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度油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017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黏度油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
技术背景 近年来,我国海域相继发现若干油田储有大量高黏度稠油可供开采。海上油田开 采需要注汽锅炉,注汽锅炉将产生的高压蒸汽注入地下油层为热采提供热源,注汽锅炉的 燃料必需用本油田的高黏度稠油。海上平台的注汽锅炉不同于陆上设备,对海上平台注汽 锅炉的重量尺寸限制特别严格,因而要求配置的燃烧器能达到火焰尺寸小和燃烧稳定、完 全,以满足锅炉的炉膛的要求。油燃烧器主要由喷油器和调风器两部分组成。现有喷油器一般采用机械雾化式、 转杯式喷油器和蒸汽雾化式。调风器一般采用旋流式和平流式两种。目前这样结构的燃烧 器的火焰尺寸大,不能满足海上油田注汽锅炉炉膛小、热负荷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燃烧器上的喷油器一般采用机械雾化式、转杯 式喷油器和蒸汽雾化式,燃烧器的火焰尺寸大,不能用于海上平台注汽锅炉的问题,提供一 种高黏度油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由喷油器和调风器组成,调风器由调风器本体、旋流器、稳燃 器、切向风门、轴向风门和中心管组成,中心管的输出端设置在调风器本体的内腔中,旋流 器设置在调风器本体的外壁上,且旋流器与调风器本体的内腔相通,稳燃器固装在中心管 的输出端上,切向风门设置在旋流器的外圈上,轴向风门设置在调风器本体的输入端的外 圈上,喷油器的输出端设置在中心管内,所述喷油器1由喷油气座、燃油管、蒸汽管、螺纹接 头、压紧螺母、多孔分油板、雾化片、蒸汽盘、燃油接管和雾化介质接管组成,喷油气座的上 端设有第一燃油孔,喷油气座的下端设有第一雾化介质孔,喷油气座的侧端面分别设有与 第一燃油孔相通的第二燃油孔和与第一雾化介质孔相通的第二雾化介质孔,燃油管的输入 端与第二燃油孔连接,蒸汽管的输入端与第二雾化介质孔连接,螺纹接头的输入端同时与 燃油管和蒸汽管的输出端连接,螺纹接头上设有与蒸汽管的内腔相通的蒸汽腔,螺纹接头 上设有与燃油管的内腔相通的燃油腔,螺纹接头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与燃油腔相通的第一 环形槽,多孔分油板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槽,多孔分油板的输入端端面上均布设 有数个与第二环形槽相通的第一通孔,多孔分油板的输入端与螺纹接头的输出端连接,且 第一通孔与第一环形槽相通,雾化片的输入端端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槽,雾化片的轴心处设 有中心孔,雾化片的输入端端面上位于第三环形槽与中心孔之间均布设有数个第一切向 槽,每个第一切向槽与中心孔对应的一端与中心孔相通,每个第一切向槽与第三环形槽对 应的一端与第三环形槽相通,雾化片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槽,第四环形槽的底面 上设有第五环形槽,中心孔与第五环形槽之间形成凸缘,第四环形槽的底面上均布设有数 个第二切向槽,每个第二切向槽与第五环形槽对应的一端与第五环形槽相通,雾化片的输入端与多孔分油板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三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正对,蒸汽盘的轴心处设有 蒸汽通孔,蒸汽通孔的内径大于凸缘的外径,蒸汽盘的输出端端面设有锥孔,锥孔与蒸汽通 孔相通,蒸汽盘的输入端设置在雾化片上的第四环形槽中,且雾化片上的凸缘端面位于蒸 汽通孔中,压紧螺母安装在蒸汽盘、雾化片、多孔分油板和螺纹接头的组件上,且压紧螺母 与螺纹接头螺纹连接,每个第二切向槽的外端与压紧螺母的内腔相通,燃油接管与第一燃 油孔的入口连接,雾化介质接管与第一雾化介质孔的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喷油器1上设计了雾化片1-7和蒸汽 盘1-8,且在雾化片1-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分别设计了第一切向槽1-7-3和第二切向槽
