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1272发布日期:2021-01-15 11:3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机厂以及消费者对整车驾驶和乘坐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等也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提高乘用车舒适性以及质量可靠性,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座椅作为乘用车内重要的人机交互部件,给驾驶员和乘客的感受最为直接。座椅的舒适性,需要内部各个部件的合理设计及质量保证。座椅吊紧型条是乘用车座椅内部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为保持座椅长时间乘坐而靠背始终舒适、不塌陷,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座椅吊紧型条做保证。

当前用的座椅吊紧型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塑料圆柱杆中夹住一块无纺布,其制造方法一般是在挤塑成型塑料圆柱杆时,在塑料未凝固之前直接把无纺布也夹在其中。另一种是使用钢丝条,在外部包覆一层塑料,再用无纺布将其包在里面,其制造方法一般是在钢丝外部通过挤塑成型包覆一层塑料,冷却凝固后,在无纺布上喷涂胶水,将带塑料的钢丝放上去,对折无纺布,粘贴,胶水凝固后形成产品;使用塑料圆柱杆,中间夹住一块无纺布的汽车吊紧型条,在实际应用中,寿命较短,当使用时间比较长之后,塑料圆柱杆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汽车吊紧型条整体变弯曲,表现在座椅上就是靠背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感受,降低座椅寿命;使用钢丝、塑料包覆、外加无纺布包覆形成的汽车吊紧型条,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寿命和可靠性较高,但是加工过程一般需要通过喷胶设备向无纺布上喷涂胶水进行加工制造,喷胶设备精密度较高,价格高昂,使得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产品价格增加,同时,喷胶设备需要预热、中途补充胶水原料等,且长时间使用可能出现喷胶口部分堵塞等问题,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生产装置,包括拢导向部、成型导向部、定型导向部、高温处理部、冷却处理部和承载部;

所述拢导向部包括第一固定底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上板、固定孔、第一操作端、第一连接杆、第一移动中板、移动上板、移动下板、第一转轴、第一移动轮上部、第一移动轮下部、固定上板、固定下板、第二转轴、第一固定轮上部、第一固定轮下部、第一移动轮中线和第一固定轮中线;

所述成型导向部包括第三立板、固定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多个v形导向结构;

所述定型导向部包括第四立板、第二操作端、第二连接杆、第二移动中板、第一移动后板、第一移动前板、第二移动轮、第一固定后板、第一固定前板、第二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中线;

所述高温处理部和冷却处理部均包括第二固定底板、第五立板、第三操作端、第三连接杆、第三移动中板、上加热部固定板、上加热部、第三移动轮、第二移动前板、第二移动后板、下加热部固定板、下加热部、第三固定轮、第二固定前板和第二固定后板;

所述冷却处理部还包括上制冷部和下制冷部;

