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80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尤其涉及一种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对垃圾的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并将占用大量的土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西班牙发生的垃圾堆山体松动、滑移并严重污染海滨的严重事件,便是对人类发出的一次警告。可以说,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垃圾焚烧是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自行研制的医疗垃圾焚烧炉技术已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系列化、标准化、定型化的成熟产品。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看好垃圾处理行业的前景,纷纷研制廉价的焚烧厂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产品和技术已由固定炉排垃圾焚烧炉发展到链条式移动炉排焚烧炉,其中一些正在开发往复式垃圾焚烧炉。但是,上述焚烧炉仅以焚烧为主要目标,烟气的处理及热能回收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而无法完全满足无害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延长烟气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保证焚烧物彻底完全燃烧,避免了二噁英的产生,杜绝了二次污染的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包括一燃室、二燃室、三燃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燃室内设有蓄热球体,在蓄热球体中心贯穿一水平轴,该水平轴的两端安装于炉膛前后侧壁,在水平轴与蓄热球体之间设有轴承;在炉内壁上还设有热风入口、送风机口、引风机口和尾气出口,热风入口位于炉膛下端,送风机口和引风机口位于炉膛两侧壁且相对设置,并且三者均沿所述蓄热球体切线方向设置,尾气出口位于炉膛顶部对着所述蓄热球体的位置;所述热风入口与二燃室排风口相连,引风机口与所述一燃室送风管相连。
所述蓄热球体位于炉膛中上部位并偏向炉膛一侧,而热风入口位置在炉膛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在三燃室炉膛内设有蓄热球体,从二燃室输出的热风经热风入口进入三燃室,加热蓄热球体,而从送风机口输入的新风经蓄热球体加热后从引风机口输送到一燃室的送风管,起到加热和助燃作用,从而延长烟气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保证焚烧物彻底完全燃烧,避免了二噁英的产生,杜绝了二次污染,而且提高了热能的使用效率。
2.蓄热球体可以使二燃室输入热风和送风机口输入的新风混合得更加均匀,而沿蓄热球体切线方向设置的热风进口和送风机口通过输送热风和新风可以驱动蓄热球体转动,增加热风与球体及新风与球体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交换效率得以提高。
3.蓄热球体与水平轴采用轴承式连接,球体的旋转阻力极小。
4.蓄热球体炉膛中上部的平流层且偏向炉膛一侧,便于蓄热球体蓄热而且气体流动阻力也更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燃焚烧炉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燃室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蓄热球体与水平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燃室 2.蓄热球体 3.水平轴 4.炉膛侧壁 5.轴承6.热风入口 7.送风机口 8.引风机口 9.尾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燃焚烧炉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新型蓄热式高温余热回收和空气预热技术,在二燃室基础上增加了带有蓄热式高温余热回收装置的三燃室。三燃室炉膛内采用独特的设计工艺,在适当位置增加一旋转蓄热球体,这样从二燃室来的850℃~1100℃高温烟气在三燃室富氧燃烧,并在引风机的作用下持续吹扫蓄热球体,球体温度迅速升上至1100℃~1300℃,储存大量热能,我们在三燃室适当位置增加送风机送入新风,新风吹扫蓄热体吸收大量热能,使三燃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650℃左右。同时,新风被加热成550℃~650℃的高温空气,高温空气作为一燃室的送风和热解介质,可以使一燃室内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高温下的热解。由于改进了三燃室的内部结构,实现了高温余热回收,并延长了烟气在三燃室炉膛内的停留时间,空气预热能使焚烧物在一燃室进行高温热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一燃室助燃系统的能耗,从而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本专利工艺流程为垃圾经收集后被贮存在垃圾负压贮存坑内,固废负压仓里产生的废液进入废液罐收集后经过雾化装置喷入回转窑内进行焚烧,产生的沼气和其它气体送入二燃室里进行处理。固体废弃物进入垃圾自动分拣系统,在计算机全自动控制下,垃圾被分成三类高热值的适合焚烧处理的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和建筑垃圾。