1-7-6,使得喷油器1喷出的混合油具有同轴的切向气流和轴向气流,增加了调风器2出口 气流的旋流强度,通过调整切向风门2-4和轴向风门2-5的开度来调节火焰的长度,使燃油 在喷出后的最短距离内迅速着火并达到稳定燃烧,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海上平台注汽锅炉。 二、本实用新型燃烧稳定、燃烧完全,正常燃烧时不结焦不冒黑烟。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 简单、紧凑、便于操作、安全可靠、节能效果良好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黏度油燃烧器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喷油器1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图5是多孔分油板1_6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雾化片1-7和蒸汽盘1-8的连接结构主剖视图,图8是雾 化片1-7的结构主剖视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图8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 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燃烧器由喷油器 1和调风器2组成,调风器2由调风器本体2-1、旋流器2-2、稳燃器2-3、切向风门2_4、轴 向风门2-5和中心管2-6组成,中心管2-6的输出端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内腔中,旋流 器2-2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外壁上,且旋流器2-2与调风器本体2-1的内腔相通,稳燃 器2-3固装在中心管2-6的输出端上,切向风门2-4设置在旋流器2-2的外圈上,轴向风门
2-5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输入端的外圈上,喷油器1的输出端设置在中心管2-6内,喷 油器1由喷油气座1-1、燃油管1-2、蒸汽管1-3、螺纹接头1-4、压紧螺母1-5、多孔分油板 1-6、雾化片1-7、蒸汽盘1-8、燃油接管1-9和雾化介质接管1-10组成,喷油气座1_1的上端 设有第一燃油孔1-1-1,喷油气座1-1的下端设有第一雾化介质孔1-1-2,喷油气座1-1的 侧端面分别设有与第一燃油孔1-1-1相通的第二燃油孔1-1-3和与第一雾化介质孔1-1-2 相通的第二雾化介质孔1-1-4,燃油管1-2的输入端与第二燃油孔1-1-3连接,蒸汽管1-3 的输入端与第二雾化介质孔1-1-4连接,螺纹接头1-4的输入端同时与燃油管1-2和蒸汽 管1-3的输出端连接,螺纹接头1-4上设有与蒸汽管1-3的内腔相通的蒸汽腔1-4-1,螺纹 接头1-4上设有与燃油管1-2的内腔相通的燃油腔1-4-2,螺纹接头1-4的输出端端面上设 有与燃油腔1-4-2相通的第一环形槽1-4-3,多孔分油板1-6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 槽1-6-1,多孔分油板1-6的输入端端面上均布设有数个与第二环形槽1-6-1相通的第一通 孔1-6-2,多孔分油板1-6的输入端与螺纹接头1-4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通孔1-6-2与第 一环形槽1-4-3相通,雾化片1-7的输入端端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槽1-7-1,雾化片1-7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1-7-2,雾化片1-7的输入端端面上位于第三环形槽1-7-1与中心孔1-7-2 之间均布设有数个第一切向槽1-7-3,每个第一切向槽1-7-3与中心孔1-7-2对应的一端 与中心孔1-7-2相通,每个第一切向槽1-7-3与第三环形槽1-7-1对应的一端与第三环形 