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型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和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15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层型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和致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层型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和致冷系统。
本文使用的术语“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分别指

图1的上侧和下侧、左手侧和右手侧,术语“前侧”指同一图的平面的前侧,而术语“后侧”指所述平面的后侧。但是,使用术语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是为了方便,并且这些术语也可以用于与上述相反的关系。此外,流体入口和出口可以反过来使用。
背景技术
用作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的传统分层型热交换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的集管设置在交换器的上侧和下侧之一上,而另一种的集管同时设置在上侧和下侧。
传统的热交换器包括例如多个中间板,每个中间板在其一侧设置有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和集管形成凹口部分,该形成凹口部分比该部分(的中间板)更厚并与中间板的上侧和下侧中的至少一侧连续。每个集管形成凹口部分有一个形成在它的底壁上的流体通道孔。将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相应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与扁平管连通的集管。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端板。
对于上述分层型热交换器,将流体从集管均匀地分配到各扁平管是重要的。例如通过调整扁平管的数量均匀地分割流体。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问题是不能充分均匀地分割流体或者是牺牲对流体的通道阻力而获得均匀的流体分流。
由于这一原因,当这种分层型热交换器用作汽车空调用的蒸发器时,产生冷却效率不足的问题。此外,当这种分层型热交换器被用作蒸发器以提供一个致冷系统时,因为蒸发器不能通过它的使致冷剂完全扩散,所以所述致冷系统有总效率不足的问题,其中,所述致冷系统包括一个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一个冷凝压缩致冷剂的冷凝器、一个使从经过的冷凝致冷剂减少压力的压力降低装置,和一个蒸发来自于压力降低装置的致冷剂以使该最终致冷剂返回到压缩机的蒸发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层型热交换器,其中,允许致冷剂从集管中流出并以均匀分割的分流进入扁平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其中,允许致冷剂从集管中流出并以均匀分割的分流进入扁平管并且因而提高致冷剂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包含一个分层型热交换器而提高了总效率的致冷系统,在所述分层型热交换器中,致冷剂可以从集管中流出并以均匀分割的分流进入扁平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层型热交换器,所述分层型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结构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结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和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侧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侧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侧和后侧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分层型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里的入口孔和出口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在本发明的分层型热交换器中,通过流体扩散部分调整从上侧集管到扁平管中的流体分流,从而获得均匀的流体分流以实现对热交换效率的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分层型热交换器有例如以下通孔。
两个通孔之一可以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或者两个通孔都可以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例如,可以首先为流体入口通孔设置扩散部分,并且如果因此达到了要求的水平,则只有入口通孔设置有扩散部分,但是当要求较高的效率时,也为流体出口通孔设置流体扩散部分。在两个孔均由扩散部分覆盖时,所述流体扩散部分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流体扩散部分可以设置在每个通孔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流量和下半部分的流量因而变得不对称,由此可以得到更好的扩散效果。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球形表面。于是流体沿各种方向包括朝上和朝下流出小孔,由此可以实现改善的扩散效果。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盘形。这确保在端板上形成流体扩散部分的工作较便利。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一个覆盖所述孔的周缘部分的环形部分。于是所述通孔可能有一个喷嘴形的中心部分。因而可以单独调整中心部分的流体流量和周缘部分的流体流量。