适合焚烧处理的垃圾被分拣出来后进入自动进料装置传输到一燃室,一燃室内的温度在650℃-800℃之间,在窑内实现欠氧焙烧。燃烧不是充分,这样在形成的烟气就含有大量的未全部燃烧的可燃物质,烟气通过烟气通道进入二燃室,进行更进一步的充分燃烧,二燃室的温度在850℃-1100℃之间,二次燃烧可以达到分解有害气体的目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根据处理物质的不同,有害成分多,不易分解的烟气物质进入三燃室进行更加充分彻底的富氧裂解焚烧,使烟气中的可燃物彻底燃烧,不易分解的有害气体也在高温下裂解成细微粉尘、炭氢化合物等气体,PCDF与PCDD(二噁英)被完全破坏。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尾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燃室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蓄热球体与水平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包括一燃室、二燃室、三燃室1,在所述三燃室1内设有蓄热球体2,在蓄热球体2中心贯穿一水平轴3,该水平轴3的两端安装于炉膛前后侧壁4,在水平轴3与蓄热球体2之间设有轴承5;在炉内壁上还设有热风入口6、送风机口7、引风机口8和尾气出口9,热风入口6位于炉膛下端,送风机口7和引风机口8位于炉膛两侧壁且相对设置,并且三者均沿所述蓄热球体2切线方向设置,尾气出口9位于炉膛顶部对着所述蓄热球体2的位置;所述热风入口6与二燃室排风口相连,引风机口8与所述一燃室送风管相连。所述蓄热球体2位于炉膛中上部位并偏向炉膛一侧,而热风入口6位置在炉膛另一侧。
在三燃室内的旋转蓄热球体2上。球体采用具有很好的传热效果的特殊空心耐火轻质材料,根据三燃室炉膛内径的大小,设计相匹配的蓄热球,球体位置是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计算,固定在炉膛内中上部位的气体平流区,偏向炉体一侧,有利于球体的旋转。由内膛水平轴(高温耐火材质)来保证球体不与炉内膛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及避免不规则的运转,保证球体可以灵活的按照设定方向和轨迹运转。球体与水平轴采用轴承式连接,球体的旋转阻力极小。从二燃室出来的热风和鼓风机送的新风成一定角度沿旋转蓄热球体切线方向吹入,我们控制两个方向的风压,使得刚好能够推动蓄热球按照一定的速度自转。起到导流和传热的作用,通过控制尾气处理部分的引风机和二燃室的送风机风速,使大部分的高温烟气依照切线指示方向运行。这样既保证了烟气的滞留时间,又可以使烟气通过充分滞留焚烧处理后进入尾气处理系统。
沿切线方向输出的高温烟气由引风机导气管将热风送入一次燃烧室内,实现了对一燃室炉膛的预热和升温,使固体废弃物在一次燃烧室内实现了热解,引风机的热风从一燃室的炉膛送风管吹入,形成上旋涡流,这样会对焚烧物起到了搅拌和混合的目的,增加了热接触的面积,缩短了物料的自燃时间。这样通过有效的热能回收,既节约了一燃室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热效率,又提高了垃圾焚烧处理的灰化程度,减少了自动出灰装置的运行负荷,焚烧后产生的烟气在二燃室内进行充分的燃烧处理。
通过采用这种三燃室的烟气停留方法从而保证烟气的停留时间大于3秒。使烟气往复循环燃烧,减少了尾气处理的运行负荷,改进了一燃室的内部燃烧结构,使得一燃室对固体废弃物热解充分,升温快,燃烧充分彻底,灰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采用三燃室烟气停留技术及一燃室的热解方式不仅保证了烟气的滞留时间≥3秒,独特的三燃室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烟气在炉膛内停留时间短的难题,而且提高了热能的使用效率,做到了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一燃室的热解技术工艺大大减少了因为需要大量助燃所需要的能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3)烟气往复循环燃烧,保证了焚烧处理效果,减容比高,灰化效果明显。
(4)系统采用可组合或可独立的处理方式,可根据焚烧物品的特点做到合理的系统配比组合去运转,做到了在保证焚烧效果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整个焚烧系统的运行费用和各个单元部分的运行处理负荷。
(5)三次焚烧处理工艺,保证了烟气处理的彻底和焚化,减轻了尾气处理系统的负荷,降低了尾气处理量。减少了因尾气设施更换维修带来的各项成本。保证了尾气排放及其他相关指标达到了欧洲最高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包括一燃室、二燃室、三燃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燃室内设有蓄热球体,在蓄热球体中心贯穿一水平轴,该水平轴的两端安装于炉膛前后侧壁,在水平轴与蓄热球体之间设有轴承;在炉内壁上还设有热风入口、送风机口、引风机口和尾气出口,热风入口位于炉膛下端,送风机口和引风机口位于炉膛两侧壁且相对设置,并且三者均沿所述蓄热球体切线方向设置,尾气出口位于炉膛顶部对着所述蓄热球体的位置;所述热风入口与二燃室排风口相连,引风机口与所述一燃室送风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球体位于炉膛中上部位并偏向炉膛一侧,而热风入口位置在炉膛另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烧炉烟气停留分解装置,其包括一燃室、二燃室、三燃室,在所述三燃室内设有蓄热球体,在蓄热球体中心贯穿一水平轴,该水平轴的两端安装于炉膛前后侧壁,在水平轴与蓄热球体之间设有轴承;在炉内壁上还设有热风入口、送风机口、引风机口和尾气出口,热风入口位于炉膛下端,送风机口和引风机口位于炉膛两侧壁且相对设置,并且三者均沿所述蓄热球体切线方向设置,尾气出口位于炉膛顶部对着所述蓄热球体的位置;所述热风入口与二燃室排风口相连,引风机口与所述一燃室送风管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延长烟气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保证焚烧物彻底完全燃烧,避免了二噁英的产生,杜绝了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F23G5/44GK2821405SQ20052011442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吴桐 申请人:吴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