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377发布日期:2019-02-15 20:3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



背景技术:

目前,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相对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定模安装在注塑机的定模侧,动模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侧,注塑机的熔胶筒一端部的喷嘴,在合模后与动模上的具有流道的熔胶对接装置对接,以便熔胶从对接装置流入注塑模型腔内,现有技术中的对接装置依次穿过动模的模座、脱料板至模板的灌嘴上,其长度跨度之大,对应的就是其内的流道长度很长,在熔胶冷却产品定型之后,对接装置流道内的熔胶也会冷却定型,然而其并非是生产的产品的一部分,其只能作为废料丢弃,对接装置流道越长则废弃的原材料越多,资源浪费严重,十分不经济;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对接装置的由于其结构限制,其与熔胶筒的喷嘴的对接部太小,导致其与熔胶筒的喷嘴对接非常困难,对接工作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注塑模包括定模和相对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动模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座、脱板、模板,动模还包括设在脱板与模板之间的灌嘴、嵌设在模板内且与灌嘴贴合设置的导流板、用于接收注塑机熔胶喷嘴喷出的熔胶并将熔胶导流至注塑模型腔内的对接装置,对接装置包括本体、形成于本体上的用于供熔胶通过的第一流道、形成于本体上且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用于为熔胶喷嘴提供让位空间的让位槽,本体的底面穿过模座、脱板与模板内嵌设的灌嘴相接,且灌嘴上的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对应连通,本体的顶面位于模座外侧面的外方,让位槽的延伸长度为41mm~43mm,第一流道的延伸长度为11.5mm~13.5mm。使用时,熔胶喷嘴插入到让位槽中,且熔胶喷嘴的喷口与第一流道直接对接连通,缩短了熔胶喷嘴的喷口至注塑模型腔的距离,产生的废料头的长度大大减短。

优选地,模座和脱板上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本体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地,第一流道的和第二流道均具有入口和出口,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由入口至出口逐渐放大,第一流道的出口与第二流道的入口连通,第一流道的出口半径小于第二流道的入口半径。第一流道的出口半径略小于第二流道的入口半径,熔胶从第一流道的出口至第二流道的入口时不会受阻,直接进入第二流道中,以防止漏胶情况发生。

优选地,让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第一让位槽的开口为圆形且开设在顶面,第一让位槽呈直线向底面所在侧延伸,第二让位槽由第一让位槽的底部呈锥形向底面所在侧延伸,第一流道与第二让位槽的槽底部连通。

优选地,本体包括外周面沿直线延伸的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连接在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之间且外周面由外而内沿斜向延伸的第三回转体,让位槽由第一回转体的内周面和一部分的第三回转体的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一流道由另一部分的第三回转体的内周面和第二回转体的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一回转体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二回转体和第三回转体位于第二安装槽内。顶面为第一回转体的自由端的端面,底面为第二回转体的自由端的端面。

优选地,本体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回转体的外周面上的安装体,安装体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对接装置通过安装体上的螺纹安装孔与模座实现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安装体呈回转状。

优选地,第一回转体上形成有为熔胶喷嘴与对接装置对接时提供辅助限位的辅助部。辅助部呈圆环状,第一回转体的自由端的端面即为辅助部自由端的端面。在合模时,熔胶喷嘴与对接装置对接,开产品注塑完成需要开模时,熔胶喷嘴需要与对接装置脱离,限位装置保证在熔胶喷嘴频繁的对接时,能够每次都运动到相同的位置,且保证熔胶喷嘴的喷口处不会与让位槽的槽底部相抵压受损。

优选地,第一回转体、第二回转体、第三回转体、安装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回转体的直径为98mm~102mm,第二回转体的直径为33mm~37mm。

优选地,本体由S136号钢材构成。该本体需经热处理,且热处理后洛氏硬度为52度;本体的整体高度为55mm。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重新设计对接装置,并在注塑模的动模一侧开设于对接装置配合的的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用时,熔胶喷嘴插入到对接装置的让位槽中,且熔胶喷嘴的喷口与流道直接对接连通,使得缩短了熔胶喷嘴的喷口至注塑模型腔的距离,即,流道的长度大大缩短,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近2/3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注塑模注塑产品时,产生的废料头的长度大大减短(料斗的长度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长度),极大的节省用料成本,实现注塑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让位槽结构设置(较大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且第二让位槽具有较大仰角),使得与熔胶喷嘴对接时,对接更加顺利,避免耗时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安装有对接装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未安装对接装置);

