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137发布日期:2019-11-12 21: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VC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PVC管材经挤出成型后需要使用牵引机来牵引输出,现有技术中的牵引设备中,在对PVC管材进行牵引输出时每次只能输送一根PVC管材,这样牵引设备的工作效率低下,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牵引设备中,同时使用两组牵引部件来对两根PVC管材同时进行牵引输出,这样两组牵引部件的总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能同时对多根PVC管材进行牵引输出,且能节省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下传送部件,上传送部件包括水平且纵向布置的上主动辊与多个相同的上从动辊,上从动辊与上主动辊相平行,上主动辊与多个上从动辊间缠绕有水平上传送带,上传送带表面一周从前到后固定套设有多个相同且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限位管套,上限位管套整个外表面呈向内凹陷的半圆弧形,上主动辊由上驱动件驱动转动,下传送部件包括下主动辊、多个下从动辊、下传送带、下限位管套与下驱动件,上限位管套与对应下限位管套间形成相应PVC管材的运输通道,运输时各PVC管材分别处于相应运输通道内,且各PVC管材的中心线沿水平且横向布置,而且上、下主动辊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下传送部件高度不变,上传送部件通过升降部件相对下传送部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下主动辊与多个下从动辊的前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下前立板,下前立板左、右端处的地面上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前、右前立杆,下前立板左端与左前立杆右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前立板右端与右前立杆左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主动辊以及多个下从动辊前端的转轴均与下前立板转动连接;下主动辊与多个下从动辊的后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下后立板,下后立板左、右端处的地面上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后、右后立杆,下后立板左端与左后立杆右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后立板右端与右后立杆左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主动辊以及多个下从动辊后端的转轴均与下后立板转动连接;

上主动辊与多个上从动辊的前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前立板,上前立板左、右端处对称固定有竖直且向外突出的左前、右前凸起块,左前立杆右侧面中上部、右前立杆左侧面中上部处对称设有竖直且开口向外并与相应凸起块相配合的左前、右前滑槽,左前凸起块处于左前滑槽内且左前凸起块沿左前滑槽上下滑动,右前凸起块处于右前滑槽内且右前凸起块沿右前滑槽上下滑动;上主动辊与多个上从动辊的后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后立板,上后立板左、右端处对称固定有竖直且向外突出的左后、右后凸起块,左后立杆右侧面中上部、右后立杆左侧面中上部处对称设有竖直且开口向外并与相应凸起块相配合的左后、右后滑槽,左后凸起块处于左后滑槽内且左后凸起块沿左后滑槽上下滑动,右后凸起块处于右后滑槽内且右后凸起块沿右后滑槽上下滑动;上前立板以及上后立板通过升降部件实现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升降部件包括设置于左前立杆右侧面上部处且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左前气缸,左前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于上前立板顶面左部位置处,左前气缸缸体固定于左前立杆右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右前立杆左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右前气缸,右前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于上前立板顶面右部位置处,右前气缸缸体固定于右前立杆左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左后立杆右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左后气缸,左后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于上后立板顶面左部位置处,左后气缸缸体固定于左后立杆右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右后立杆左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右后气缸,右后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于上后立板顶面右部位置处,右后气缸缸体固定于右后立杆左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同时启动且同时关闭并且各活塞杆伸缩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上驱动件包括固定于上后立板左部处的上电机,上电机的输出轴水平且纵向布置,上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上小齿轮,上主动辊后端的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上小齿轮相啮合的上大齿轮,上主动辊后端的转轴与各上从动辊后端的转轴上缠绕有水平且横向布置的上皮带,且上皮带处于上后立板后方处。

进一步地,下驱动件包括固定于下后立板左部处的下电机,下电机的输出轴水平且纵向布置,下电机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下小齿轮,下主动辊后端的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下小齿轮相啮合的下大齿轮,下主动辊后端的转轴与各下从动辊后端的转轴上缠绕有水平且横向布置的下皮带,且下皮带处于下后立板后方处。