这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并产生较好的扩散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侧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侧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侧和后侧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分层型蒸发器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里的两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在汽车空调用的本发明的分层型蒸发器中,通过流体扩散部分调整从上侧集管到扁平管中的流体分流,从而获得均匀的流体分流以实现冷却效率的大大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冷系统,所述致冷系统包括一个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一个冷凝压缩致冷剂的冷凝器、一个使经过的冷凝致冷剂减少压力的压力降低装置,和一个蒸发来自于压力降低装置的致冷剂以使该最终致冷剂返回到压缩机的具有致冷剂扩散功能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并列安装在一起成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侧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侧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侧和后侧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致冷系统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里的两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在本发明的致冷系统中,通过流体扩散部分调整蒸发器中从上侧集管到扁平管中的流体分流,从而使整个系统获得均匀的流体分流以实现效率的大大提高。
汽车空调用的本发明的分层型蒸发器和本发明致冷系统有例如以下通孔。
两个通孔之一可以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或者两个通孔都可以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例如,可以首先为流体入口通孔设置扩散部分,并且如果因此达到了要求的水平,则只有入口通孔设置有扩散部分,但是当要求较高的效率时,也为流体出口通孔设置流体扩散部分。在两个孔均由扩散部分覆盖时,所述流体扩散部分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
流体扩散部分可以设置在每个通孔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流量和下半部分的流量因而变得不对称,由此可以得到更好的扩散效果。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球形表面。于是流体沿各种方向包括朝上和朝下流出小孔,由此可以改善扩散效果。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盘形。这确保在端板上形成流体扩散部分的工作较便利。
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通孔可以是圆形的,而流体扩散部分为一个覆盖所述孔的周缘部分的环形部分。于是所述通孔可能有一个喷嘴式的中心部分。因而可以单独调整中心部分的流体流量和周缘部分的流体流量。这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并产生较好的扩散效果。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一个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一种装置(分层型热交换器或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的主视图。
图2是一个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包括本发明的装置的端板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4是一个部分断开并示出本发明的装置的放大的局部侧主视图。
图5包括一个端板的放大的局部视图,该端板是用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变型示例。
图6包括一个端板的放大的局部视图,该端板是用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另一变型示例。
图7包括一个端板的放大的局部视图,该端板仍然是用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另一变型示例。
图8是一个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装置中的致冷剂的液流通道的整体布置的流程图。
图9是一个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系统的构造的结构框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分层型热交换器的实施例。附图示出用于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的本发明。
分层型蒸发器1由铝(包括一种铝合金)制成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2和设置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外侧的端板20、30。从正面观察,所述蒸发器1通常是矩形的。
每个中间板2在它的一侧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杯形突起部分13、15,所述突起部分形成在每个中间板的上端和下端并且在所述突起部分里分别有集管凹口3、5。板2在它的高度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一个凸出部分14,在所述凸出部分里有一个与集管凹口3、5连续的管槽4。所述管槽4由一个设置在管槽中心的垂直拉长延伸的分隔脊6分成前侧和后侧两部分。
形状均为一个朝前或朝后拉长的圆的致冷剂通道孔8a、8b、9a和9b形成于中间板2上端和下端的前侧和后侧杯形突起部分13、13、15、15的外部端里。所有中间板2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3、4、5与紧邻的另一个中间板的相应的凹口相对以因此形成并排设置的前侧和后侧扁平管11和分别连通扁平管11的上端和下端的前侧和后侧、上侧和下侧集管10、12。一个内翅片17封入每个扁平管11里。一个波状翅片18置于每对邻近的扁平管11、11之间或置于每个端板20或30和与该端板相邻的侧扁平管11之间。