其中:10、第一流道;11、第一让位槽;12、第二让位槽;21、螺纹安装孔;22、螺丝孔;31、模座;32、脱板;33、模板;34、灌嘴;35、导流板;36、第二流道;37、第一安装槽;38、第二安装槽;t1、第一回转体;t10、辅助部;t2、第二回转体;t3、第三回转体;t4、安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注塑模,注塑模包括定模和相对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动模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座31、脱板32、模板33,动模还包括设在脱板32与模板33之间的灌嘴34、嵌设在模板33内且与灌嘴34贴合设置的导流板35、用于接收注塑机熔胶喷嘴喷出的熔胶并将熔胶导流至注塑模型腔内的对接装置,对接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顶面和底面,)、形成于本体上的用于供熔胶通过的第一流道10、形成于本体上且与第一流道10连通的用于为熔胶喷嘴提供让位空间的让位槽,本体的底面穿过模座31、脱板32与模板33内嵌设的灌嘴34相接,且灌嘴34上的第二流道36与第一流道10对应连通,本体的顶面位于模座31外侧面的外方,让位槽开设在顶面上并由顶面向底面延伸,第一流道10开设于底面并由底面向顶面延伸,第一流道10的延伸长度为顶面至底面之间的直线距离的1/4~1/5(第一流道10的延伸长度为13.28mm),让位槽的延伸长度为顶面至底面之间的直线距离的3/4~4/5(让位槽的延伸长度为41.72mm);使用时,熔胶喷嘴插入到让位槽中,且熔胶喷嘴的喷口与第一流道10直接对接连通,缩短了熔胶喷嘴的喷口至注塑模型腔的距离,产生的废料头的长度大大减短。

具体地,模座31和脱板32上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安装槽37和第二安装槽38,本体安装在第一安装槽37和第二安装槽38内。第一流道10的和第二流道36均具有入口和出口,且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36均由入口至出口逐渐放大,第一流道10的出口与第二流道36的入口连通,第一流道10的出口半径小于第二流道36的入口半径。第一流道10的出口半径略小于第二流道36 的入口半径,熔胶从第一流道10的出口至第二流道36的入口时不会受阻,直接进入第二流道36 中,以防止漏胶情况发生。

此外,让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让位槽11和第二让位槽12,第一让位槽11的开口为圆形且开设在顶面,第一让位槽11呈直线向底面所在侧延伸,第二让位槽12由第一让位槽11的底部呈锥形向底面所在侧延伸,第一流道10与第二让位槽12的槽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外周面沿直线延伸的第一回转体t1和第二回转体t2、连接在第一回转体t1和第二回转体t2之间且外周面由外而内沿斜向延伸的第三回转体t3,让位槽由第一回转体t1 的内周面和一部分的第三回转体t3的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一流道10由另一部分的第三回转体t3的内周面和第二回转体t2的内周面围合形成。第一回转体t1位于第一安装槽37内,第二回转体t2 和第三回转体t3位于第二安装槽38内顶面为第一回转体t1的自由端的端面,底面为第二回转体t2 的自由端的端面。本体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回转体t1的外周面上的安装体t4(本例中安装体t4 呈回转状),安装体t4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21。对接装置通过安装体t4上的螺纹安装孔21与注塑模具实现螺纹固定连接。第一回转体t1上形成有为熔胶喷嘴与对接装置对接时提供辅助限位的辅助部t10。辅助部t10呈圆环状,第一回转体t1的自由端的端面即为辅助部t10自由端的端面,即顶面。在合模时,熔胶喷嘴与对接装置对接,开产品注塑完成需要开模时,熔胶喷嘴需要与对接装置脱离,限位装置保证在熔胶喷嘴频繁的对接时,能够每次都运动到相同的位置,且保证熔胶喷嘴的喷口处不会与让位槽的槽底部相抵压受损。

本例中,第一回转体t1、第二回转体t2、第三回转体t3、安装体t4一体成型。即本体由一块钢材经车削加工后成型。第一回转体t1的直径为99.8mm,第二回转体t2的直径为34.29mm。此外,本体由S136号钢材构成。该本体需经热处理,且热处理后洛氏硬度为52度;对接装置的本体上还设置有4个用于锁止拉料杆的螺丝孔22。本体的整体高度为5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重新设计对接装置,并在注塑模的动模一侧开设于对接装置配合的的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用时,熔胶喷嘴插入到对接装置的让位槽中,且熔胶喷嘴的喷口与流道直接对接连通,使得缩短了熔胶喷嘴的喷口至注塑模型腔的距离,即,流道的长度大大缩短,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近2/3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注塑模注塑产品时,产生的废料头的长度大大减短(料斗的长度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长度),极大的节省用料成本,实现注塑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让位槽结构设置(较大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且第二让位槽具有较大仰角),使得与熔胶喷嘴对接时,对接更加顺利,避免耗时耗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