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交换器主要用于一种介质与另一种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现在的热交换器,例如冷却器或加热器一般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冷却器或加热器壳体内的换热元件,换热元件的管程内走一种介质,壳层走另一种介质,两种介质通过换热元件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但是现有的冷却器或加热器内的换热元件一般是沿第二种介质的流动方向平行排列,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基本上是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第二种介质在流过换热元件时,与换热元件的接触时间很短,无法进行更多的热交换,造成热交换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热交换器热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包括前、后管箱以及连接前后管箱的侧板,在所述前管箱上设置有第一介质进、出口,在前管箱的内部、电机冷却液进、出口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前、后管箱通过若干排换热元件连通;若干排换热元件沿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换热元件为翅片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邻两排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这样第二介质流过换热元件时,流速将降低,从而提高了第二介质与换热管内的第一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下面以电机用的冷却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其包括前、后管箱1、4以及连接前、后管箱1、4的侧板2,在前管箱I上设置有电机冷却液进、出口 5、6,同时在前管箱I的内部、电机冷却液进、出口 5、6之间设置有隔板7 ;所述前、后管箱1、4通过若干排换热元件3连通,若干排换热元件3沿空气或水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换热元件3为翅片管,其包括若干根换热管31和固定若干根换热管上的翅片32组成,相邻两排换热元件3中的换热管31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电机冷却液通过电机冷却液进口 5进入前管箱I内,再由前管箱I进入到部分换热元件3的换热管31中,通过这部分换热元件的换热管31进入到后管箱4内,再由后管箱4进入到另一部分的换热元件3的换热管31中,并通过另一部分的换热元件3的换热管31进入到前管箱I内,最后由电机冷却液出口 6流出。电机冷却液在换热元件3的换热管31内通过换热管31的管壁和翅片32与管壁外流过的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包括前、后管箱以及连接前后管箱的侧板,在所述前管箱上设置有第一介质进、出口,在前管箱的内部、电机冷却液进、出口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前、后管箱通过若干排换热元件连通;若干排换热元件沿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换热元件为翅片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翅片管的热交换器,包括前、后管箱以及连接前后管箱的侧板,在所述前管箱上设置有第一介质进、出口,在前管箱的内部、电机冷却液进、出口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前、后管箱通过若干排换热元件连通;若干排换热元件沿第二介质的流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换热元件为翅片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本发明相邻两排换热元件中的换热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这样第二介质流过换热元件时,流速将降低,从而提高了第二介质与换热管内的第一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8D7/16GK102997724SQ2012105879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茅文焯, 陈杰, 茅忠萍, 张奎, 杨兵 申请人:上海东润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