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7241发布日期:2021-02-20 12:2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分流疏模具流道流柱都是90度角设置,塑料熔体流动方向是左右流道,塑料熔体从左右流道拼合,这种方式容易出现熔接痕,管材加工扩口部位容易开裂,而现有模具结构,通过调机难以解决熔接痕和开裂现象,从而导致模具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包括外环结构、中环结构、内环结构和流道口,所述外环结构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中环结构,所述中环结构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内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和内环结构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环结构的厚度为外环结构的厚度的1.2倍,所述中环结构的外侧开设有设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包括a侧面、b侧面、c侧面和d侧面,所述a侧面和c侧面均呈圆弧形设置,且a侧面和c侧面与内环结构的内侧面为同轴心设置,所述a侧面和c侧面直接连接有b侧面和d侧面,所述b侧面与内环结构的底端面的夹角为85度。
[0006]
优选的,所述外环结构、中环结构和内环结构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流道口的数量为5个,且流道口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的内侧。
[0008]
优选的,所述流道口的数量为6个,且流道口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的内侧。
[0009]
优选的,所述流道口的数量为7个,且流道口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的内侧。
[0010]
优选的,所述流道口的数量为8个,且流道口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的内侧。
[0011]
优选的,所述a侧面与b侧面的夹角、b侧面与c侧面的夹角、c侧面与d侧面和d侧面与a侧面的夹角均呈圆角设置。
[0012]
优选的,所述外环结构的一侧面、中环结构的一侧面和内环结构的一侧面呈平行设置,所述外环结构的均另一侧面、中环结构的另一侧面和内环结构的另一侧面均呈平行设置。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发明中,通过对流道口的b侧面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从直流变成旋转流动,从而使得塑料熔体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正视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外环结构、2-中环结构、3-内环结构、4-流道口、5-a侧面、6-b侧面、7-c侧面、8-d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0]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包括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内环结构3和流道口4,外环结构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中环结构2,中环结构2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内环结构3,外环结构1和内环结构3的厚度相等,中环结构2的厚度为外环结构1的厚度的1.2倍,中环结构2的外侧开设有设有流道口4,流道口4包括a侧面401、b侧面402、c侧面403和d侧面404,a侧面401和c侧面403均呈圆弧形设置,且a侧面401和c侧面403与内环结构3的内侧面为同轴心设置,a侧面401和c侧面403直接连接有b侧面402和d侧面404,b侧面与内环结构3的底端面的夹角为85度,通过对流道口的b侧面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从直流变成旋转流动,从而使得塑料熔体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
[0021]
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和内环结构3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这种设置有效的增强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流道口4的数量为5个,且流道口4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2的内侧,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分成多条细流进行流动,便于进行较好的融合,a侧面401与b侧面402的夹角、b侧面402与c侧面403的夹角、c侧面403与d侧面404和d侧面404与a侧面401的夹角均呈圆角设置,这种使得塑料熔体的外侧较为圆润,便于进行融合,外环结构1的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一侧面呈平行设置,外环结构1的均另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另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另一侧面均呈平行设置,这种设置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受塑料熔体冲力的力较为平衡,从而保证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2]
实施例2: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包括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内环结构3和流道口4,外环结构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中环结构2,中环结构2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内环结构3,外环结构1和内环结构3的厚度相等,中环结构2的厚度为外环结构1的厚度的1.2倍,中环结构2的外侧开设有设有流道口4,流道口4包括a侧面401、b侧面402、c侧面403和d侧面404,a侧面401和c侧面403均呈圆弧形设置,且a侧面401和c侧面403与内环结构3的内侧面为同轴心设置,a侧面401和c侧面403直接连接有b侧面402和d侧面404,b侧面与内环结构3的底端面的夹角为85度,通过对流道口的b侧面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从直流变成旋转流动,从而使得塑料熔体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
[0024]
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和内环结构3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这种设置有效的增强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流道口4的数量为6个,且流道口4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2的内侧,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分成多条细流进行流动,便于进行较好的融合,a侧面401与b侧面402的夹角、b侧面402与c侧面403的夹角、c侧面403与d侧面404和d侧面404与a侧面401的夹角均呈圆角设置,这种使得塑料熔体的外侧较为圆润,便于进行融合,外环结构1的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一侧面呈平行设置,外环结构1的均另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另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另一侧面均呈平行设置,这种设置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受塑料熔
体冲力的力较为平衡,从而保证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5]
实施例3: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包括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内环结构3和流道口4,外环结构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中环结构2,中环结构2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内环结构3,外环结构1和内环结构3的厚度相等,中环结构2的厚度为外环结构1的厚度的1.2倍,中环结构2的外侧开设有设有流道口4,流道口4包括a侧面401、b侧面402、c侧面403和d侧面404,a侧面401和c侧面403均呈圆弧形设置,且a侧面401和c侧面403与内环结构3的内侧面为同轴心设置,a侧面401和c侧面403直接连接有b侧面402和d侧面404,b侧面与内环结构3的底端面的夹角为85度,通过对流道口的b侧面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从直流变成旋转流动,从而使得塑料熔体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
[0027]
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和内环结构3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这种设置有效的增强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流道口4的数量为7个,且流道口4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2的内侧,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分成多条细流进行流动,便于进行较好的融合,a侧面401与b侧面402的夹角、b侧面402与c侧面403的夹角、c侧面403与d侧面404和d侧面404与a侧面401的夹角均呈圆角设置,这种使得塑料熔体的外侧较为圆润,便于进行融合,外环结构1的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一侧面呈平行设置,外环结构1的均另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另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另一侧面均呈平行设置,这种设置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受塑料熔体冲力的力较为平衡,从而保证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8]
实施例4: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
一种分流疏模具机构,包括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内环结构3和流道口4,外环结构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中环结构2,中环结构2的内侧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呈同轴心设置的内环结构3,外环结构1和内环结构3的厚度相等,中环结构2的厚度为外环结构1的厚度的1.2倍,中环结构2的外侧开设有设有流道口4,流道口4包括a侧面401、b侧面402、c侧面403和d侧面404,a侧面401和c侧面403均呈圆弧形设置,且a侧面401和c侧面403与内环结构3的内侧面为同轴心设置,a侧面401和c侧面403直接连接有b侧面402和d侧面404,b侧面与内环结构3的底端面的夹角为85度,通过对流道口的b侧面的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从直流变成旋转流动,从而使得塑料熔体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
[0030]
外环结构1、中环结构2和内环结构3呈一体浇筑成型设置,这种设置有效的增强了该结构的整体强度,流道口4的数量为8个,且流道口4均匀的开设有在中环结构2的内侧,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塑料熔体分成多条细流进行流动,便于进行较好的融合,a侧面401与b侧面402的夹角、b侧面402与c侧面403的夹角、c侧面403与d侧面404和d侧面404与a侧面401的夹角均呈圆角设置,这种使得塑料熔体的外侧较为圆润,便于进行融合,外环结构1的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一侧面呈平行设置,外环结构1的均另一侧面、中环结构2的另一侧面和内环结构3的另一侧面均呈平行设置,这种设置保证了该装置整体受塑料熔体冲力的力较为平衡,从而保证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0031]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
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