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478发布日期:2019-03-08 17:2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制作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上网速度得到提升及普及,光纤到户比例持续上升。这带来紧包光纤、光纤到户光缆(FTTH)等光纤光缆的需求增加,光缆企业对光缆制造设备性能及效率的提升有着极高的要求。光缆制造过程中,预热环节将光纤、FRP、钢丝等材料加热,从而使得挤出的绝缘料能够很好地粘合在光纤及钢丝上,是获得高品质光缆的重要控制环节。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灯管式预热器,即:在一个不锈钢壳体内,沿光缆前进方向布置六根加热灯管,生产过程中,灯管加热使壳体内空气温度上升,从而将穿过壳体的光纤、FRP、钢丝等预热,再进入挤出机。此方式的问题是,壳体内缺少空气对流传热,只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灯管的热量传导至空气,再由空气将光纤、钢丝等加热。这种预热方式使得加热效率很低,预热器几何尺寸很长,加热响应时间长,且灯管的温度要设定很高,高达250摄氏度,导致壳体很烫,能耗高,浪费资源且存在操作人员被烫伤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预热效率,提升操作灵活度,降低能耗,减少操作人员被烫伤的潜在危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包括机架1、进线轮2、排线壳体3、加热装置4、出线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壳体3安装于机架1上方,所述排线壳体3两端设置有进线轮2及出线轮5,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热风筒41、风机42、送风导管43,所述加热装置4的热风筒41出风口朝向排线壳体3表面,所述热风筒41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靠近进线轮2一侧及靠近出线轮5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排线壳体3包括上壳体9及下壳体13且为可拆分结构,所述机架1与排线壳体3固定处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垂直于排线壳体3设置使得所述排线壳体3沿滑轨6在水平方向为可移动,所述排线壳体3上设置有把手7。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9内设置有上部内槽10,所述上部内槽10内固定有上部走线槽11,所述下壳体13内设置有下部走线槽12,所述下部走线槽12与上部走线槽11对称配合以固定线缆,所述下壳体13下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14,所述进风通道14位于热风筒41出风口上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筒41包括风筒口411和加热块412两部分,所述加热块412连接送风导管43且为加热功率可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线壳体3表面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8,所述温度检测装置8位于热风筒41出风口的对称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4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44。

进一步的,上壳体9及下壳体13通过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凭借其良好的加热性能,改变原有空气热辐射传热方式,采用热风筒直接对准导体加热,使得加热效率大大提升,将同类生产线速度提升50%,由原先100m/min提升至150m/min以上;同时将预热器能耗大幅降低60%;并避免了操作人员被烫伤的潜在危害。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滑轨上置加热壳体,配合送风导管组成的风道,使设备适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在无需加热环节的产品生产中,可将加热壳体移开热风口,避免生产时的干涉。

在控制方式上,采用热电偶检测加热壳体内温度,在应用中配合主控柜显示屏中显示,达到用户对设备温度的实时跟踪监测,进一步实现温度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等轴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热风枪式预热器排线壳体内部截面结构图;

图中:

1机架 2进线轮 3排线壳体 4加热装置 41热风筒

411风筒口 412加热块 42风机 43送风导管

5出线轮 6滑轨 7把手 8温度检测装置

9上壳体 10上部内槽 11上部走线槽 12下部走线槽

13下壳体 14进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包括机架1、进线轮2、排线壳体3、加热装置4、出线轮5,排线壳体3安装于机架1上方,所述排线壳体3两端设置有进线轮2及出线轮5,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热风筒41、风机42、送风导管43,加热装置4的热风筒41出风口朝向排线壳体3表面,热风筒41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靠近进线轮2一侧及靠近出线轮5一侧。

其中,进线轮2及出线轮5作用是使线缆可以平稳无明显摆动的进入排线壳体3。

排线壳体3包括上壳体9及下壳体13且为可拆分结构,机架1与排线壳体3固定处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垂直于排线壳体3设置使得所述排线壳体3沿滑轨6在水平方向为可移动,所述排线壳体3上设置有把手7。

其中,排线壳体3由上壳体9和下壳体13组成,其作用是便于穿线、排除线结等操作,并通过足够长的加热腔使线缆充分加热,滑轨6作用是支撑并能前后滑动排线壳体3,在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排线壳体3滑动至相应位置即可,提升本实用新型与生产不同产品生产线的融合度。

如附图3所示,更具体的,上壳体9内设置有上部内槽10,上部内槽10内进一步固定有上部走线槽11,下壳体13内设置有下部走线槽12且与上部走线槽11对称形成腔体供线缆芯线穿过,下壳体13下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14,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14位于热风筒出风口上方两侧。

优选方案,上壳体9及下壳体13通过铰链连接。

热风筒41包括风筒口411和加热块412两部分,所述加热块412连接送风导管43且为加热功率可调节装置。排线壳体3表面还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8,所述温度检测装置8位于热风筒41出风口的对称侧。

具体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8为热电偶,其作用是检测加热腔内温度,使用户可以得知加热腔实际温度,本设备的热风筒41为加热功率可调节,能控制出风温度,更进一步的,风机42能调节进风量。送风导管43作用是将风机42吹出的风输送至加热块412中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4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44。其作用是避免吸入大颗粒粉尘等杂质,损伤设备以及线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可调节的加热器代替传统加热方式,采用双热风枪加热,进线侧热风枪进行预热,出现侧热风枪进行再加热,由传统预热器通过加热空气后进行热辐射的方式,转变为热风枪直接对准芯线导体进行预热,从而大幅提升了加热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加热壳体以及双侧安装加热口结构,从而避免了加热温度的不可控以及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设备创新地采用了滑轨上置加热壳体,配合软管组成的风道,使设备适用与生产线的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即在无需加热环节的产品生产中,可将壳体移至后方,避免生产时的干涉。设备还增加了进出线轮组件,有效地减少了线缆在进出设备时的摆动,避免了线缆可能发生的损坏。

在控制方式上,采用热电偶检测加热壳体内温度,并实时在主控柜显示屏中显示,达到用户对设备温度的实时跟踪监测,进一步实现温度的可控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