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364发布日期:2019-07-13 08:3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薄膜生产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大多采用吹膜法进行生产,生产时,塑料原料融化后由机头的圆环形挤出口挤出,吹塑成圆筒状膜泡,然后由人字夹板逐渐夹扁,再由牵引夹辊将薄膜压扁成为双层薄膜。为了美观,或者为了加大摩擦系数而便于抓取或搬运送时不易滑手滑溜,部分塑料薄膜需要进行压花,即利用表面带有凸点的压花辊在塑料薄膜表面压上点状凹凸花纹。筒状塑料膜压花方式分为外压花和内压花。

外压花方式是将压花辊同时压在双层薄膜上,显然,外压花方式由于是同一根压花辊同时压在双层薄膜上,其中必定有一层薄膜比较靠近压花辊而另一层薄膜比较远离压花辊,使两层薄膜的压花效果出现较大差异。

传统的内压花方式如图1所示,它包括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压花辊1,压花辊1表面上设置有凸点,两根压花辊1安装在压花辊支架4上,每根压花辊1的外下方安装有支承胶辊3,每根压花辊1的外上方安装有辅助定位辊31,辅助定位辊31和压花辊1之间留有间隙,压花辊1的重量承载在支承胶辊3上。工作时,圆筒状薄膜8竖向运行,穿过辅助定位辊31和压花辊1之间的间隙,以及穿过压花辊1和支承胶辊3之间的间隙,从而使薄膜8表面被压花辊1辗压而形成压纹。显然,上述内压花方式的每根压花辊1只压在单层薄膜上,因而避免两层薄膜的压花效果出现较大差异。

但现有上述内压花方式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整根压花辊以及压花辊支架的重量都压在薄膜上,压花辊转动不轻巧,而刚刚吹胀出来的薄膜比较柔嫩,容易因受压剧烈而被压伤或者由于压花辊转动不轻巧而使薄膜被拉伤,压花过程也会对薄膜张力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 ,它能避免在压花过程中压伤或拉伤薄膜,避免影响薄膜张力 。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支承胶辊,左右两根支承胶辊的轴向为水平纵向;还设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压花辊,压花辊表面上设置有凸点,压花辊的轴向平行于支承胶辊,还设有压花辊支架,其主要特点在于,在压花辊支架上还安装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光辊,光辊的表面光滑,光辊的轴向平行于压花辊,两根光辊位于两根压花辊的上方;左右两侧的光辊、压花辊、支承胶辊对称布置,每一侧的光辊下端点到对应侧压花辊上端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支承胶辊直径的4/5而且不小于支承胶辊直径的2/5;所述压花辊支架、两根光辊和两根压花辊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为压花辊组件;所述每一侧的支承胶辊支撑在对应侧光辊的外下方,所述压花辊支架吊装在光辊的转轴端部,所述两根压花辊悬吊在压花辊支架下部,整个压花辊组件的重量承压在两根支承胶辊上;每一侧的压花辊位于对应侧的支承胶辊的内下方。

较好的是,在机架上还安装有横向导轨,所述两根支承胶辊的端部支座能左右横向滑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上;还设有驱动两根支承胶辊的端部支座左右横向滑动的调节控制机构。

所谓横向,即左右方向;所谓纵向,即前后方向。

左右两侧的光辊、压花辊、支承胶辊对称布置,即左右两侧的光辊、压花辊、支承胶辊关于一个竖向平面形成对称关系;在考虑方位关系时,所谓“内”,是指比较靠近该竖向平面的一侧;所谓“外”,是指比较远离该竖向平面的一侧。也就是说,对于位于左侧的辊来说,所谓内下方就是右下方,所谓外下方就是左下方;对于位于右侧的辊来说,所谓内下方就是左下方,所谓外下方就是右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圆筒状塑料薄膜沿竖向运行,穿过光辊和支承胶辊之间的间隙,以及穿过压花辊和支承胶辊之间的间隙,而整个压花辊组件(包括两根压花辊)的重量承压在两根支承胶辊上,不会直接压在塑料薄膜上,从而使压花辊转动轻便,并避免压伤或拉伤薄膜,避免影响薄膜张力。

二、可以利用调节控制机构驱动两侧的支承胶辊移动,以调节压花辊与支承胶辊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控制压花深度;当需要放入或取走压花辊组件时,只需将两侧的支承胶辊大幅度横向拉开即可。

三、结构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构件数量少、高度小,节省设备所占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一种压花装置各主要部件的立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各主要部件的立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各主要部件的水平投影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需要放入或取走压花辊组件时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图3、图4所示, 该筒状塑料膜内压花装置包括机架5,机架5上安装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支承胶辊3,左右两根支承胶辊3的轴向为水平纵向;还设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压花辊1,压花辊1表面上设置有凸点,压花辊1的轴向平行于支承胶辊3,还设有压花辊支架4,在压花辊支架4上还安装有两根左右并排布置的光辊2,光辊2的表面光滑,光辊2的轴向平行于压花辊,两根光辊2位于两根压花辊1的上方;左右两侧的光辊2、压花辊1、支承胶辊3对称布置,每一侧的光辊2下端点(如图3中A点或B点所示)到对应侧压花辊1上端点(如图3中C点或D点所示)之间的距离(即图3中AC或BD距离)等于支承胶辊3直径的3/5;所述压花辊支架4、两根光辊2和两根压花辊1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为压花辊组件10;所述每一侧的支承胶辊3支撑在对应侧光辊2的外下方,所述压花辊支架4吊装在光辊2的转轴端部,所述两根压花辊1悬吊在压花辊支架4下部,整个压花辊组件10的重量承压在两根支承胶辊3上;每一侧的压花辊1位于对应侧的支承胶辊3的内下方。图2、图4所示,在机架5上还安装有横向导轨6,所述两根支承胶辊的端部支座30能左右横向滑动地安装在横向导轨6上;还设有驱动两根支承胶辊的端部支座30左右横向滑动的调节控制机构7。

上述实施例工作时,圆筒状塑料薄膜8沿竖向向下运行,穿过光辊2和支承胶辊3之间的间隙,然后穿过压花辊1和支承胶辊2之间的间隙,而整个压花辊组件10(包括两根压花辊1)的重量承压在两根支承胶辊3上,不会直接压在塑料薄膜8上,如图2、图4所示。

上述实施例使用时,可以利用调节控制机构7驱动两侧的支承胶辊3对向移动,如图2箭头所示,以调节压花辊1与支承胶辊3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控制压花深度;

当需要放入或取走压花辊组件10时,只需利用调节控制机构7将两侧的支承胶辊3大幅度横向拉开即可,拉开之后如图5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侧的光辊2下端点到对应侧压花辊1上端点之间的距离(即图3中AC或BD距离)可以改为等于支承胶辊3直径的4/5,或者改为等于支承胶辊3直径的2/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