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499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制造业中的换热装备,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立体组合的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换热设备中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容积式、U型管式,螺旋板式等多种结构的换热器。但是每一种结构的换热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结构复杂,给制造和安装带来了诸多不便;有的换热效率较为低下;有的对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极高,在这种情况下,新型的结构高效率的换热装备的研制就迫在眉睫。发明内容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即热式换热器,本发明极大改进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包括用于存放被加热液体的容器,两组加热管束部分、加热液体进入口、加热液体流出口、被加热液体进入口以及被加热液体流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束部分其中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进入口,另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流出口以及被加热液体进入口,两组加热管束部分通过管道连通;被加热液体流出口、安全阀门均设置于容器上端,容器下端设置排污口,容器上还设置有人孔装置,所述的换热器上还设置有用以监测换热器工作情况的测量测温口、温控口以及压力表口。所述的加热管束部分的换热管束采用内绕扁体铜线外加挂锡的处理方法,即首先将圆体铜导线扁后,先后进行两次缠绕,定型后再穿入换热管中进行挂锡处理,继而起到高效率的换热作用。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结构的单一化,将容积式和U型管式两种结构合二为一,增加了一组U型管束,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管束采用了内绕扁体铜线外加挂锡的处理方法,为国内首创,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图中1、被加热液体的容器,2、换热热管束一组,3、换热热管束二组,4、人孔装置,
5、加热液体进入口,6、加热液体流出口,7、被加热液体进入口,8被加热液体流出口,9、安全阀门口,10、排气孔口,11、测温口,12、温控口,13、压力表口,14、排污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结构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包括用于存放被加热液体的容器I,换热热管束一组2,换热热管束二组3、加热液体进入口 5、加热液体流出口 6、被加热液体进入口 7以及被加热液体流出口 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束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进入口 5,换热热管束二组3上设置加热液体流出口 6以及被加热液体进入口 7,两组加热管束部分2、3通过管道连通;被加热液体流出口 8、安全阀门9均设置于容器I上端,容器I下端设置排污口14,容器I上还设置有人孔装置4,加热管束一组2上还设置有排气孔10 ;所述的换热器上还设置有用以监测换热器工作情况的测量测温口 11、温控口 12以及压力表口 13。
所述的加热管束部分的换热管束2、3采用内绕扁体铜线外加挂锡的处理方法,即首先将圆体铜导线扁后,先后进行两次缠绕,定型后再穿入换热管中进行挂锡处理,继而起到高效率的换热作用。本发明工作原理当换热介质从加热液体进入口 5进入后,经两级换热(即换热热管束一组2,换热热管束二组3)的加热后,从加热液体流出口 6排放口流出,而被加热介质 从被加热液体进入口 7进入后,首先即换热热管束一组2的换热管束加热后进入换热热管束二组3再次加热而汇集在容器I中,再经被加热液体流出口 8流出,从而达到换热目的。
权利要求
1.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包括用于存放被加热液体的容器(1),换热热管束一组 (2),换热热管束二组(3)、加热液体进入口(5)、加热液体流出口(6)、被加热液体进入口 (7)以及被加热液体流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束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进入口 (5),换热热管束二组(3)上设置加热液体流出口(6)以及被加热液体进入口(7),两组加热管束部分(2)、(3)通过管道连通;被加热液体流出口(8)、安全阀门(9)均设置于容器(I) 上端,容器(I)下端设置排污口( 14),容器(I)上还设置有人孔装置(4),加热管束一组(2) 上还设置有排气孔(10 );所述的换热器上还设置有用以监测换热器工作情况的测量测温口(11)、温控口(12)以及压力表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束部分的换热管束(2)、(3)均采用内绕扁体铜线外加挂锡的处理方法,即首先将圆体铜导线扁后, 先后进行两次缠绕,定型后再穿入换热管中进行挂锡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装备制造业中的换热装备,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即热式换热器。本发明的加热管束部分其中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进入口,另一组上设置加热液体流出口以及被加热液体进入口,两组加热管束部分通过管道连通;被加热液体流出口、安全阀门均设置于容器上端,容器下端设置排污口,容器上还设置有人孔装置,换热器上还设置有测量测温口、温控口以及压力表口。本发明将容积式和∪型管式两种结构合二为一,增加了一组∪型管束,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管束采用了内绕扁体铜线外加挂锡的处理方法,为国内首创,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28F1/00GK102927844SQ20121043884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长伟, 刘超, 兰芳 申请人:大连昌丰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