所述承载部包括承载板、承载框架和固定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拢导向部、成型导向部、定型导向部、高温处理部和冷却处理部依次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上表面,如图11所示,承载部与放置面通过螺栓固定,从而经固定脚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地面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底板通过固定孔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上,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底部均与第一固定底板固定连接、顶部与上板固定连接,上板与第一移动中板连接处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长度大于第一移动中板,第一移动中板可以在矩形孔内左右滑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是螺纹杆,另一端是光杆,螺纹杆部分与上板侧壁螺纹连接且端部与第一操作端固定连接,光杆部分末端嵌入第一移动中板中且呈可转动的连接,移动上板和移动下板将第一移动中板夹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移动上板下表面与固定上板上表面以及第一移动中板上表面接触,移动下板与固定上板下表面以及第一移动中板下表面接触;移动上板和移动下板之间夹的并不紧,处于较松驰的状态,因此,移动上板、第一移动中板、移动下板组成的共同体可以一起左右移动,第一移动中板起导向作用,移动上板和移动下板起限位和支撑作用,旋转第一操作端时,由于螺纹配合,第一连接杆实现左右移动,并可带动上述共同体一起左右移动,原理上等同于丝杆螺母机构,故可根据无纺布厚度,提前调节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距离,第一转轴穿过移动下板的中间孔,通过轴承与第一移动中板可转动的连接,第一移动轮上部和第一移动轮下部共同组成移动轮整体,其与第一转轴下部固定连接,第一移动轮中线是第一移动轮中间的呈凹槽状的一圈,固定上板和固定下板的连接与前述类似,不过中间没有了第一移动中板,而是空的方孔,且二者的边缘上下夹紧了上板,因此安装好后,在装置工作过程中不可调节位置,装置静止时可以调节左右位置,重新紧固连接;第二转轴与固定上板和固定下板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固定轮上部和第一固定轮下部共同组成固定轮整体,其与第二转轴下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轮中线是固定轮中间的呈凹槽状的一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与承载板固定连接,第三立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第三立板和固定板,起到增加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v形导向结构设置为多个,依次排开,v形开口由大到小,最终成为细长的u字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立板底部与承载板固定连接,第二操作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螺纹杆部分与第四立板上部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光杆部分嵌入第二移动中板且可转动的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与承载板固定连接,第五立板与第二固定底板固定连接,第三操作端、第三连接杆、第三移动中板、第三移动轮、第二移动前板和第二移动后板的连接与拢导向部同理,上加热部固定板与第三移动中板的上部固定连接,上加热部与上加热部固定板的下部固定连接,下加热部固定板与第五立板上的腰型孔固定连接,在装置静止时,也可以调节上下高度,下加热部与下加热部固定板的上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取消掉价格高昂的喷胶设备,将预处理过的表面附着有固体胶层的无纺布,和校直与热处理过、且包覆塑料的钢丝条,通过机械定位、导向、压制成型,再通过加热和冷却方式实现胶合,最终成型产品的装置,该装置工作可靠性高,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能够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生产优质的乘用车座椅吊紧型条,为企业降本增效,为用户提供更长久舒适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合拢导向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合拢导向部侧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导向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导向部背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导向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型导向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处理部和冷却处理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处理部和冷却处理部侧角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处理部和冷却处理部背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产品(a)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产品(b)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100拢导向部、1101第一固定底板、1102第一立板、1103第二立板、1104上板、1105固定孔、1106第一操作端、1107第一连接杆、1108第一移动中板、1109移动上板、1110移动下板、1111第一转轴、1112第一移动轮上部、1113第一移动轮下部、1114固定上板、1115固定下板、1116第二转轴、1117第一固定轮上部、1118第一固定轮下部、1119第一移动轮中线、1120第一固定轮中线、1200成型导向部、1201第三立板、1202固定板、1203第一加强筋、1204第二加强筋、1205v形导向结构、1300定型导向部、1301第四立板、1302第二操作端、1303第二连接杆、1304第二移动中板、1305第一移动后板、1306第一移动前板、1307第二移动轮、1308第一固定后板、1309第一固定前板、1310第二固定轮、1311第二固定轮中线、1400高温处理部、1401第二固定底板、1402第五立板、1403第三操作端、1404第三连接杆、1405第三移动中板、1406上加热部固定板、1407上加热部、1408第三移动轮、1409第二移动前板、1410第二移动后板、1411下加热部固定板、1412下加热部、1413第三固定轮、1414第二固定前板、1415第二固定后板、1500冷却处理部、1507上制冷部、1512下制冷部、1600承载部、1601承载板、1602承载框架、1603固定脚、001塑料圆柱杆、002第一无纺布、003钢丝条、004挤塑包覆的塑料层、005第二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生产装置,包括拢导向部1100、成型导向部1200、定型导向部1300、高温处理部1400、冷却处理部1500和承载部1600;

所述拢导向部1100包括第一固定底板1101、第一立板1102、第二立板1103、上板1104、固定孔1105、第一操作端1106、第一连接杆1107、第一移动中板1108、移动上板1109、移动下板1110、第一转轴1111、第一移动轮上部1112、第一移动轮下部1113、固定上板1114、固定下板1115、第二转轴1116、第一固定轮上部1117、第一固定轮下部1118、第一移动轮中线1119和第一固定轮中线1120;

所述成型导向部1200包括第三立板1201、固定板1202、第一加强筋1203、第二加强筋1204和多个v形导向结构1205;

所述定型导向部1300包括第四立板1301、第二操作端1302、第二连接杆1303、第二移动中板1304、第一移动后板1305、第一移动前板1306、第二移动轮1307、第一固定后板1308、第一固定前板1309、第二固定轮1310和第二固定轮中线1311;

所述高温处理部1400和冷却处理部1500均包括第二固定底板1401、第五立板1402、第三操作端1403、第三连接杆1404、第三移动中板1405、上加热部固定板1406、上加热部1407、第三移动轮1408、第二移动前板1409、第二移动后板1410、下加热部固定板1411、下加热部1412、第三固定轮1413、第二固定前板1414和第二固定后板1415;

所述冷却处理部1500还包括上制冷部1507和下制冷部1512;

所述承载部1600包括承载板1601、承载框架1602和固定脚1603;

其他:

如图12: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产品包括塑料圆柱杆001和第一无纺布002;

