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575发布日期:2019-05-17 19:3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晶状体制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



背景技术:

人工晶状体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的晶状体,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力,其具有重量轻、光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

在人工晶状体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经过裁切的晶坯固定在专用夹头上,然后进行铣削加工制成适合使用的人工晶状体,现有技术中将晶坯固定在夹头上的方法是,在晶坯上涂抹融化状态的石蜡,然后在石蜡凝固之前将夹头按压在晶坯上,石蜡凝固将晶坯和夹头连接在一起,进而方便移动和固定晶坯,减小晶坯的污损,但是由于人工操作,晶坯和夹头之间连接的一致性差,且不能很好的对齐,致使晶坯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调整位置,不方便操作,且人工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人工劳动强度低、加工精度高的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斜向下的滑道,所述滑道末端水平,所述滑道末端设置有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端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导向板,两块导向板分别为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两块导向板之间设置有晶坯通道,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滑道,第一导向板上与滑道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通过晶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工作台上与第一开口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晶坯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晶坯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推送晶坯的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连接有推送板,所述晶坯通道的第二端下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晶坯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晶坯的第二光电传感器;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向晶坯上表面涂石蜡的石蜡滴涂装置,所述石蜡滴涂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设置有石蜡料斗,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对石蜡料斗加热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石蜡料斗下端连通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石蜡通道,所述石蜡通道出料端设置有向下的喷嘴,所述喷嘴与第一光电传感器相对,所述石蜡通道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推注石蜡的推注装置,所述推注装置包括设置在石蜡通道进料端的向上的柱型推注料口,所述石蜡料斗上设置有向下的推注气缸,所述推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有与推注料口相匹配的推注活塞;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带动夹头连接晶坯的夹头驱动装置,所述夹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向上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向下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置有滑子,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子沿滑道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所述滑子上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夹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用于夹紧夹头的夹紧气缸,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夹头的第三光电传感器;

所述推送气缸、推注气缸、驱动气缸、夹紧气缸均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机箱内,所述机箱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机箱内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各电磁阀、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电加热装置、开关按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晶坯跳动的限位杆,所述滑道靠近上端位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晶坯的第四光电传感器,所述第四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的出料端处设置有用于对推送晶坯的推送电机,所述推送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拨轮,所述拨轮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弹性拨片。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板指向推送气缸的一端设置有向上的连接板,所述推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同轴线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连接板套装有螺母,所述螺杆靠近推送气缸的一端还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为铝板,所述石蜡料斗为桶型,所述安装座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石蜡料斗下端穿装在凹槽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穿装在安装座内,所述电热丝连接有功率调节旋钮,所述功率调节旋钮设置在机箱上,所述电热丝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机箱上,所述石蜡通道与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推注料口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石蜡料斗外壁上设置有推注气缸安装板,所述推注气缸的缸座连接有螺杆,螺杆竖直向下穿过推注气缸安装板,螺杆上位于推注气缸安装板两侧套装有调整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朝向夹紧气缸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直角弯折,所述垫板上端延伸至安装孔外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面积大于安装孔截面面积,所述横板上螺纹穿装有向下的用于对夹头进行限位的空心螺栓,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向下穿装在空心螺栓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横向的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三级伸缩杆,任一级伸缩杆设置有顶丝。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设置有指向第二工作台上侧的用于检测操作人员的第五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五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设置机箱和底座,在机箱内设置控制部件,在底座上设置执行部件,结构紧凑、方便移动,设置振动盘、滑道,能够方便将晶坯整理并逐个通过滑道向外输送,方便操作,设置推送气缸及晶坯通道,能够将晶坯向下一工序输送,精度高、操作方便,设置石蜡滴涂装置,能够自动将融化状态下的石蜡滴至晶坯上表面,设置夹头驱动装置,能够带动夹头与晶坯通过石蜡连接,工作精度高,人工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设置控制器,能够根据各光电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控制执行部件动作,实现自动工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设置限位杆、第四光电传感器能够防止晶坯在滑道中翻转,同时能够检测滑道中的晶坯数量,进而方便控制振动盘动作,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滑道右视剖面图示意图;