一个致冷剂入口通孔27形成于左端板20的后侧里并靠近左端板的上端,而一个致冷剂出口通孔28形成于同一端板20的前侧里并靠近该端板的上端。一个从侧面看通常是矩形的铝质凸缘40连接到左侧板20的上端部分的外表面上。一个管端连接块50在一个朝后向下倾斜的位置连接到所述凸缘40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块50设置有一个致冷剂入口管插口54和一个致冷剂出口管插口55。
如图3和图4以一个放大比例所示,形成于左端板20里的所述致冷剂入口孔27由一个形状为半球面板的致冷剂扩散部分60覆盖,所述致冷剂扩散部分朝致冷剂的进入方向隆起并有均匀分布的小孔60a。
沿着蒸发器的从左到右的方向,即横向,位于蒸发器1的进入其它并置的中间板2间的中间部位的中间板2的后侧上侧集管凹口3的底壁没有形成致冷剂通道孔。凹口3有一个将后侧上侧集管10a分成左和右两部分的分隔壁16。
在蒸发器的右半部分,每个中间板2的前侧和后侧集管凹口3、3通过一个连通通道19保持彼此连通。这允许致冷剂从后侧上侧集管10a的右半部分流经过这些通道19进入前侧上侧集管10b的右半部分。
在所述分层型蒸发器1的组件中,中间板2和左端面及右端板20、30由铝质钎焊板件制成,而内翅片17、波状翅片18、凸缘40和管端连接块50由铝制成。通过与制造具有致冷剂通道孔8a、8b的中间板2相同的方法制造设置有致冷剂扩散部分60的侧板20。
通过装配其所有元件并且例如在真空里一起钎焊所述组件制造所述蒸发器1。
致冷剂以下面将参考图8说明的方式流经分层型蒸发器1。从一个致冷剂入口管(未示出)经过所述连接块50的一个致冷剂入口通道51、42和所述凸缘40流出后,所述致冷剂经过左端板20里的入口孔27流入后侧上侧集管10a的左端。所述致冷剂流经后侧上侧集管10a的左半部分直到流体撞在位于蒸发器1的横向中部的中间板2的分隔壁16上,同时致冷剂沿着与后侧上侧集管10a连通的后侧扁平管11a向下流动以到达后侧下侧集管12a的左半部分。所述致冷剂进一步流入后侧下侧集管12a的右半部分并向上流经多个与后侧下侧集管12a的右半部分连通的后侧扁平管11a以到达后侧上侧集管10a的右半部分内。在所述蒸发器1的右半部分,每个中间板2的前侧和后侧集管凹口3、3通过所述通道19保持彼此连通,以使致冷剂从后侧上侧集管10a的右半部分流出并经过这些连通通道19到达前侧上侧集管10b的右半部分并且又沿着多个与前侧上侧集管10b连通的前侧扁平管11b流动以到达前侧下侧集管12b的右半部分。所述致冷剂然后流入前侧下侧集管12b的左半部分,并向上流经多个与前侧下侧集管12b的左半部分连通的前侧扁平管11b以到达前侧上侧集管10b的左半部分,并从左端板20里的出口孔28中排出以经过一个致冷剂出口通道52到达外部。
因为致冷剂以上述方式流动,所以致冷剂以最大数量流入位置与入口孔27最靠近的扁平管11a并且容易在重力的影响下以不均匀分割的分流流经分层型蒸发器1。但是,根据本发明,有小孔60a并覆盖致冷剂入口孔27的半球形致冷剂扩散部分60致使致冷剂被迫沿与球形表面垂直的各个方向流出,因而允许致冷剂以均匀分割的分流流出后侧上侧集管10a流入后侧扁平管11a。
如图1所示,例如,使用15对中间板2,并且所述分隔壁16设置在中间板2的中间对提供的后侧上侧集管部分10a里(见图2),结果致冷剂曲折地流经蒸发器1的整个内部并从出口管中流出到达外部。
另一方面,空气流(空气)从前侧向后流经邻近的扁平管11、11之间及每个端板20、30和邻近端板的扁平管之间的间隔-其中波状翅片18设置在各自的间隔里-以实现致冷剂和经过中间板2的壁及经过波状翅片18的空气之间高效率的热交换有效。
使用所述分层型蒸发器1,可以通过致冷剂扩散部分60的形状和该扩散部分的小孔60a的数目调整从后侧上侧集管10a流入后侧扁平管11a里的致冷剂分流。这可以产生均匀的致冷剂分流以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
因此,可以对致冷剂扩散部分的形状进行各种改变以产生均匀的致冷剂分流,图5至图7示出这样的示例。
图5示出一个致冷剂扩散部分61,该部分通过去掉图3中所示的半球面形致冷剂扩散部分60的上半部分而成形。因此,致冷剂入口圆形孔27由四分之一球面形的所述致冷剂扩散部分61覆盖,该扩散部分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61a并朝致冷剂的进入方向隆起。该扩散部分61允许致冷剂被迫以较大的流率从入口孔27的上半部分流出并以较小的流率从入口孔的下半部分朝各个方向流出,同时允许全部致冷剂以均匀的分流从后侧上侧集管10a流出进入后侧扁平管11a。
图6示出一个覆盖圆形入口孔27的下半部分的致冷剂扩散部分62。该扩散部分62是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62a的半盘形。所述致冷剂扩散部分62允许致冷剂被迫使以同一方向流出小孔62a。由于各小孔62a之间位置上的差别,被迫使流出各个小孔62a的致冷剂部分到达的最大距离不同。作为一个整体,允许致冷剂以均匀分流从后侧上侧集管10a流入后侧扁平管11a。
图7示出一个具有小孔63a并覆盖致冷剂入口圆形孔27的外周缘部分的环形致冷剂扩散部分63。所述入口孔27有一个喷嘴形的位于入口孔中心的致冷剂入口部分29。根据本实施例,致冷剂被迫使以较大的流率流出入口部分29并且大致朝同一方向流出周缘部分里的小孔63a。由于各小孔63a之间的位置差别,流出各个小孔63a的致冷剂部分到达的最大距离不同。作为一个整体,允许致冷剂以均匀分流从后侧上侧集管10a流出进入后侧扁平管11a。
上述各实施例仅限于那些有一个为入口孔27设置的致冷剂扩散部分60、61、62或63的入口孔,然而致冷剂出口孔28也同样可以设置一个具有小孔60a、61a、62a或63a的致冷剂扩散部分60、61、62或63。简单地说,如果致冷剂入口孔27和出口孔28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致冷剂扩散部分60、61、62或63,便可以使致冷剂均匀分割地流动。小孔60a、61a、62a或6 3a当然可以均匀分布,但是也可以不均匀设置或可以直径不同。
所说明的分层型蒸发器1是中间板2在其上侧和下侧都有集管10、12的类型,但是,本发明的分层型蒸发器1也可以是每个中间板2只在其上侧和下侧之一有集管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分层型热交换器不仅用作汽车用空调用蒸发器,还同样用于油冷却器、后冷却器、散热器等。
根据本发明的分层型热交换器还可以用作一种构成致冷系统的蒸发器。图9示出这种实施例。
图9示出一种致冷系统70,它包括一个用作蒸发器71的所述分层型热交换器、一个压缩机72、冷凝器73、贮液器74、一个用作压力降低装置的膨胀阀75、温度传感管76等。