槽1-7-1相通,雾化片1-7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槽1-7-4,第四环形槽1-7-4的底 面上设有第五环形槽1-7-5,中心孔1-7-2与第五环形槽1-7-5之间形成凸缘1_7_7,第四 环形槽1-7-4的底面上均布设有数个第二切向槽1-7-6,每个第二切向槽1-7-6与第五环形 槽1-7-5对应的一端与第五环形槽1-7-5相通,雾化片1-7的输入端与多孔分油板1-6的 输出端连接,且第三环形槽1-7-1与第二环形槽1-6-1正对,蒸汽盘1-8的轴心处设有蒸汽 通孔1-8-1,蒸汽通孔1-8-1的内径大于凸缘1-7-7的外径,蒸汽盘1-8的输出端端面设有 锥孔1-8-2,锥孔1-8-2与蒸汽通孔1-8-1相通,蒸汽盘1_8的输入端设置在雾化片1_7上 的第四环形槽1-7-4中,且雾化片1-7上的凸缘1-7-7端面位于蒸汽通孔1-8-1中,压紧螺 母1-5安装在蒸汽盘1-8、雾化片1-7、多孔分油板1-6和螺纹接头1-4的组件上,且压紧螺 母1-5与螺纹接头1-4螺纹连接,每个第二切向槽1-7-6的外端与压紧螺母1-5的内腔相 通,燃油接管1-9与第一燃油孔1-1-1的入口连接,雾化介质接管1-10与第一雾化介质孔 1-1-2的入口连接。雾化片1-7上的第一切向槽1-7-3、第二切向槽1-7-6和蒸汽盘1_8上 的锥孔1-8-2的设计,使得燃油与雾化介质的混合油在进入锥孔1-8-2前实现了一次机械 离心雾化,在离开锥孔1-8-2时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实现二次辅助雾化,因此,使得本实用 新型具有了双流外混机械雾化功能,经二次雾化后燃油的平均颗粒度(SMD) < 50-70 μ m, 完全能满足高热负荷燃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蒸汽盘1-8上的蒸汽通 孔1-8-1的内径比雾化片1-7上的凸缘1-7-7的外径大3 5mm。这样设计为使雾化介质 与燃油混合后能顺利的进入稳燃器2-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工作原理将雾化介质管连接在雾化介质接管1-10上,燃油管连接在燃油接管1-9上,燃油通过燃油管经第二燃油孔1-1-3、燃油管1-2的内腔、燃油腔1-4-2、第一通孔 1-6-2、第二环形槽1-6-1、第三环形槽1-7-1、第一切向槽1-7-3、中心孔1_7_2进入蒸汽通 孔1-8-1,同时,雾化介质通过雾化介质管经第二雾化介质孔1-1-4、蒸汽管1-3的内腔、蒸 汽腔1-4-1进入压紧螺母1-5的内腔,再经第二切向槽1-7-6、第五环形槽1-7-5进入蒸汽 通孔1-8-1,雾化介质与燃油在蒸汽通孔1-8-1处混合后进入锥孔1-8-2,在旋转离心力作 用下获得一次雾化,混合油在离开锥孔1-8-2时即遇到来自切向风门2-4和轴向风门2-5 的风的强烈冲击获得了二次雾化。燃油压力和雾化介质压力为1.8-2.5MPa。
权利要求一种高黏度油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由喷油器(1)和调风器(2)组成,调风器(2)由调风器本体(2-1)、旋流器(2-2)、稳燃器(2-3)、切向风门(2-4)、轴向风门(2-5)和中心管(2-6)组成,中心管(2-6)的输出端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内腔中,旋流器(2-2)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外壁上,且旋流器(2-2)与调风器本体(2-1)的内腔相通,稳燃器(2-3)固装在中心管(2-6)的输出端上,切向风门(2-4)设置在旋流器(2-2)的外圈上,轴向风门(2-5)设置在调风器本体(2-1)的输入端的外圈上,喷油器(1)的输出端设置在中心管(2-6)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1)由喷油气座(1-1)、燃油管(1-2)、蒸汽管(1-3)、螺纹接头(1-4)、压紧螺母(1-5)、多孔分油板(1-6)、雾化片(1-7)、蒸汽盘(1-8)、燃油接管(1-9)和雾化介质接管(1-10)组成,喷油气座(1-1)的上端设有第一燃油孔(1-1-1),喷油气座(1-1)的下端设有第一雾化介质孔(1-1-2),喷油气座(1-1)的侧端面分别设有与第一燃油孔(1-1-1)相通的第二燃油孔(1-1-3)和与第一雾化介