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913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烹调蒸汽发生器、有效利用余热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蒸是烹调中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当遇到蒸的需时较长时,及时补充水分是重要的步骤,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如图1所述,通过加热器1’加热蒸汽缸2’里的水,并通过蒸汽管21’向上输出蒸汽,并通过加水器3’往蒸汽缸2’随时补充水分,显然这种方式会使蒸汽缸2’在加热后散发大量热量,造成浪费,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在蒸汽缸2’四周覆盖隔热材料 5’,但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会造成新的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新的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烹调蒸汽余热的处理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设置在加热器上的蒸汽缸,蒸汽缸上设置有蒸汽管,蒸汽缸外设置有加水器,所述蒸汽缸外设置有能覆盖蒸汽缸四周的补水缸,补水缸与加水器、补水缸和蒸汽缸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蒸汽缸加热后从外壁放出的热就传进补水缸里,并循环回到蒸汽缸,使热量不被浪费。[0006]为了保证蒸汽缸能方便及时地得到补充水,所述加水器包括水箱、水箱里的水龙头,控制水龙头的开关,与开关连接的浮球。[0007]为了进一步收集利用蒸汽缸散发的热量,所述补水缸包括覆盖蒸汽缸下部的下补水缸和覆盖蒸汽缸上部的顶盖补水缸,该顶盖补水缸与下补水缸之间设置有连接管。[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覆盖蒸汽缸四周的补水缸的设计,实现蒸汽缸余热循环利用,改变原来依赖隔热材料的做法,既有效利用热量,节约了能源,也降低散出的多余热量,有利于维护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图1是原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缸和补水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2、图3。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1,设置在加热器1上的蒸汽缸2,蒸汽缸2上设置有蒸汽管21,蒸汽缸2外设置有加水器3,所述蒸汽缸2 外设置有覆盖在蒸汽缸2四周的补水缸4,补水缸4与加水器3、补水缸4和蒸汽缸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蒸汽缸2加热后从外壁放出的热就传进补水缸4里,并循环回到蒸汽缸2,使热量不被浪费。[0014]所述加水器3包括水箱31、水箱31里的水龙头32,控制水龙头32的开关装置33, 与开关装置33连接的浮球34,当蒸汽缸2里的水不足时,水箱31会相应补充水,通过浮球 34即可监控水箱31里的水位,从而自动打开水龙头32加水。[0015]所述补水缸4包括覆盖蒸汽缸2下部的下补水缸41和覆盖蒸汽缸2上部的顶盖补水缸42,该下补水缸41与顶盖补水缸4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43,下补水缸41与顶盖补水缸42的设计既能更有效的利用蒸汽缸2余热,也便于安装拆卸。[0016]在实际使用时,蒸汽缸2里的水经过加热器1加热变成蒸汽从蒸汽管21输出,同时其产生的热量就传到补水缸4被补水缸4里的水吸收,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蒸汽缸2里水位降低,需要从补水缸4补充水,补水缸4的水位下降时水箱31的水位也随之下降并使浮球34位置下降,从而控制水龙头32加水。[0017]该实用新型通过覆盖蒸汽缸2四周的补水缸4的设计,实现蒸汽缸2余热循环利用,改变原来依赖隔热材料的做法,既有效利用热量,节约了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1 ),设置在加热器(1)上的蒸汽缸(2),蒸汽缸(2)上设置有蒸汽管(21),蒸汽缸(2)外设置有加水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缸(2)外设置有覆盖在蒸汽缸(2)四周的补水缸(4),补水缸(4)与加水器(3)、补水缸(4)和蒸汽缸(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器(3)包括水箱(31)、水箱(31)里的水龙头(32),控制水龙头(32)的开关装置(33),与开关装置(33 )连接的浮球(34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缸(4)包括覆盖蒸汽缸(2)下部的下补水缸(41)和覆盖蒸汽缸(2)上部的顶盖补水缸 (42 ),该下补水缸(41)与顶盖补水缸(42 )之间设置有连接管(4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利用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设置在加热器上的蒸汽缸,蒸汽缸上设置有蒸汽管,蒸汽缸外设置有加水器,所述蒸汽缸外设置有能覆盖蒸汽缸四周的补水缸,补水缸与加水器、补水缸和蒸汽缸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该装置通过覆盖蒸汽缸四周的补水缸的设计,实现蒸汽缸余热循环利用,改变原来依赖隔热材料的做法,既有效利用热量,节约了能源,也降低散出的多余热量,有利于维护装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F22B37/00GK202274478SQ2011203529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运宇, 罗玉基 申请人:李运宇, 罗玉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