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6106发布日期:2019-07-27 10:54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填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填料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的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

原有的填料加工成型过程中合模以后不便于取料,影响填料加工进度,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卡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件有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基座的上表面,所述滑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框架的右侧面;

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内侧壁的下表面与下模具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下模具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框架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加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下表面与防护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具;

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开设有通道,且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连通管的底端相连通,且两个连通管的的顶端分别通过法兰与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位于冷却水出水管的左侧,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管套,所述管套卡接在框架的上表面,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分别与外界的冷却水水泵和冷却水储存箱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板对称安装在框架的左右两侧,且四个滑杆两两对称安装在框架左右两侧固定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高度与上模具和下模具高度之和相同。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伸缩杆,且两个伸缩杆位于电动推杆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伸缩杆的顶端均与框架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具体为伸缩软管。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且轴承卡接在空腔内侧壁的下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通过设置螺纹柱、支撑板、滑杆、滑套、固定板、底板、转轴、下模具和上模具,在取料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柱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通过滑杆和固定板带动框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下模具和上模具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成型后的物料以及底板脱离上模具和下模具,从而使得取料过程更加方便,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驱动电机;3、螺纹柱;4、转轴;5、螺纹帽;6、支撑板;7、滑杆;8、滑套;9、固定板;10、框架;11、底板;12、下模具;13、电动推杆;14、加强板;15、防护壳;16、上模具;17、冷却水管;18、连通管;19、冷却水进水管;20、冷却水出水管;21、管套;2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填料成型加工用模具,包括基座1,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螺纹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螺纹柱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5,螺纹帽5卡接在支撑板6的上表面,支撑板6的上表面与滑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滑杆7的外表面套件有滑套8,滑套8卡接在基座1的上表面,滑杆7的顶端与固定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框架10的右侧面;

框架10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底板11,底板11的下表面与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框架10内侧壁的下表面与下模具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底板11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下模具12的内侧壁贴合,框架10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底端与加强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加强板14的下表面与防护壳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防护壳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具16;

防护壳15的内部开设有通道,且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17,冷却水管17的两端分别与连通管18的底端相连通,且两个连通管18的的顶端分别通过法兰与冷却水进水管19和冷却水出水管20的底端相连通,冷却水进水管19位于冷却水出水管20的左侧,冷却水进水管19和冷却水出水管20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管套21,管套21卡接在框架10的上表面,冷却水进水管19和冷却水出水管20远离连通管18的一端分别与外界的冷却水水泵和冷却水储存箱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的型号可以为YE2-112M-4,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启动带动螺纹柱3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6向上移动,从而通过滑杆7带动框架10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同时向上移动,使得成型后的物料在底板11上脱离下模具12,进而方便取出成型后的物料。

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13的型号可以为XTL100,通过控制电动推杆13伸长带动防护壳1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上模具16向下移动与下模具12配合进行合模成型。

本实施方案中,在进行成型加工过程中,人们将物料倒入到下模具12内,控制电动推杆13伸长,进而通过加强板14带动防护壳15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上模具16向下移动,当上模具16与下模具12合模时防护壳15正好将上模具16与下模具12罩在防护壳15内部,从而进行成型加工,同时启动外界冷却水泵使得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19进入到冷却水管17内,冷却水与防护壳15内的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换热,带走热量对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降温,热水从冷却水出水管20排出,当需要进行取模时,控制驱动电机2启动带动螺纹柱3转动,进而通过支撑板6带动滑杆7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板9带动框架10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框架10内的下模具12以及上模具16向上移动,使得底板11以及底板11上的成型物料脱离下模具12,从而可以将成型后的物料取出,然后控制取得电机反转带动框架10恢复原位,控制电动推杆13带动上模具16恢复原位,进行下一次合模作业,通过设置加强板14对防护壳15进行加强支撑,增大了电动推杆13与防护壳15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使得防护壳15上下移动更加稳定,滑套8的设置使得滑杆7上下移动时不易晃动且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滑杆7的数量为四个,固定板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板9对称安装在框架10的左右两侧,且四个滑杆7两两对称安装在框架10左右两侧固定板9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四个滑杆7通过固定板9对框架10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控制驱动电机2通过螺纹柱3带动支撑板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框架10上下移动时不易晃动且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防护壳15的高度与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高度之和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壳15的高度与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高度之和相同,从而使得在控制电动推杆13带动上模具16向下移动时,防护壳15能够正好将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罩在防护壳15内部,进而将成型作业与外界隔绝开,提升了安全保障。

进一步的,加强板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伸缩杆22,且两个伸缩杆22位于电动推杆13的左右两侧,且两个伸缩杆22的顶端均与框架10内侧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伸缩杆22,伸缩杆22通过加强板14对防护壳15加强支撑,从而使得在控制电动推杆13带动防护壳15上下移动时不易晃动且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连通管18具体为伸缩软管。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通管18为伸缩软管,进而使得人们在控制电动推杆13带动防护壳15上下移动时,连通管18可以同步进行伸长或收缩,从而保证了冷却作业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的,螺纹柱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转轴4,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轴承,且轴承卡接在空腔内侧壁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轴4和轴承,进而使得螺纹柱3转动时带动转轴4在轴承内转动,进而使得螺纹柱3转动更加稳定,进而带动支撑板6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成型加工过程中,人们将物料倒入到下模具12内,控制电动推杆13伸长,进而通过加强板14带动防护壳15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上模具16向下移动,当上模具16与下模具12合模时防护壳15正好将上模具16与下模具12罩在防护壳15内部,从而进行成型加工,同时启动外界冷却水泵使得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水管19进入到冷却水管17内,冷却水与防护壳15内的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换热,带走热量对上模具16和下模具12降温,热水从冷却水出水管20排出,当需要进行取模时,控制驱动电机2启动带动螺纹柱3转动,进而通过支撑板6带动滑杆7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板9带动框架10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框架10内的下模具12以及上模具16向上移动,使得底板11以及底板11上的成型物料脱离下模具12,从而可以将成型后的物料取出,然后控制取得电机反转带动框架10恢复原位,控制电动推杆13带动上模具16恢复原位,进行下一次合模作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