图4为第一及第二工作台俯视图示意图;

图5为第一导向板结构图示意图;

图6为安装座俯视图示意图;

图7为A方向剖面图示意图;

图8为推注气缸结构图示意图;

图9为移动座主视剖面图示意图;

图10为B方向剖面图示意图;

其中:1-机箱,101-开关按钮,102-功率调节旋钮,103-显示器,2-底座,3-振动盘,4-滑道,401-限位杆,402-第四光电传感器,403-推送电机,404-拨轮,405-支架板,5-第一工作台,501-第一导向板,502-第二导向板,503-第一光电传感器,504-推送板,505-连接板,506-推送气缸,507-弹簧,6-第二工作台,601-第二光电传感器,602-定位销,7-安装座,701-石蜡料斗,702-推注气缸,703-石蜡通道,704-螺杆,705-立柱,706-凹槽,707-电热丝,708-推注料口,709-喷嘴,710-调整螺栓,711-推注活塞,8-立板,801-第五光电传感器,802-夹紧气缸,803-移动座,804-驱动气缸,805-轨道,806-滑子,807-横板,808-第五光电传感器,809-安装孔,810-垫板,811-空心螺栓,81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包括机箱1,机箱为钣金箱,机箱上端安装有底座2,底座为厚度为1cm的铝板,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底座上安装有振动盘3,振动盘的出料轨道上还安装有限高杆,能够保证一次只通过一个晶坯,振动盘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斜向下的滑道4,滑道末端水平,滑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晶坯跳动的限位杆401,滑道靠近上端位置的底部通过支架板405安装有指向滑道内部的用于检测晶坯的第四光电传感器402,滑道的出料端处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对推送晶坯的推送电机403,推送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拨轮404,拨轮的工作面上安装有弹性拨片,本实施例中,拨轮为橡胶轮,弹性拨片与拨轮一体成型,拨片为弧形,拨轮的转动方向与晶坯的移动方向相同,滑道末端连接有第一工作台5,第一工作台上端螺栓安装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导向板,两块导向板分别为第一导向板501和第二导向板502,两块导向板相向的一侧下端之间有晶坯通道,晶坯通道为轨道槽型,第一导向板501靠近滑道,第一导向板上与滑道相对应位置处加工有用于通过晶坯的第一开口,第一工作台上与第一开口相对应位置处安装有用于检测晶坯的向上的第一光电传感器503,第一光电传感器穿装在第一工作台内且向上,第一光电传感器上端低于滑道底面,避免触碰晶坯,晶坯通道的第一端处安装有用于推送晶坯的推送气缸506,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推送板504,推送板指向推送气缸的一端一体加工有向上的连接板505,推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同轴线连接有螺杆,螺杆穿过连接板套装有螺母,螺杆靠近推送气缸的一端还安装有挡环,挡环与连接板之间的螺杆上套装有弹簧507,设置弹簧能够降低推送气缸在推送晶坯时的瞬时作用力,能够有效的保护晶坯,晶坯通道的第二端下侧安装有第二工作台6,第二工作台为调整座,第二工作台上端面插装有用于定位晶坯的定位销602,定位销有两个,定位销上端面不高于导向板上端面,定位销处安装有用于检测晶坯的第二光电传感器601,第二光电传感器斜向上安装在第二工作台上端面。