如图13:另一种汽车座椅吊紧型条产品包括钢丝条003、挤塑包覆的塑料层004和第二无纺布005。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拢导向部1100、成型导向部1200、定型导向部1300、高温处理部1400和冷却处理部1500依次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601上表面,如图11所示,承载部1600与放置面通过螺栓固定,从而经固定脚1603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底板1101通过固定孔1105固定设置于承载板1601上,第一立板1102和第二立板1103底部均与第一固定底板1101固定连接、顶部与上板1104固定连接,上板1104与第一移动中板1108连接处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长度大于第一移动中板1108,第一移动中板1108可以在矩形孔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接杆1107一端是螺纹杆,另一端是光杆,螺纹杆部分与上板1104侧壁螺纹连接且端部与第一操作端1106固定连接,光杆部分末端嵌入第一移动中板1108中且呈可转动的连接,移动上板1109和移动下板1110将第一移动中板1108夹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移动上板1109下表面与固定上板1114上表面以及第一移动中板1108上表面接触,移动下板1110与固定上板1114下表面以及第一移动中板1108下表面接触;移动上板1109和移动下板1110之间夹的并不紧,处于较松驰的状态,因此,移动上板1109、第一移动中板1108、移动下板1110组成的共同体可以一起左右移动,第一移动中板1108起导向作用,移动上板1109和移动下板1110起限位和支撑作用,旋转第一操作端1106时,由于螺纹配合,第一连接杆1107实现左右移动,并可带动上述共同体一起左右移动,原理上等同于丝杆螺母机构,故可根据无纺布厚度,提前调节移动轮和固定轮之间的距离,第一转轴1111穿过移动下板1110的中间孔,通过轴承与第一移动中板1108可转动的连接,第一移动轮上部1112和第一移动轮下部1113共同组成移动轮整体,其与第一转轴1111下部固定连接,第一移动轮中线1119是第一移动轮中间的呈凹槽状的一圈,固定上板1114和固定下板1115的连接与前述类似,不过中间没有了第一移动中板1108,而是空的方孔,且二者的边缘上下夹紧了上板1104,因此安装好后,在装置工作过程中不可调节位置,装置静止时可以调节左右位置,重新紧固连接;第二转轴1116与固定上板1114和固定下板1115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固定轮上部1117和第一固定轮下部1118共同组成固定轮整体,其与第二转轴1116下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轮中线1120是固定轮中间的呈凹槽状的一圈,所述固定板1202与承载板1601固定连接,第三立板1201与固定板1202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1203和第二加强筋1204连接第三立板1201和固定板1202,起到增加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v形导向结构1205设置为多个,依次排开,v形开口由大到小,最终成为细长的u字形,所述第四立板1301底部与承载板1601固定连接,第二操作端1302与第二连接杆130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303的螺纹杆部分与第四立板1301上部螺纹连接,第二连接杆1303的光杆部分嵌入第二移动中板1304且可转动的连接,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401与承载板1601固定连接,第五立板1402与第二固定底板1401固定连接,第三操作端1403、第三连接杆1404、第三移动中板1405、第三移动轮1408、第二移动前板1409和第二移动后板1410的连接与拢导向部1100同理,上加热部固定板1406与第三移动中板1405的上部固定连接,上加热部1407与上加热部固定板1406的下部固定连接,下加热部固定板1411与第五立板1402上的腰型孔固定连接,在装置静止时,也可以调节上下高度,下加热部1412与下加热部固定板1411的上部固定连接。

如图1-13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该装置工作时,已经处理好的表面带有固体胶层的无纺布,和包覆好塑料层的钢丝经过定位后输送过来,进入拢导向部1100(由于前一工艺环节有定位和输送装置,后一工艺环节有牵引装置,因此在本装置中可以不设置额外的电驱动力及设备,无纺布和钢丝条依旧可以被运输通过该装置);

无纺布从移动轮和固定轮的中间通过,摩擦力带动移动轮和固定轮同时转动,无纺布经过时,被第一移动轮上部1112和第一固定轮上部1117夹住的部分和被第一移动轮下部1113和第一固定轮下部1118夹住的部分是对称的,钢丝条从第一移动轮中线1119和第一固定轮中线1120中间的空隙中经过,即完成了把钢丝条和无纺布定位到一起的操作;随后无纺布和钢丝条共同前进,经过成型导向部1200,钢丝条沿着v形导向结构1205的v字形的内底部前进,无纺布条被开口逐渐变小的v字形慢慢压扁,对折,将钢丝条包裹在内部,其截面成一个细长的u字形,钢丝条在最底部,u字两边以及底部包裹钢丝条的都是无纺布;随后组合成u字形的无纺布和钢丝条进入定型导向部1300,无纺布被第二移动轮1307和第二固定轮1310挤压在中间,钢丝条部分及外部包裹的无纺布则经过第二固定轮中线1311,不会被挤压变形;从定型导向部1300已经形成座椅吊紧型条的产品模样,随后进入高温处理部1400,被第三移动轮1408和第三固定轮1413夹紧且无纺布从其中间通过,上加热部1407和下加热部1412内的加热元件工作,持续加热,通过热传导使第三移动轮1408和第三固定轮1413被加热,达到100-130摄氏度,将无纺布上的胶层融化,渗透进无纺布内,两层无纺布之间胶水相互浸透,从而使得被折叠的两层无纺布被胶水粘合在一起,钢丝条也与无纺布粘合在一起;随后进入冷却处理部1500,与上述同理,上制冷部1507和下制冷部1512进行制冷,保持1508和1513处于低温状态,把通过的高温无纺布降温冷却,胶水凝固,形成座椅吊紧型条产品;后进入下一工艺环节,进行切段和收集等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