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40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翅片管散热器,特别是一种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散热器是管壳换热器中的ー种高效散热器,该结构散热器主要利用换热管外壁上串装的翅片来增加换热面积,并且获得换热介质以紊流形式強制换热,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此种行之有效的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此类产品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框式翅片管散热器,是以翅片管来加以围框封闭的新型散热器,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目前,国内大多数制盐企业其干燥系统采用框式翅片管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干燥湿盐中的水分,其干燥过程为蒸汽从散热器列管中经过,通过散热器列管上焊接的翅片,加热干燥空气,高温干燥空气进入干燥流化床干燥湿盐中的水分。一般的框式翅片管散热器采用端部单层汽包,翅片型式为单翅片(具体见附图1),芯管为无缝钢管,翅片与芯管接触部分为线型接触。经过长期的生产运行,该种换热器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之处,由于翅片与换热管接触部分为线型接触,换热效果相对较低。一般的框式翅片管散热器端部采用单层汽包,一旦蒸汽泄漏,蒸汽会直接进入流化床,从而导致流化床干燥效率降低,排放湿盐。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翅片采用U型双翅片,使翅片与换热管的接触形式由线型接触变为面接触,U型双翅片底面与换热管外壁紧密结合,没有间隙,从而实现热量直接传递,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进汽端采用双层汽包,由于采用双层汽包,起到了双重保险作用,第一进汽包如果发生泄漏,泄漏的蒸汽直接从事故排汽ロ排出,不会进入干燥流化床,即使发生泄漏,维修起来也极为方便,只需把事故排气ロ堵住,就可以正常使用,避免了整体拆除维修或单台封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包括框架,换热管和翅片,其中框架的右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汽包,所述的第一进汽包为ー个梯形的箱体,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和框架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进汽包,第一进汽包的顶端设置有进汽管;所述的换热管穿过框架和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翅片固定在换热管上;所述的框体的左边固定连接有出汽汽包,出汽汽包上设置有出汽管。进ー步,所述的翅片为U型双翅片。进ー步,所述的U型双翅片的翅片高度5臟,宽度5mm。进ー步,所述的翅片间的距离是8mm。 进ー步,所述的第二进汽包上设置有事故排汽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3]I、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提高了单片换热片的换热面积,U型双翅片底面与换热管外壁是面接触,结合较紧密,提高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热量传递;老式换热器单片换热面积约165m2,现在单片约220m2 ;2、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采用双层汽包,起到了双重保险作用,第一进汽包如果发生泄漏,泄漏的蒸汽直接从事故排气孔排出,不会进入干燥流化床,即使发生泄漏,维修起来也极为方便,只需把事故排气孔堵住,就可以正常使用,避免了整体拆除维修或单台封堵。

图I为一般的框式翅片管散热器的翅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俯视图。
·[0018]图4为图2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 4所示,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包括框架1,换热管9和翅片8,其中框架I的右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汽包3,第一进汽包3为ー个梯形的箱体,第一进汽包3的顶端设置有进汽管4 ;第一进汽包3的底部和框架I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进汽包2,在第ニ进汽包2上设置有事故排汽ロ 7 ;换热管9穿过框架I和第一进汽包3的底部,并和他们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翅片8为U型双翅片,翅片高度5mm,宽度5mm,翅片8绕缠在换热管9上,翅片8间的距离为8mm ;在框体的左边固定连接有出汽汽包6,出汽汽包6上设置有出汽管5。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工作方式是加热蒸汽由进汽管4进入第一进汽包3,由第一进汽包3进入并列的缠有翅片8的换热管9,蒸汽通过换热管9后,汇集到出汽汽包6,然后通过出汽管5排出;冷空气通过翅片8的加热,变成热风。本实用新型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提高了单片换热片的换热面积,老式换热器单片换热面积约165m2,现在单片约220m2 ;本实用新型的U型双翅片的底面与换热管的外壁是面接触,结合较紧密,提高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热量传递。另外,由于加热蒸汽为高压高温汽体,汽体在第一进汽包3中不断冲刷、腐蚀换热管9与第一进汽包3的焊接处,通常是在焊接处发生泄漏;如果发生泄漏,泄漏蒸汽会进入第二进汽包2,而第二进汽包2也是ー个密闭的空间,不会将蒸汽漏进热风系统;本实用新型在第二进汽包2上设置有事故排汽ロ 7,如果第一进汽包3发生泄漏,蒸汽进入第二进汽包2,蒸汽由事故排汽ロ 7排出。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包括框架,换热管和翅片,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右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汽包,所述的第一进汽包为一个梯形的箱体,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和框架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进汽包,第一进汽包的顶端设置有进汽管;所述的换热管穿过框架和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翅片固定在换热管上;所述的框体的左边固定连接有出汽汽包,出汽汽包上设置有出汽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汽包上设置有事故排汽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为U型双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双翅片的翅片高度5mm,宽度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间的距离是8mm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它包括框架,换热管和翅片,其中框架的右边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汽包,所述的第一进汽包为一个梯形的箱体,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和框架所形成的密封空间为第二进汽包,第一进汽包的顶端设置有进汽管;所述的换热管穿过框架和第一进汽包的底部,并和他们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翅片固定在换热管上;所述的框体的左边固定连接有出汽汽包,出汽汽包上设置有出汽管。本实用新型框式U型双翅片管散热器的U型双翅片的底面与换热管的外壁是面接触,结合较紧密,提高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热量传递,老式换热器单片换热面积约165m2,现在单片约220m2;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双层汽包,起到了双重保险作用。
文档编号F28F1/22GK202532938SQ20122016392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刘建军, 史广利, 娄红斌, 孙丽平, 席士奇, 徐素玲, 李中原, 许冰, 邢亚慧, 郝晓宇 申请人: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