底座2上安装有用于向晶坯上表面涂石蜡的石蜡滴涂装置,石蜡滴涂装置包括立柱705,立柱上端安装有安装座7,安装座为横向的铝板,安装座上端加工有凹槽706,凹槽处安装有石蜡料斗701,石蜡料斗为圆桶型,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石蜡料斗下端穿装在凹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将凹槽与石蜡料斗压紧密封,安装座上安装有用于对石蜡料斗加热的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707,电热丝穿装在安装座内,石蜡料斗下端连通有石蜡通道703,石蜡通道与安装座一体成型,即在铝板上加工用于通过石蜡的孔,石蜡通道出料端安装有向下的喷嘴709,设置喷嘴能够避免石蜡在石蜡通道出料口处凝结,提高滴涂稳定性,喷嘴与第一光电传感器相对,石蜡通道的进料端处安装有用于推注石蜡的推注装置,推注装置包括加工在石蜡通道进料端的向上的柱型推注料口708,本实施例中,推注料口加工在底座上,石蜡料斗外壁上焊接固定有推注气缸安装板,推注气缸702的缸座连接有螺杆704,螺杆704竖直向下穿过推注气缸安装板,螺杆704上位于推注气缸安装板两侧套装有调整螺母710,推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螺纹安装有与推注料口相匹配的推注活塞711,设置螺杆704及调整螺母710,能够调整推注活塞在推注料口内的行程,保证滴涂量稳定性,立柱为圆柱形三级伸缩杆,任一级伸缩杆安装有顶丝,方便调整高度并固定,同时能够方便将石蜡通道旋转,进而方便测试石蜡单次滴涂量。

底座2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夹头连接晶坯的夹头驱动装置,夹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向上的立板8,立板为铝板,立板上固定有向下的轨道805,轨道上安装有滑子806,本实施例中,轨道为直线导轨,滑子为与直线导轨相匹配的滑块,移动稳定性高,立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滑子沿滑道上下移动的驱动气缸804,滑子连接有移动座803,移动座为不锈钢块,移动座上加工有用于插装夹头的安装孔809,安装孔处安装有用于夹紧夹头的夹紧气缸802,在安装孔的侧壁上加工有横向的通孔,夹紧气缸安装在通孔外端,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指向安装孔并在末端连接有横向的顶板812,安装孔朝向夹紧气缸的内侧壁处安装有垫板810,垫板直角弯折,安装孔侧壁加工有与垫板末端相匹配的竖向沟槽,能够对垫板导向,设置垫板,能够调整安装孔内的夹头位置,垫板上端延伸至安装孔外连接有横板807,横板面积大于安装孔截面面积,横板上螺纹穿装有向下的用于对夹头进行限位的空心螺栓811,安装孔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夹头的第三光电传感器801,第三光电传感器向下穿装在空心螺栓内。

立板上安装有指向第二工作台上侧的用于检测操作人员的第五光电传感器808。

推送气缸、推注气缸、驱动气缸、夹紧气缸均连接有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在机箱内,机箱上安装有开关按钮101,电热丝连接有功率调节旋钮102,功率调节旋钮安装在机箱上,电热丝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器103,显示器安装在机箱上,机箱内还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控制器与各电磁阀、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五光电传感器、电加热装置、开关按钮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第四光电传感器、第五光电传感器均选用反射型红外线传感器,能够精确的检测晶坯。

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安装人工晶状体晶坯固定机,在振动盘内投放晶坯,在石蜡料斗内放入石蜡,调整推注气缸高度,连接电源及气源,通过开关按钮开启,驱动气缸带动移动座上升至初始位置,人工将夹头自安装孔下端插入安装孔内,第三光电传感器触发,夹紧气缸动作,将夹头夹紧,调节功率旋钮,观察显示器示值,调整到预设温度高于石蜡熔点2-3℃,当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延迟30s,振动盘工作,晶坯通过滑道下滑,经过拨轮推送后进入晶坯通道内,第一光电传感器触发,推送电机停止工作,推注气缸动作,石蜡滴涂至晶坯上表面,2s后推送气缸动作,将晶坯推送至限位销处固定,推送气缸复位,推送电机工作,第二光电传感器触发,驱动气缸动作,带动夹头与晶坯通过石蜡连接,夹紧气缸复位,驱动气缸复位,手工取出夹头即可,夹头与石蜡之间的连接一致性高,人工劳动强度低。

在使用时,当第四光电传感器持续触发超过10s时,振动盘停止工作,当第四光电传感器不触发超过10s时,振动盘工作,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同时能够避免晶坯在振动盘出料口处富集洒落。

当第五光电传感器触发时,驱动气缸不动作,避免误伤操作人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