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9284发布日期:2022-08-27 01:1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注塑件产品薄壁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如图1所示,包括斜坡面板和平面面板,并采用注塑模具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主板厚度为3mm。为了降低用料而将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壁厚降低,对于现有的模具设计,在对其进行顶出时,因汽车d柱薄壁产品壁厚较薄,容易出现顶杆顶白或者顶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机,能够将汽车d柱薄壁产品顶出,减少顶白顶印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5.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所述汽车d柱薄壁产品上具有一体连接的斜坡部和平面部,包括
6.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形成有薄壁成型腔,汽车d柱薄壁产品在所述薄壁成型腔内成型,所述薄壁成型腔具有与斜坡部和平面部对应的斜坡区和平面区;
7.其中,所述薄壁成型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斜顶机构,多个所述第一斜顶机构安装在后模板上,且多个第一斜顶机构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斜坡区的下侧边缘相对。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的模具,其用于具有一体连接的斜坡部和平面部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成型,包括前模块和后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形成薄壁成型腔,通过在薄壁成型腔的底部设置多个第一斜顶机构,多个第一斜顶机构对应设置在斜坡区的下侧边缘相对,当汽车d柱薄壁产品被顶出时,第一斜顶机构与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斜坡部的下端边缘接触呈线型或面接触,从而避免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底面受力,减少顶白顶印风险,另外,第一斜顶机构为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下端边缘提供作用力,能够相对减小该作用力的大小,进一步避免了顶白顶印的风险问题,从而使汽车d柱薄壁产品能够顶出。
9.进一步的,所述斜坡区包括第一斜坡区和第二斜坡区,所述第一斜坡区与第二斜坡区呈角度设置;
10.多个第一斜顶机构与所述第一斜坡区相对设置,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斜顶机构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多个所述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斜坡区的延伸方向依次增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坡区和第二斜坡区的连接处下方设置有第二斜顶机构,所述第二斜顶机构安装在后模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平面区靠近所述斜坡区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直顶机构,所
述第一直顶够安装在所述后模具上,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直顶机构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多个所述第二间距沿所述平面部靠近所述斜坡区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依次减小。
13.进一步的,平面区靠近所述斜坡区的一侧下方至少设有一个第二直顶机构,所述第二直顶机构与第一斜坡区和第二斜坡区的连接处位置相对。
14.进一步的,所述平面区的中部下方局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第三斜顶机构。
15.进一步的,所述平面区下方设有多个第三直顶机构,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安装在后模板上,且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环绕所述凸部设置。
16.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于所述平面区的边缘对应设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如上述的模具。
1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9.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形状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模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21.图3是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3.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5.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 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7.现有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如图1所示,包括斜坡面板和平面面板,并采用注塑模具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主板厚度为3mm。为了降低用料而将汽车d柱薄壁产品的壁厚降低,对于现有的模具设计,在对其进行顶出时,因汽车d柱薄壁产品壁厚较薄,容易出现顶杆顶白或者顶印的问题。
28.因此,本实用新型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调整模具的结构。
29.在本实施例中,以成型如图1所示形状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产品为例。
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薄壁成型的模具,所述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上具有一体连接的斜坡部101和平面部102,包括
31.前模板1和后模板2,所述前模板1和后模板2之间形成有薄壁成型腔,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在所述薄壁成型腔内成型,所述薄壁成型腔具有与斜坡部 101和平面部102对应的斜坡区201和平面区202;
32.其中,所述薄壁成型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多个所述第一斜顶机构11安装在后模板2上,且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斜坡区201的下侧边缘相对。
