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2376发布日期:2020-01-14 23:1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压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机,尤指一种具有两个可活动的压合块,而能提高作业效率的压合机。



背景技术:

现有压合机包括有一本体、一固定块以及一活动块,其中该固定块与该本体相固接,而该活动块能活动地与该本体相连接,并位于该固定块上方,通过该现有压合机,工作人员能将一工件放置于该固定块上,再进行操作,将该活动块相对该本体向下移动,并与该固定块共同将该工件压合。

然而,现有压合机由于整个压合作业的行程仅由该活动块进行,工作人员作业时需等该活动块跑完行程,耗时长,故现有压合机有作业效率不佳的问题,因此,现有压合机确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压合机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合机,其具有两个可各自活动的压合块,而能提高作业效率,改进限有压合机的缺点,进一步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合机,其包括有:

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第一驱动装置、一第二驱动装置、至少一第一支撑杆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杆,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撑杆能转动地与该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与该至少一第一支撑杆间隔设置,且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能转动地与该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接;

一下压合组件,该下压合组件与该本体相结合,而能沿着该至少一第一支撑杆移动;以及

一上压合组件,该上压合组件与该本体相结合,能沿着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移动,而能朝该下压合组件移动。

进一步,上述压合机,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撑杆设有一下螺纹部,该下压合组件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块,且该至少一第一滑动块能移动地与该下螺纹部相结合。

进一步,上述压合机,其中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设有一上螺纹部,该上压合组件设有至少一第二滑动块,且该至少一第二滑动块能移动地与该上螺纹部相结合。

上述压合机,其中该本体设有两第一支撑杆与两第二支撑杆,且该两第一支撑杆与该两第二支撑杆呈间隔设置,该第一驱动装置设有一第一驱动马达、一第一驱动轮及两第一从动轮,该第一驱动轮与该第一驱动马达相连接,该两第一从动轮分别与该两第一支撑杆相固接,并通过一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一驱动轮相连接,该第二驱动装置设有一第二驱动马达、一第二驱动轮以及两第二从动轮,该第二从动轮与该第二驱动马达相连接,该两第二从动轮分别与该两第二支撑杆相固接,并通过一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二驱动轮相连接。

再进一步,上述压合机,其中该第一传动件为一链条,而该第一驱动轮及该两第一从动轮分别为一链轮,并与该链条相啮合。

再进一步,上述压合机,其中该第二传动件为一正时皮带,而该第二驱动轮及该两第二从动轮分别为一皮带轮,并与该正时皮带相啮合。

较佳的是,上述压合机,其中该上压合组件包括有一座体以及一上压合块,该座体与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相结合,该上压合块与该座体相连接,并位于该座体与该下压合组件之间。

较佳的是,上述压合机,其中该上压合组件包括有一座体以及一上压合块,该座体与该两第二支撑杆相结合,该上压合块与该座体相连接,并位于该座体与该下压合组件之间

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工作人员能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合机进行小吨数(300吨以下)的压合作业,在操作时,可通过对该第一驱动马达及该第二驱动马达进行控制,由此使该下压合组件向上移动,并使该上压合组件向下移动,而与该下压合组件共同行进整个行程,并完成压合作业,由此提高作业效率,其中该上压合组件的移动距离大于该下压合组件的移动距离,由此,除了能缩短移动时间,通过协调该下压合组件与该上压合组件的作动,也能精准控制压合的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改进现有压合机作业耗时的缺点,由此提供一种能提高作业效率的压合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外观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且能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现进一步以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合机,其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一本体10、一下压合组件20以及一上压合组件30,其中:

请参阅如图1至图3所示,该本体10设有一第一驱动装置11、多个支撑杆12a、12b以及一第二驱动装置13,其中该第一驱动装置11设于该本体10的底部;该多个支撑杆12a、12b与该第一驱动装置11相连接,并向上延伸,且该多个支撑杆12a、12b包括有至少一第一支撑杆12a以及至少一第二支撑杆12b,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支撑杆12a、12b为两第一支撑杆12a及两第二支撑杆12b,该多个支撑杆12a、12b呈间隔设置,且该两第一支撑杆12a与该两第二支撑杆12b分别呈对角设置,而形成一矩形分布,其中,各第一支撑杆12a于靠近底部的一侧设有一下螺纹部120a,各第二支撑杆12b于靠近顶部的一侧设有一上螺纹部120b;该第二驱动装置13设于该本体10的顶部,与该多个支撑杆12a、12b相连接,并位于该第一驱动装置11上方。

