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56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元件的变形实现消音、减振及整流的机构,特别是用于对喷射式高效节能热交换装置进行消音、减振及整流的机构。
背景技术
喷射式热交换装置是一种节能效果显著、换热效率高、耗水量小的设备。它利用外部提供的蒸汽能量通过喷射、收缩、扩散等过程使蒸汽与水混合直接进行热交换,交换效率达100%,没有换热损失。同时,同质二相流向单向流转变时,在一定的状态下,可以产生压力突变,该压力激波形成的高压,可推动循环系统流体运动,降低驱动机构的配置,节电60%-80%。装置运行过程中,蒸汽不断液化成水,补充于闭式循环系统之中,耗水量很小,与传统的间接换热器相比,节水30%。因此该装置在运行中可获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其存在的问题是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和振动非常大,大大超出规定的标准,流体流动不稳定,有时会产生水力冲击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又限制了该装置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喷射式热交换装置配合使用,用于降低噪音、减小振动、改善流体流动性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补偿器、直管和柔性接头。在柔性接头的出口端还连通有弯管和消音止回阀。所述的补偿器是由金属波纹管和设置在波纹管内的导流管构成,导流管与金属波纹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靠入口端的导流管端部与波纹管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它可以由依次相互连通补偿器、直管和柔性接头构成;也可以由依次相互连通补偿器、直管、柔性接头、弯管和消音止回阀构成。后者的消音、减振效果优于前者。补偿器的金属波纹管两端连接有法兰,设置在波纹管内的导流管,靠其入口端的导流管与波纹管连接成一体,导流管的另一端为非固定端。补偿器的前端与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相连通,后端依次连接有直管、柔性接头、弯管和消音止回阀。进入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流体由两相流向单相流转变时,系统中就会产生压力突变,即产生很强的压力激波,该压力激波能使喷射式高效节能热交换装置产生很大的振动及噪音,混合流体本身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发生水力冲击现象。当流体进入补偿器后,流体从导流管后端进入与波纹管之间形成的缝隙中,受到流体的压力作用,波纹管就可能产生变形(轴向、横向变形及角位移),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起到了减振、消音和整流的作用。流体进入直管段,压力会有一定的沿途损失,流体的两相流向单相流转变更加充分,流体流动逐渐趋于稳定流动。直管的长度是根据不同型号的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确定的,选择最佳值有利于减小沿途阻力损失,可进一步降低振动和噪音。在直管后设置的柔性接头,可通过其变形(轴向、横向变形及角位移)吸收能量,起到缓冲作用。在柔性接头后连接的弯管、消音止回阀,方便安装和防止流体反向流动,不会产生振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该机构,可以降低因二相流向单向流混合转变时产生的振动、噪音和压力激波,经检测,系统中的振动、噪音低于规定的国家环保标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是由依次相互连接的补偿器(1)、直管(2)、可曲挠双球柔性接头(3)、弯管(4)和消音止回阀(5)构成,各部件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补偿器是由金属波纹管(6)和设在其内的导流管(9)组成,金属波纹管两端设有直管过渡段,直管过度段的两端连接法兰盘(8),分别与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出口法兰和直管法兰相连接,导流管与波纹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靠入口端的导流管端部与波纹管焊接成一体,出口端的导流管为自由端。补偿器的金属波纹管的外部可设有支撑架(7)。
权利要求1.一种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补偿器、直管和柔性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柔性接头的出口端还连通有弯管和消音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器是由金属波纹管和设置在波纹管内的导流管构成,导流管与金属波纹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靠入口端的导流管端部与波纹管连接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消音、减振及整流机构,它由依次相互连通的补偿器、直管、柔性接头、弯管和消音止回阀构成。补偿器是由金属波纹管和设置在波纹管内导流管构成,导流管与金属波纹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靠入口端的导流管端部与波纹管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喷射式热交换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该机构,可以降低因二相流向单向流混合转变时产生的振动、噪音和压力激波,经检测,系统中的振动、噪音低于规定的国家环保标准。
文档编号F28C3/06GK2793662SQ20052009073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0日
发明者张达, 谷维忠, 王世湖 申请人:大连应达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