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及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489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及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及散热器,主要应用于车辆等对减震要求较高的领域。
背景技术
早期,国内散热器厂家制作散热器时,一般将散热器芯体通过连接板与散热器外框焊接成整体,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之间刚性接触,其缺点在于制作工艺复杂,浪费工时,拆装困难,很不便于售后维修,而且这种散热器耐振性能很差,容易出现漏水现象。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散热器减震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散热器厂家开始在散热器减震方面作长足改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相关专利,但这种改进和相关专利只涉及散热器外框与 车架之间的减震,可以视为外部减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07885. 8)公开的一种减震式散热器,通过在散热器底部设置托底板,在托底板与车架大梁的连接之间采用了橡胶弹簧,来达到减震的目的,但是这种减震只是设置了外部减震,而散热器外框与散热器芯体之间依然是刚性接触,对车辆行驶过程中车体振动对散热器芯体前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的保护不够全面,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及散热器,通过在散热器芯体和散热器外框间设置减震橡胶垫,作为内部减震部件,给散热器提供全方位的减震功能。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和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以减轻散热器前后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在散热器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减轻散热器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缓冲垫通过卡槽/卡帽结构或者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散热器芯体总成或散热器外框安装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截面为U型,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处至少各设置I个。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缓冲垫外侧设置凸台,底部设置开孔,减小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低震动对散热器芯体的冲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设置U型板,保护上水室和下
水室的薄壁。根据本发明方法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和散热器外框,散热器芯体由上水室、下水室和固定于所述上、下水室之间的芯体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所述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垫至少2个;设置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外侧或者散热器外框内侧;通过卡槽/卡帽的结构或者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散热器芯体总成或散热器外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截面为U型,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处至少各设置I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外侧设置凸台,底部设置开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设置U型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间隙四周设置减震橡胶垫,利用橡胶的阻尼特性,在散热器内部设置了减震部件,防止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的刚性接触,给予散热器芯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全面保护。除了散热器与车体间的外部减震,本发明进一步减小车体振动对散热器芯体冲击造成的散热器芯体松动、脱焊而漏水的现象,达到对散热器芯体的全方位保护,以延长散热器的寿命。同时,本发明通过较少的零部件实现了发明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图(除散热器外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左视图(除散热器外框);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俯视图(除散热器外框);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器外框结构示意 图6为圆形缓冲垫结构示意图7为“U”型缓冲垫结构示意图8为“U”型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主要部件说明如下1 一上水室、2 —上槽板、3 —螺栓、4 一芯体总成、5 —右槽板、6 —圆形缓冲垫、7 — “U”型缓冲垫、8 — “U”型板、9 —下水室、10 —下槽板、11 —左槽板、12 —卡槽、13 —卡帽、14 一腰形孔、15 —梯形凸台、16 —圆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说明。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和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以减轻散热器前后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在散热器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减轻散热器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缓冲垫通过卡槽/卡帽结构或者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散热器芯体总成或散热器外框安装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截面为U型,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处至少各设置I个。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缓冲垫外侧设置凸台,底部设置开孔,减小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低震动对散热器芯体的冲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缓冲垫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设置U型板,保护上水室和下水室的薄壁。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广图7,以外框结构为可拆卸式的减震式散热器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散热器主要包括散热器芯体和散热器外框。散热器芯体由上水室I、下水室9和固定于所述上水室I与下水室9之间的芯体总成4组成,所述的上水室I位于芯体总成4的上部,所述的下水室9位于芯体总成4的下部。如图5所示是可拆卸式的散热器外框,由上槽板2、下槽板10、左槽板11、右槽板5通过螺栓3固定,组成框架式结构,框架式外框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维修的优点。考虑到散热器一般采取纵置安装的方式,当车辆减速或加速行驶时,散热器芯体由于惯性作用会向前或向后移动(以车辆行驶方向为参考方向),为了限制散热器芯体在散热器外框内的移动,避免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刚性接触,减轻散热器前后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在芯体总成4的四个角分别设置了四个圆形缓冲垫6作为第一缓冲垫。如图6所示为圆形缓冲垫6的结构示意图。圆形缓冲垫6上设置有卡槽12和卡帽13,圆形缓冲垫6通过卡槽12卡入左槽板11、右槽板5的圆孔内,通过卡帽13锁紧,防止圆形缓冲垫6松脱。