如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驱动装置11包括有四个基座110、一第一驱动马达111、一变速机构112、一第一驱动轮113、至少一第一从动轮114、一第一传动件115以及一第一惰轮116,其中各基座110与其中一支撑杆12a、12b相连接,使各支撑杆12a、12b能在相对应基座110中转动;该变速机构112与该第一驱动马达111相连接,且该第一驱动轮113与该变速机构112相连接,使该驱动马达111产生的驱动力能带动该第一驱动轮113转动;该两第一从动轮114与该两第一支撑杆12a相固接,并进一步通过该第一传动件115而与该第一驱动轮113相连接,因此,该第一驱动轮113转动时,该两第一从动轮114会相对应地转动,并带动该两第一支撑杆12a转动;再进一步,该第一惰轮116选择性地设置在靠近该第一传动件115的位置,并与该第一传动件115相抵靠;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传动件115为一链条,而该第一驱动轮113、该两第一从动轮114及该第一惰轮116分别为一链轮,而与该链条相啮合。

请参阅如图3及图5所示,该第二驱动装置13包括有一第二驱动马达131、一第二驱动轮132、两第二从动轮133、一第二传动件134以及一第二惰轮135,其中该第二驱动轮132与该第二驱动马达131的驱动轴相固接,而受该第二驱动马达131所带动;该两第二从动轮133与该两第二支撑杆12b相固接,并进一步通过该第二传动件134而与该第二驱动轮132相连接,因此,当该第二驱动马达131作动时,该两第二从动轮133能带动该两第二支撑杆12b转动;进一步,该第二惰轮135选择性地设置在靠近该第二传动件134的位置,而与该第二传动件134相抵靠;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传动件134为一正时皮带,而该第二驱动轮132与该两第二从动轮133分别为一皮带轮,而与该正时皮带相啮合。

请参阅如图1至图3所示,该下压合组件20为一下压合块,其与该多个支撑杆12a、12b套设结合,该下压合组件20设有至少一第一滑动块21,该至少一第一滑动块21与该至少一第一支撑杆12a相结合,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下压合组件20设有两第一滑动块21,且各第一滑动块21能滑动地套设于其中一第一支撑杆12a的下螺纹部120a,使各第一支撑杆12a与相对应第一滑动块21形成相配合的螺杆与滑块,因此,通过该两第一滑动块21,当该两第一支撑杆12a受到该第一驱动装置11的带动而进行转动时,该下压合组件20能上、下移动。

该上压合组件30包括有一座体301、一上压合块302、至少一第二滑动块31以及一压力计32,该座体301与该多个支撑杆12a、12b套设结合;该上压合块302与该座体301相连接,而位于该座体301与该下压合组件20之间;该至少一第二滑动块31与该至少一第二支撑杆12b相结合,且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该上压合组件30设有两第二滑动块31,且各第二滑动块31能滑动地套设于其中一第二支撑杆12b的上螺纹部120b,使各第二支撑杆12b与相对应第二滑动块31形成相配合的螺杆与滑块,因此,通过该两第二滑动块31,当该两第二支撑杆12b受到该第二驱动装置13的带动而进行转动时,该上压合组件30能上、下移动;该压力计32结合于该上压合块302远离该下压合组件20的一侧,且位于该上压合块302与该座体301之间,而能在该上压合块302与该下压合组件20压合时量测压力值。

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工作人员能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合机进行小吨数(300吨以下)的压合作业,在操作时,如图6所示,可通过对该第一驱动马达111及该第二驱动马达131进行控制,由此使该下压合组件20向上移动,并使该上压合组件30向下移动,而与该下压合组件20共同行进整个行程,并完成压合作业,由此提高作业效率,其中该上压合组件30的移动距离大于该下压合组件20的移动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压合作业的行程为500毫米(mm;millimeter),在作动时,该下压合组件20向上移动50毫米,而上压合组件30向下移动450毫米,由此,除了能缩短移动时间,通过协调该下压合组件20与该上压合组件30的作动,也能精准控制压合的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改进现有压合机作业耗时的缺点,由此提供一种能提高作业效率的压合机;此外,该上压合组件30的座体301与上压合块302的组合相比于将该上压合块302直接与该多个支撑杆12a、12b相结合,能增加该上压合组件30的质量,由此提供更大的机构强度(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均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