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13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主要用于污水水源的热交换。
背景技术
污水水源换热器可利用污水的低品位热能,变为较高品位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或 者为其他系统加热,亦可用于制冷。与其它能源相比,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在能源日益紧缺,节能环保产品受到广泛重视的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源热泵特别 是污水源热泵的应用,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因此,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国内 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未经处理的污水、经过简单处理的污水以及一些地表水中都可能混有固体的漂 浮物、悬浮物、水生物、砂粒等等,经常会造成换热器的堵塞、缠绕,影响正常工作。专利 文献1(CN2522803Y)涉及一种污水水源热泵用换热器,由金属壳体和换热管组成,换热 管位于壳体内部;专利文献2(CN201069339Y)涉及一种开式循环集成式污水取水换热器 组,包括杂质分离腔、排污腔、清洗腔和换热腔等,用以分离杂质并进行热交换;专利文献 3(CN101413764A)涉及一种污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套管和换热管,并设有节距式链轴除垢器 以除垢除污。专利文献1的换热器的壳程流道较小,易引起杂物堵塞、缠绕,专利文献2、3 的换热器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不易堵塞和缠绕、维修保养 方便的污水水源用热交换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壳体内,并紧贴壳体内壁。壳体是一个或者一组金属(钢管)或者非金属(玻璃钢或者其他塑料如PVC、PE 等材料)的管子。紧贴壳体内壁的换热管是一组金属管(材料可以是铜及铜合金、不锈钢 等材料等)。污水原水通过水泵流经壳程,与附着在壳内壁的换热管进行热交换,换热金属 管内为循环流动的中间介质(例如软化水、乙二醇水溶液等换热介质)。由于污水流道(即 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因而空间较宽大,可以避免污水中的杂物如头发、塑料袋等堵塞换 热管的弊病。同时,紧贴壳体内部设置换热管,可免于缠绕,换热管既可采用紧密式排列,也 可采用有一定间隙的排列方式,从而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污水 流道中换热管的量、换热效率与污水流动顺畅与否的矛盾之处。进一步改进为,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所述换热管紧贴壳体呈螺旋状分布。换热管 呈螺旋状紧密排布,增加了换热面积,中间介质流动顺畅;制造时,也较容易布设换热管。再者,所述换热管与壳体的中轴线平行。换热管为多根,两端各设1封头,其与各 根换热管连接。平行紧密排布的换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
再者,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污水出入口,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换热管的中间介质出入 口。在壳体两端分设粗大的污水出入口,并贯通整个壳体,污水自污水入口流入壳程,经过 热交换后流出污水出口,整个污水流道没有任何阻拦物,确保污水流通顺畅。此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污水流道(即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空间较宽大,便于塑 料包装物、厨余垃圾、毛发等穿过,避免堵塞。同时,换热管紧贴壳体内部可以避免缠绕。使 用时,可以采用污水流向和中间介质流向相反的热交换模式,即逆流,可以进一步增加热交 换效率。本设备也易于制造,操作、维修保养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图2所示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组装应用方式示意图;图1-4中标记示意为,1壳体,2换热管,3中间介质入口,4中间介质出口,5污水入 口,6污水出口,7封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 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和换热管2,相对于壳体中轴线, 换热管2呈螺旋形缠绕分布并紧贴壳体1内壁。壳体1一端设污水入口 5和中间介质出口 4,壳体2另一端设污水出口 6和中间介质入口 3,污水出入口贯通整个壳体1 ;换热管2穿 过壳体壁,其中间介质出入口位于壳体两端。壳体1是一个或者一组金属(钢管)或者非金属(玻璃钢或者其他塑料如PVC、PE 等材料)的管子。紧贴壳体1内壁的螺旋形换热管2是一组金属管(材料可以是铜及铜合 金、不锈钢等材料等)。污水原水通过水泵流经壳程,与附着在壳内壁的换热管2进行热交 换,换热金属管内为循环流动的中间介质(例如软化水、乙二醇水溶液等换热介质),污水 流向和中间介质流向相反,即逆向热交换。根据换热器两种介质(污水和中间介质)的流量、温差、和热泵系统的制热(冷) 量设计、计算宽流道壳管式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直径、单体长度、内部螺旋金属管(换热管 2)的直径、每一整套换热器所需换热器单元的数量、组合的排列形式等参数。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和换热管2,相对于壳体中 轴线,多根换热管2呈平行分布并紧贴壳体1内壁,壳体两端分设1个封头7,其与各换热管 连接。壳体1 一端设污水入口 5和中间介质出口 4(设在一个封头7上),壳体2另一端设 污水出口 6和中间介质入口 3 (设在另一个封头7上),污水出入口贯通整个壳体1 ;封头7的中间介质出入口位于壳体壁同侧,且垂直于壳体1中轴线。壳体1是一个或者一组金属(钢管)或者非金属(玻璃钢或者其他塑料如PVC、 PE等材料)的管子。紧贴壳体1内壁的螺旋形换热管2是一组金属管(材料可以是铜及 铜合金、不锈钢等材料等)。污水原水通过水泵流经封头、壳程,与附着在壳内壁的换热管 2进行热交换,多条换热金属管内均勻分布循环流动的中间介质(例如软化水、乙二醇水溶 液等换热介质),污水流向和中间介质流向相反,即逆向热交换。根据换热器两种介质(污水和中间介质)的流量、温差、和热泵系统的制热(冷) 量设计、计算宽流道壳管式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直径、单体长度、内部封头7、螺旋金属管 (换热管幻的直径、排列形式等参数。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1和2的热交换器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使用。根据污水换 热需要设计热交换器的数量和串并联方式,图4表示4个换热器串联为一组,其中污水流道 为串联,中间介质(软化水)流道为并联。当然,串联的换热器数量根据实际水质和水处理 量设置,而不是局限于图4所示的组合。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组小型污水热泵机组运行实验中,为8个图1所示的 换热器串联为一组,其中污水流道为串联,中间介质(软化水)流道为并联,设计抽升中水 流量为20T/h,水质为二级处理污水,水中含有少量垃圾、泥沙、水生动植物,经实际运行证 明,换热效果较佳,污水流道未出现堵塞、缠绕及污物附着等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设在壳体内, 并紧贴壳体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所述 换热管呈螺旋缠绕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与壳体的中轴 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污 水出入口,所述壳体两端分设换热管的中间介质出入口。
全文摘要
一种污水水源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换热管设在壳体内,并紧贴壳体内壁。相对于壳体的中轴线,换热管呈螺旋缠绕状分布或平行分布。此污水水源热交换器的污水流道(即壳程)没有换热管阻拦,空间较宽大,便于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如塑料包装物、厨余垃圾、毛发等)通过,避免堵塞,缠绕等弊病。同时,紧贴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更多换热管,保证了最大的换交热面积,交换效率高。
文档编号F28D7/00GK102141349SQ20101010296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崔洪英, 张大力, 谭乃秦, 陆学兴 申请人:北京百氏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