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80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灰换热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有的一种换热设备,主要功能是回收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 循环灰的热量,以加热工质。由于在循环灰换热装置内,气一固两相通常处于鼓泡流化床状态,流化风速低,对受热面磨损轻,且传热系数高,在保证同样蒸发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受热面的面积,从而降低锅炉的制造成本。虽然循环灰换热装置这一技术在大型电站锅炉上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但在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还较少。现有的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通常是将部分蒸发受热面以埋管形式布置在炉膛下部,但由于炉膛下部床料浓度高,埋管磨损严重。虽然也有个别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将部分受热面布置在循环灰换热器内,但由于循环灰换热器内的循环灰不能回流到炉膛中,当循环灰量变化时,对炉膛密相区的燃烧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炉膛底部的燃烧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循环灰换热器流化空气量大对炉膛底部燃烧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的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本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结构紧凑,没有机械运动部件,运行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换热仓内持续处于鼓泡流化床状态,能有效提高换热系数,减少受热面面积,减轻受热面磨损;流化空气和低温循环灰分上下两路引入炉膛,减少了对炉膛底部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包括立管、进料仓、换热仓,其中,立管位于进料仓上方,进料仓和换热仓底部分别设有进料仓流化风室和换热仓流化风室,并通过风帽连接,进料仓通过平衡孔与换热仓连通,受热面布置在换热仓中,所述的换热仓底部布风板上安装有排灰管,顶部连接有回风通道,侧壁连接有返料通道,其中回风通道与返料通道相互独立,分别与炉膛连接,大部分循环灰和小部分流化空气由返料通道进入炉膛,小部分循环灰与大部分流化空气由回风通道进入炉膛,实现低温循环灰和流化空气分相区返回炉膛。作为优化,所述的平衡孔低位设置,底部连通进料仓与换热仓,有利于提高捕集的循环灰由进料仓到换热仓的进入速度。作为优化,所述的风帽通过布风板布置在进料仓和换热仓底部,有利于较为方便的对风帽的进行改造布置。作为优化,进料仓流化风室及换热仓流化风室的进风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以独立控制流化风量,保持进料仓和换热仓内分别处于移动床和鼓泡流化床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紧凑,没有机械运动部件,运行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通过在换热仓设置相对独立的回风通道与返料通道,对循环灰和流化空气的分别引流,大部分低温循环灰,并以溢流的方式经返料通道返回炉膛密相区,大部分流化风经回风通道返回炉膛稀相区,避免了循环灰量变化时对炉膛底部的燃烧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换热仓底部布风板上安有可控排灰管,以保证在事故状态下及时排出床料,避免换热仓底部结焦。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立管I、进料仓2、换热仓3、进料仓流化风室4、换热仓流化风室5、风帽6、平衡孔7、受热面8、布风板9、排灰管10、回风通道11、返料通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管I、进料仓2、换热仓3,其中,立管I位于进料仓2上方,进料仓2和换热仓3底部分别设有进料仓流化风室4和换热仓流化风室5,并通过风帽6连接,进料仓2通过平衡孔7与换热仓3连通,受热面8布置在换热仓3中,所述的换热仓3底部布风板9上安装有排灰管10,顶部连接有回风通道11,侧壁连接有返料通道12,其中回风通道11与返料通道12相互独立,并分别与炉膛连接。从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循环灰经立管I落入进料仓2内,进料仓2与换热仓3由平衡孔7相联通,高温循环灰由进料仓2经平衡孔7流入换热仓3,在进料仓2底部通过风帽6连接有进料仓流化风室4,在换热仓2底部通过风帽6连接有热仓流化风室4在流化风的作用下,换热仓3内的循环灰处于鼓泡流化床状态,与受热面8进行热交换后,形成低温循环灰,大部分循环灰和小部分流化空气并以溢流的方式经返料通道12返回炉膛密相区,大部分流化风经回风通道11返回炉膛稀相区入口,由于换热仓3内的布风板9面积较大,流化空气量也相应增力口,将大部分流化空气由回风通道11引入稀相区,从而避免了对炉膛底部的燃烧稳定性造成影响。上述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中,平衡孔7低位设置,连通进料仓2与换热仓3底部,有利于提高捕集的循环灰由进料仓2到换热仓3的进入速度;进料仓流化风室4及换热仓流化风室5的进风管路上均配有控制阀,能独立控制流化风量,从而保持进料仓2和换热仓3内分别处于移动床和鼓泡流化床状态,而换热仓2底部的布风板9上安装有可控排灰管10,以保证在事故状态下排出床料,避免底部结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包括立管、进料仓、换热仓,其中,立管位于进料仓上方,进料仓和换热仓底部分别设有进料仓流化风室和换热仓流化风室,并通过风帽连接,进料仓通过平衡孔与换热仓连通,受热面布置在换热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仓底部布风板上安装有排灰管,顶部连接有回风通道,侧壁连接有返料通道,其中回风通道与返料通道相互独立,分别与炉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衡孔低位设置,连通进料仓底部与换热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帽通过布风板布置在进料仓和换热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仓流化风室及换热仓流化风室的进风管路上均配有控制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循环灰返料换热装置,包括立管、进料仓、换热仓,其中,立管位于进料仓上方,进料仓和换热仓底部分别设有进料仓流化风室和换热仓流化风室,并通过风帽连接,进料仓通过平衡孔与换热仓连通,受热面布置在换热仓中,所述的换热仓底部布风板上安装有排灰管,顶部连接有回风通道,侧壁连接有返料通道,其中回风通道与返料通道相互独立,分别与炉膛连接,低温循环灰和流化空气分相区返回炉膛,避免了循环灰量变化时对炉膛底部燃烧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在事故状态下可通过排灰管及时排出床料,避免换热仓底部结焦,本装置结构紧凑,没有机械运动部件,运行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
文档编号F23C10/18GK202361363SQ2011203947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何洪浩, 卢啸风, 柳海, 王泉海, 罗光玉 申请人:四川南溪锅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