3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薄壁成型的模具,其用于具有一体连接的斜坡部101和平面部102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薄壁成型,包括前模块和后模板2,前模板1和后模板2之间形成薄壁成型腔,通过在薄壁成型腔的底部设置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对应设置在斜坡区 201的下侧边缘相对,当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被顶出时,第一斜顶机构11与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斜坡部101的下端边缘接触呈线型或面接触,从而避免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底面受力,减少顶白顶印风险,另外,第一斜顶机构11为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下端边缘提供作用力,能够相对减小该作用力的大小,进一步避免了顶白顶印的风险问题,从而使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薄壁能够顶出。
34.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被顶出时,第一斜顶机构11与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斜坡部101的下端边缘接触呈线型或面接触,相对于将第一斜顶机构11置于斜坡区201的下方,避免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底面受力,减少在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未完全冷却前,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容易受外力变形而顶白顶印的风险,另外,第一斜顶机构11为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 的下端边缘提供作用力,相对于第一斜顶机构11置于斜坡区201的下方,从而避免了第一斜顶机构11与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底部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从而使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向上推动时,在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收到向上顶出的力相同的条件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斜顶机构11所提供力的大小较小,从而避免了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顶白顶印的风险。
3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斜坡区201包括第一斜坡区2011和第二斜坡区2012,相对的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斜坡部101包括第一斜坡部1011 和第二斜坡部1012,所述所述第一斜坡区2011与第二斜坡区2012呈角度设置,且第一斜坡区2011和第二斜坡区2012的连接处为弧形平缓过渡;
36.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与所述第一斜坡区2011相对设置,为了使第一斜顶机构11工作时使第一斜坡部1011下端边缘的各点受力均匀,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斜顶机构1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多个所述第一间距沿所述第二斜坡区2012 的延伸方向依次增大。
37.由于第一斜坡区2011和第二斜坡区2012的连接处为弧形平缓过渡,则第一斜坡区2011靠近第二斜坡区2012的一侧呈弧形并且相对于第二斜坡区2012 反向弧形延伸并逐渐趋于直线,为了保证第一斜顶机构11的顶部与第一斜顶部的接触面积相等或等比例,因此设置该第一间距。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顶机构11设置有4个,则其间对应第一间距分别为间距l1、间距l2、间距l3,其大小关系为:l1<l2<l3。
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第一斜坡部1011和第二斜坡部1012 的连接处底部受力不足而导致第一斜坡部1011被顶出时拉扯第二斜坡部1012 产生痕印,所述第一斜坡区2011和第二斜坡区2012的连接处下方设置有第二斜顶机构12,所述第二斜顶机构12安装在后模板2上,通过第二斜顶机构12 提供作用力将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第一斜坡部1011和第二斜坡部1012的连接处顶出。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平面区202靠近所述斜坡区201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直顶机构21,所述第一直顶机构21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上,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直顶机构2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多个所述第二间距沿所述平面部102靠近所述斜坡区201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依次减小。
41.第一直顶机构21与第一斜顶机构11相互对应,为了使汽车d柱薄壁产品 100的第一斜坡部1011上各个部位被顶出时受力均匀,所述第二间距沿所述平面部102靠近所述斜坡区201的一侧的延伸方向依次减小,即多个第一直顶机构21的安装位置与多个第一斜顶机构11的安装位置呈旋转对称设置。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平面区202靠近所述斜坡区201的一侧下方至少设有一个第二直顶机构22,该第二直顶机构22与所述第二斜顶机构12的设置位置相对,所述第二直顶机构22与第一斜坡区2011和第二斜坡区2012的连接处位置相对,用于避免第一斜坡部1011和第二斜坡部1012的连接处的顶部受力不足而导致第一斜坡部1011被顶出时拉扯第二斜坡部1012产生痕印。
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平面区202的中部下方局部具有凸部,该凸部用于应对所述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中的局部镂空区域成型,为了避免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局部镂空区域边缘顶出时被拉扯变形,因而在所述凸部上设置第三斜顶机构13,第三斜顶机构13安装在后模板2上。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平面区202对应成型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 的平面部102,进一步防止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局部镂空区域边缘被顶出变形,所述平面区202下方设有多个第三直顶机构23,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23 安装在后模板2上,且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23环绕所述凸部设置。
45.而且,多个所述第三直顶机构23设置在所述平面区202的边缘,其目的避免汽车d柱薄壁产品100的底部顶出受力,而出现顶白顶印。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如上述的模具,因所述注塑机包括所述模具,因此该注塑机具有本方案的模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4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