成型面的底部中央设置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内浇管7,内浇管7中具有内浇道9,内浇管7向下穿透垫板2并与设置在定模底板1底面上的浇注口6相通。其中一侧的定模镶块3上设置有导柱8。

动模包括动模底板10,动模底板10的底面设置有动模模架11,动模模架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动模支撑板12,动模支撑板12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动芯模18,动芯模18具有内凹的成型腔,成型腔的底部中心具有向下伸出的型芯15,型芯15具有斜顶,斜顶与定芯模的内凹成型面之间构成型腔。

型芯的底部中央设置抽芯管17,抽芯管17与内浇道9位置相对应。型芯15的底部设置有顶杆19。

动芯模18的两侧设置有动模套板14,动模套板14的两侧设置有动模镶块13,其中一侧动模镶块13上设置有与导柱8对应的导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斜顶注塑模具的中间设置有内抽芯加顶杆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实现脱模,提高了斜顶注塑的生产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组合,并且认为这种修改、变化和组合是在独创性思想的范围之内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