质孔(1-1-2)相通的第二雾化介质孔(1-1-4),燃油管(1-2)的输入端与第二燃油孔(1-1-3)连接,蒸汽管(1-3)的输入端与第二雾化介质孔(1-1-4)连接,螺纹接头(1-4)的输入端同时与燃油管(1-2)和蒸汽管(1-3)的输出端连接,螺纹接头(1-4)上设有与蒸汽管(1-3)的内腔相通的蒸汽腔(1-4-1),螺纹接头(1-4)上设有与燃油管(1-2)的内腔相通的燃油腔(1-4-2),螺纹接头(1-4)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与燃油腔(1-4-2)相通的第一环形槽(1-4-3),多孔分油板(1-6)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二环形槽(1-6-1),多孔分油板(1-6)的输入端端面上均布设有数个与第二环形槽(1-6-1)相通的第一通孔(1-6-2),多孔分油板(1-6)的输入端与螺纹接头(1-4)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通孔(1-6-2)与第一环形槽(1-4-3)相通,雾化片(1-7)的输入端端面上设有第三环形槽(1-7-1),雾化片(1-7)的轴心处设有中心孔(1-7-2),雾化片(1-7)的输入端端面上位于第三环形槽(1-7-1)与中心孔(1-7-2)之间均布设有数个第一切向槽(1-7-3),每个第一切向槽(1-7-3)与中心孔(1-7-2)对应的一端与中心孔(1-7-2)相通,每个第一切向槽(1-7-3)与第三环形槽(1-7-1)对应的一端与第三环形槽(1-7-1)相通,雾化片(1-7)的输出端端面上设有第四环形槽(1-7-4),第四环形槽(1-7-4)的底面上设有第五环形槽(1-7-5),中心孔(1-7-2)与第五环形槽(1-7-5)之间形成凸缘(1-7-7),第四环形槽(1-7-4)的底面上均布设有数个第二切向槽(1-7-6),每个第二切向槽(1-7-6)与第五环形槽(1-7-5)对应的一端与第五环形槽(1-7-5)相通,雾化片(1-7)的输入端与多孔分油板(1-6)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三环形槽(1-7-1)与第二环形槽(1-6-1)正对,蒸汽盘(1-8)的轴心处设有蒸汽通孔(1-8-1),蒸汽通孔(1-8-1)的内径大于凸缘(1-7-7)的外径,蒸汽盘(1-8)的输出端端面设有锥孔(1-8-2),锥孔(1-8-2)与蒸汽通孔(1-8-1)相通,蒸汽盘(1-8)的输入端设置在雾化片(1-7)上的第四环形槽(1-7-4)中,且雾化片(1-7)上的凸缘(1-7-7)端面位于蒸汽通孔(1-8-1)中,压紧螺母(1-5)安装在蒸汽盘(1-8)、雾化片(1-7)、多孔分油板(1-6)和螺纹接头(1-4)的组件上,且压紧螺母(1-5)与螺纹接头(1-4)螺纹连接,每个第二切向槽(1-7-6)的外端与压紧螺母(1-5)的内腔相通,燃油接管(1-9)与第一燃油孔(1-1-1)的入口连接,雾化介质接管(1-10)与第一雾化介质孔(1-1-2)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盘(1-8)上的蒸汽通 孔(1-8-1)的内径比雾化片(1-7)上的凸缘(1-7-7)的外径大3 5mm。
专利摘要高黏度油燃烧器,它涉及一种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燃烧器上的喷油器一般采用机械雾化式、转杯式喷油器和蒸汽雾化式,燃烧器的火焰尺寸大,不能用于海上平台注汽锅炉的问题。燃油通过燃油管经第二燃油孔、燃油腔、第一通孔、第二环形槽、第三环形槽、第一切向槽、中心孔进入蒸汽通孔,同时,雾化介质通过雾化介质管经第二雾化介质孔、蒸汽腔进入压紧螺母的内腔,再经第二切向槽、第五环形槽进入蒸汽通孔,雾化介质与燃油在蒸汽通孔出混合后进入锥孔,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获得一次雾化,混合油在离开锥孔时即遇到来自切向风门和轴向风门的风的强烈冲击获得了二次雾化。本实用新型用于海上平台注汽锅炉上。
文档编号F23D11/00GK201589260SQ20092027315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何兆彬, 吴国松, 孙瑜珉, 张亮, 张海龙, 陈明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