进一步地,上主动辊与相邻上从动辊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等于各相邻上从动辊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下主动辊与相邻下从动辊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等于各相邻下从动辊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

工作原理:根据PVC管材的直径来调整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的竖直间距,具体操作为同时启动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上前立板在左前气缸活塞杆、右前气缸活塞杆的带动下沿着左前滑槽、右前滑槽上下滑动,上后立板在左后气缸活塞杆、右后气缸活塞杆的带动下沿着左后滑槽、右后滑槽上下滑动,这样上传送带相对下传送带发生上下竖直移动,进而使得上传送带、下传送带之间的竖直间距与PVC管材的直径相适配,然后同时关闭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并同时打开上电机与下电机,这样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各PVC管材分别处于各上限位管套与相应下限位管套间形成的相应运输通道内,进而各PVC管材同时被牵引输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下传送部件,上传送部件包括水平且纵向布置的上主动辊与多个相同的上从动辊,上从动辊与上主动辊相平行,上主动辊与多个上从动辊间缠绕有水平上传送带,上传送带表面一周从前到后固定套设有多个相同且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限位管套,上限位管套整个外表面呈向内凹陷的半圆弧形,下传送部件包括下主动辊、多个下从动辊、下传送带、下限位管套与下驱动件,上限位管套与对应下限位管套间形成相应PVC管材的运输通道,而且上、下主动辊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这样在调整好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的竖直间距后,同时打开上电机与下电机,这样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各PVC管材分别处于各上限位管套与相应下限位管套间形成的相应运输通道内,进而各PVC管材同时被牵引输送,从而能同时对多根PVC管材进行牵引输出,且上限位管套与对应下限位管套间形成的运输通道能对相应PVC管材进行限位,而且由于在对多根PVC管材进行牵引输出的过程中,只需要一条上传送带与一条下传送带来实现,这样只需要两部电机就能完成对多根PVC管材的牵引输出工作,因而能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传送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传送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下传送部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上主动辊,2、上从动辊,3、上传送带,4、上限位管套,5、下主动辊,6、下从动辊,7、下传送带,8、下限位管套,9、下前立板,10、左前立杆,11、右前立杆,12、下后立板,13、左后立杆,14、右后立杆,15、上前立板,16、左前凸起块,17、右前凸起块,18、左前滑槽,19、右前滑槽,20、上后立板,21、左后凸起块,22、右后凸起块,23、左后滑槽,24、右后滑槽,25、左前气缸活塞杆,26、右前气缸活塞杆,27、左后气缸活塞杆,28、右后气缸活塞杆,29、左前气缸缸体,30、右前气缸缸体,31、上电机,32、上小齿轮,33、上大齿轮,34、上皮带,35、下电机,36、下小齿轮,37、下大齿轮,38、下皮带,39、PVC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PVC管材加工用牵引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上、下传送部件,上传送部件包括水平且纵向布置的上主动辊1与多个相同的上从动辊2,上从动辊2与上主动辊1相平行,上主动辊1与多个上从动辊2间缠绕有水平上传送带3,上传送带3表面一周从前到后固定套设有多个相同且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限位管套4,上限位管套4整个外表面呈向内凹陷的半圆弧形,上主动辊1由上驱动件驱动转动,下传送部件包括下主动辊5、多个下从动辊6、下传送带7、下限位管套8与下驱动件,上限位管套4与对应下限位管套8间形成相应PVC管材39的运输通道,运输时各PVC管材39分别处于相应运输通道内,且各PVC管材39的中心线沿水平且横向布置,而且上、下主动辊5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下传送部件高度不变,上传送部件通过升降部件相对下传送部件上下移动。

其中,下主动辊5与多个下从动辊6的前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下前立板9,下前立板9左、右端处的地面上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前立杆10、右前立杆11,下前立板9左端与左前立杆10右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前立板9右端与右前立杆11左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主动辊5以及多个下从动辊6前端的转轴均与下前立板9转动连接;下主动辊5与多个下从动辊6的后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下后立板12,下后立板12左、右端处的地面上对称固定有竖直的左后立杆13、右后立杆14,下后立板12左端与左后立杆13右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后立板12右端与右后立杆14左侧面相应位置固定连接,下主动辊5以及多个下从动辊6后端的转轴均与下后立板12转动连接;