在所述致冷系统70中,气相态致冷剂由所述压缩机72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致冷剂,并被送至冷凝器73,在冷凝器里所述致冷剂通过由一个空气流或风扇冷却而转化为液相态致冷剂。所述高压液态致冷剂通过贮液器74送至膨胀阀75以猝然膨胀然后被送至蒸发器71。通过温度传感管76调节膨胀阀75的(阀门)开启程度,以致如果蒸发器71的出口处的致冷剂温度较高,则提高致冷剂的流率,而如果致冷剂冷却过度,则降低致冷剂的流率。蒸发器71中的所述致冷剂通过吸收周围的热量而转化为气相态,同时通过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而产生冷却效果,其中,致冷剂汽化以重新成为低压气态致冷剂并返回到压缩机72。在蒸发器71的内部,设置在形成于端板20里的致冷剂入口孔27和/或致冷剂出口孔28上的所述致冷剂扩散部分60、61、62或63如前述有效地扩散致冷剂以使整个系统提高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层型热交换器,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结构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所述结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由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和后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分层型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内的两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之一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均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扩散部分设置在每个通孔的下半部分。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有一个球形表面。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成盘形。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是一个覆盖所述孔的周缘部分的环形部分。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层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一个喷嘴形的中心部分。
9.一种汽车空调用的分层型蒸发器,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和后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分层型蒸发器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里的两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之一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均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扩散部分设置在每个通孔的下半部分。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有一个球形表面。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成盘形。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是一个覆盖所述孔的周缘部分的环形部分。
1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分层型蒸发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一个喷嘴形的中心部分。
17.一种致冷系统,它包括一个用于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一个用于冷凝压缩致冷剂的冷凝器、一个使经过的冷凝致冷剂减少压力的压力降低装置,和一个蒸发来自于压力降低装置的致冷剂以使该最终致冷剂返回到压缩机的具有致冷剂扩散功能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中间板和一对分别设置在板结构的左侧和右侧的端板,每个中间板有一个设置有一对前侧和后侧流体通道孔的上侧集管形成部分和一个管形成凹口部分,多个中间板安装在一起成并列层状,每个中间板的凹口部分与其紧邻的中间板的凹口部分相对以因此形成并列的扁平管和使所述扁平管互相连通的一个前上侧集管和一个后上侧集管,一个端板有一个与前和后上侧集管之一连通的流体入口通孔和一个与另一个上侧集管连通的流体出口通孔,所述致冷系统的特征在于,形成于端板里的两个通孔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个有多个小孔的流体扩散部分至少部分覆盖。
1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之一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1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通孔均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
2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扩散部分设置在每个通孔的下半部分。
2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有一个球形表面。
2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成盘形。
2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流体扩散部分覆盖的所述通孔是圆形的,并且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是一个覆盖所述孔的周缘部分的环形部分。
2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一个喷嘴形的中心部分。
全文摘要
一个端板20有一个与一个后侧集管12a连通并由一个流体扩散部分60覆盖的流体入口孔27,所述流体扩散部分成半球面板形并且有小孔60a。
文档编号F28D1/03GK1526063SQ02806449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14日
发明者东山直久 申请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