如图I所示,为了缓减车体的垂直振动和左右振动对散热器芯体的冲击,在上水室I与上槽板2之间、在下水室9与下槽板10之间均对称设置了两个“U”型缓冲垫7作为第二缓冲垫。所述“U”型缓冲垫指的是缓冲垫的截面为所述“U”型,为的是将其形状与上、下水室的外形吻合;并且,“U”型缓冲垫7的截面尺寸比上、下水室的截面尺寸要小f2mm,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卡设在上、下水室之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由于车体振动造成的“U”型缓冲垫与上、下水室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进一步保护散热器芯体。如图7所示为“U”型缓冲垫7的结构示意图。“U”型缓冲垫中间设置了腰形孔14和外部设置了梯形凸台15,梯形凸台15为条状,数量为两条;用来进一步减小散热器外框与散热器芯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振动对散热器芯体的冲击。为了增强上水室I和下水室9的结构强度,防止上水室I和下水室9被“U”型缓冲垫7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挤压变形,还在“U”型缓冲垫6与上水室I和下水室9之间分别增加了 “U”型板8。如图8所示为“U”型板结构图。“U”型板8上有可供塞焊的两个圆孔16,通过钎锡焊将“U”型板8固定在上水室I和下水室9上,由于上下水室壁厚较薄,在增加了一层“U”型板8之后,其结构强度得到显著增强。考虑到散热器内部高温环境的影响,提高缓冲垫的减震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一般选用丁基橡胶作为缓冲垫的制作材料,用丁基橡胶制成的缓冲垫在抗老化和减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以上的实施例一和对应的附图是对本发明起解释作用的,并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再对基于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其它各种变化形式,在这里进行介绍,在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散热器外框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一体式结构。上述在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垫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矩形、梅花形等;既可以将其安装在散热器芯体总成上,也可以将其安装在散热器外框上;既可以通过实施例一所述卡槽/卡帽的形式固定,也可以采用胶水粘合的方式固定。上述第二缓冲垫的具体结构,可以将梯形凸台改为圆形或矩形凸台,腰型开口可以为长方形开口。同理,上述起保护作用的“U”型板不仅可以按照实施例中焊接方式安装在上、下水室上,同样可以采用粘合方式安装。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散热器内部设置缓冲垫,使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之间实现完全的柔性连接,避免了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之间刚性接触;利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作的缓冲垫具有很好的阻尼特性,有效地减弱了车体振动对散热器芯体的冲击,防止散热器因车体振动冲击而脱焊、开裂而漏水,延长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内部减震功能的散热器安装试车后,经过长时间复杂环境试验,未出现任何漏水破损现象,表现远远优于原有的只具有外部减震功能的其它型号散热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 作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和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以减轻散热器前后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在散热器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减轻散热器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缓冲垫通过卡槽/卡帽结构或者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散热器芯体总成或散热器外框安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垫截面为U型,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处至少各设置I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缓冲垫外侧设置凸台,底部设置开孔,进一步减低震动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垫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设置U型板,保护上水室和下水室的薄壁。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器芯体和散热器外框,散热器芯体由上水室、下水室和固定于所述上、下水室之间的芯体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总成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所述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至少2个;设置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外侧或者散热器外框内侧;通过卡槽/卡帽的结构或者采用粘合的方式与散热器芯体总成或散热器外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垫截面为U型,在上水室和下水室处至少各设置I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垫外侧设置凸台,底部设置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垫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设置U型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减震方法及散热器,通过在散热器芯体总成和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垫,以减轻散热器前后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在散热器上、下水室与散热器外框之间设置第二缓冲垫,减轻散热器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受到的震动冲击。通过在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间隙四周设置减震橡胶垫,利用橡胶的阻尼特性,防止散热器芯体与散热器外框的刚性接触,达到对散热器芯体的全方位保护,以延长散热器的寿命。本发明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合应用于需要良好减震性能的车辆散热器领域。
文档编号F28F9/00GK102874101SQ2012104145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陈煌熙, 唐明忠, 李广汉, 刘善锷, 李大均, 李伟 申请人: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