上主动辊1与多个上从动辊2的前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前立板15,上前立板15左、右端处对称固定有竖直且向外突出的左前凸起块16、右前凸起块17,左前立杆10右侧面中上部、右前立杆11左侧面中上部处对称设有竖直且开口向外并与相应凸起块相配合的左前滑槽18、右前滑槽19,左前凸起块16处于左前滑槽18内且左前凸起块16沿左前滑槽18上下滑动,右前凸起块17处于右前滑槽19内且右前凸起块17沿右前滑槽19上下滑动;上主动辊1与多个上从动辊2的后端的转轴处设有竖直且正投影沿水平并横向布置的上后立板20,上后立板20左、右端处对称固定有竖直且向外突出的左后凸起块21、右后凸起块22,左后立杆13右侧面中上部、右后立杆14左侧面中上部处对称设有竖直且开口向外并与相应凸起块相配合的左后滑槽23、右后滑槽24,左后凸起块21处于左后滑槽23内且左后凸起块21沿左后滑槽23上下滑动,右后凸起块22处于右后滑槽24内且右后凸起块22沿右后滑槽24上下滑动;上前立板15以及上后立板20通过升降部件实现上下移动。

其中,升降部件包括设置于左前立杆10右侧面上部处且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左前气缸,左前气缸活塞杆25下端固定于上前立板15顶面左部位置处,左前气缸缸体29固定于左前立杆10右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右前立杆11左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右前气缸,右前气缸活塞杆26下端固定于上前立板15顶面右部位置处,右前气缸缸体30固定于右前立杆11左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左后立杆13右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左后气缸,左后气缸活塞杆27下端固定于上后立板20顶面左部位置处,左后气缸缸体固定于左后立杆13右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右后立杆14左侧面上部处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下的右后气缸,右后气缸活塞杆28下端固定于上后立板20顶面右部位置处,右后气缸缸体固定于右后立杆14左侧面上部相应位置处,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同时启动且同时关闭并且各活塞杆伸缩长度相等。

其中,上驱动件包括固定于上后立板20左部处的上电机31,上电机31的输出轴水平且纵向布置,上电机31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上小齿轮32,上主动辊1后端的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上小齿轮32相啮合的上大齿轮33,上主动辊1后端的转轴与各上从动辊2后端的转轴上缠绕有水平且横向布置的上皮带34,且上皮带34处于上后立板20后方处;下驱动件包括固定于下后立板12左部处的下电机35,下电机35的输出轴水平且纵向布置,下电机35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下小齿轮36,下主动辊5后端的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下小齿轮36相啮合的下大齿轮37,下主动辊5后端的转轴与各下从动辊6后端的转轴上缠绕有水平且横向布置的下皮带38,且下皮带38处于下后立板12后方处。

其中,上主动辊1与相邻上从动辊2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等于各相邻上从动辊2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下主动辊5与相邻下从动辊6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等于各相邻下从动辊6之间水平且横向的间距。

工作原理:根据PVC管材39的直径来调整上传送带3与下传送带7之间的竖直间距,具体操作为同时启动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上前立板15在左前气缸活塞杆25、右前气缸活塞杆26的带动下沿着左前滑槽18、右前滑槽19上下滑动,上后立板20在左后气缸活塞杆27、右后气缸活塞杆28的带动下沿着左后滑槽23、右后滑槽24上下滑动,这样上传送带3相对下传送带7发生上下竖直移动,进而使得上传送带3、下传送带7之间的竖直间距与PVC管材39的直径相适配,然后同时关闭左前气缸、右前气缸、左后气缸与右后气缸,并同时打开上电机31与下电机35,这样上传送带3与下传送带7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率相同,各PVC管材39分别处于各上限位管套4与相应下限位管套8间形成的相应运输通道内,进而各PVC管材39同时被牵引输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