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593发布日期:2019-02-10 23:1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流道喷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喷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一个典型的热流道系统由主射嘴,分流板,喷嘴,温度控制器及其辅助零件构成。由于热流道是对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采用绝热或加热方法,使其塑料熔体始终保持熔融状态,从而避免产生浇注系统凝料。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机器效率;改善制品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但其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整个系统的制造精度要求高,特别是喷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而影响生产。而且在热流道模具的模仁开孔受到限制时,对于一些模具开孔紧凑,型腔较深的产品,如深腔瓶盖,瓶胚等模具,插头模具等,一段喷嘴直径难以成型,喷嘴很难进入模仁开孔受限的模具中使用,同时注塑时压力过大影响注塑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流道喷嘴,通过直径变化的二级喷嘴结构,可以有效的进入模仁受限的模具中,同时通过内部流道直径的变化有效的降低了注塑压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流道喷嘴,其中,包括沿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喷嘴结构、二级喷嘴结构和嘴尖,所述二级喷嘴结构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小于一级喷嘴结构的横截面直径大小,所述二级喷嘴结构与一级喷嘴结构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一级喷嘴结构包括一级流道,所述二级喷嘴结构包括二级流道,所述一级流道和二级流道的垂直中轴线重合,所述二级流道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小于一级流道的横截面直径大小,所述嘴尖安装在二级喷嘴结构的内部并与二级流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级喷嘴结构包括一级喷嘴本体,所述一级喷嘴本体上设置有铜套式加热器和第一针式感温线,所述铜套式加热器内设置第一加热圈,所述第一针式感温线与弹性挡圈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级喷嘴结构包括二级喷嘴本体、第二加热圈和第二针式感温线,所述第二加热圈和第二针式感温线镶嵌于二级喷嘴本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一级喷嘴结构的下端和二级喷嘴结构采用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式感温线和第二针式感温线的直径为1.5mm。

优选地,所述热流道喷嘴上设置浇口司。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流道喷嘴,通过截面直径变化的二级喷嘴结构,可以有效的进入模仁受限的模具中,同时通过内部流道直径的变化有效的降低了注塑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级喷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流道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一级喷嘴结构 2二级喷嘴结构 3嘴尖

4一级流道 5二级流道 6一级喷嘴本体

7铜套式加热器 8第一加热圈 9第一针式感温线

10弹性挡圈 11二级喷嘴本体 12第二加热圈

13第二针式感温线 14浇口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级喷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流道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流道喷嘴,其中,包括沿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喷嘴结构1、二级喷嘴结构2和嘴尖3,所述一级喷嘴结构1包括一级喷嘴本体6、铜套式加热器7和直径为1.5mm的第一针式感温线9,铜套式加热器7和第一针式感温线9设置在一级喷嘴本体6上,所述铜套式加热器7内设置第一加热圈8,对喷嘴进行加热,使喷嘴内熔体保持熔融状态,所述第一针式感温线9通过弹性挡圈10固定在一级喷嘴结构1上,检测喷嘴温度,保持喷嘴温度恒定。所述一级喷嘴结构1的下端设置有与二级喷嘴结构2相配合的螺纹,二级喷嘴结构2通过螺纹与一级喷嘴结构1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流道喷嘴,所述二级喷嘴结构2包括二级喷嘴本体11、第二加热圈12和直径为1.5mm的第二针式感温线13,所述第二加热圈12和第二针式感温线13镶嵌于二级喷嘴本体11内部,使二级喷嘴结构2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小于一级喷嘴结构1的横截面直径大小,不仅使其加热均匀,感温准确,更为重要的是缩小了模具开孔尺寸,使其空间使用率降到最低,有效的进入模仁受限的模具,所诉二级喷嘴结构2下端也可根据模仁受限模具的尺寸,增加多级喷嘴结构,增加的多级喷嘴结构的横截面直径大小依次小于上一级横截面直径大小,所述热流道喷嘴上还设置浇口司14,进行固定及封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流道喷嘴,所述一级喷嘴结构1还包括一级流道4,所述二级喷嘴结构2还包括二级流道5,一级流道4和二级流道5的垂直中轴线重合,且二级流道5的横截面直径大小小于一级流道4的横截面直径大小,所述嘴尖3安装在二级喷嘴结构2的内部并与二级流道5相连接,当熔体从注塑机流到喷嘴内,有较高的注塑压力,通过喷嘴内部流道直径的变化,可以有效降低注塑压力,提高注塑件的质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