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分气座及通过分火器气路连接的分火器,分火器包括上下叠置的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其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的外沿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燃气气流的导流机构;分气座上设有燃气喷嘴与分火器气路联通。导流机构呈齿轮放射式均设于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的外沿。分火器气路包括与分火器连接的上导气管,及与分气座连接的下导气管,上、下导气管之间上下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之间设置火焰导流及整流火焰机构,引导燃气按设定方向角度和形状喷出,使之火力燃烧工况得到优化,燃烧更加充分,对各不同燃气种类及不同燃气压力状况下适应性更广,大幅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使其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本人于2007年6月6日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1975261中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炉头,在炉头上方的外喷气管,与外喷气管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设置在外喷气管上端口部的外火盖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设置有内气室进气口和与之连通的中部的出气孔,以及外气室进气口和与之连通的沿中心对称设置的外环的出气孔,在该中部和外环的出气孔处设置与之螺纹固定连接的内喷嘴管;在该中部和外环的出气孔上方的所述外喷气管的上端口部分别设置内火盖和整体式的外火盖。
[0003]本人于2009年6月3日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51211中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双气室炉头,精确配风定量孔件,外侧引射管和中心引射管,分火器上盖,分火器下盖,连接所述分火器上盖和所述分火器下盖的内圈,其关键在于所述分火器上盖上设置有燃烧导流槽。
[0004]但是,上述燃烧器总成装置中的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之间没有设置很好的导流机构引导燃气的燃烧,容易导致该处燃气燃烧不充分,本申请将在上述两个专利上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火力更集中、燃气更充分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分气座及通过分火器气路连接的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包括上下叠置的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其结构特征是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的外沿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燃气气流的导流机构;所述分气座上设有燃气喷嘴与分火器气路联通。
[0007]所述导流机构呈齿轮放射式均设于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的外沿。
[0008]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设于分火器上盖外沿的上导向整流齿,及对应设于分火器下盖外沿的下导向整流齿。
[0009]所述上导向整流齿的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下导向整流齿的径向尺寸。
[0010]所述上导向整流齿呈上弯的拱形、半圆形、或圆弧形,下导向整流齿呈锯齿状且末端上翘。
[0011]所述分火器气路包括与分火器连接的上导气管,及与分气座连接的下导气管,上、下导气管之间上下滑动连接。
[0012]所述上导气管设于上导气管座上,下导气管设于下导气管座上;下导气管座通过螺钉机构悬设在分气座的上方,下导气管与燃气喷嘴一一定位对齐。
[0013]所述上、下导气管座之间设有弹簧。[0014]所述分火器上盖上还设有定距头。
[0015]所述分火器还包括中心火盖。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分火器上盖和分火器下盖之间设置火焰导流及整流火焰机构,引导燃气按设定方向角度和形状喷出,使之火力燃烧工况得到优化,燃烧更加充分,对各不同燃气种类及不同燃气压力状况下适应性更广,大幅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使其更加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图(局部剖视)。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第一实施例分气座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第二实施例分气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参见图1-图3,本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分气座16及通过分火器气路连接的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包括上下叠置的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其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的外沿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燃气气流的导流机构;分气座16上设有燃气喷嘴17与分火器气路联通。
[0025]导流机构呈齿轮放射式均设于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的外沿。导流机构包括设于分火器上盖2外沿的上导向整流齿21,及对应设于分火器下盖3外沿的下导向整流齿31。上导向整流齿21的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下导向整流齿31的径向尺寸。上导向整流齿21呈上弯的拱形(或半圆形、或圆弧形),下导向整流齿31呈锯齿状且末端上翘。上导向整流齿21为槽状凹型齿,下导向整流齿31锯齿状导流齿,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该技术方案,导流机构可引导火焰燃烧改善燃烧工况,设定改善燃烧面积(通过上、下导向整流齿的内径大小及疏密布设程度决定)、且按设定方向喷出(通过下导向整流齿31的末端上翘处即可引导喷出方向),使火力更加集中,能充分提高燃气燃烧率,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
[0026]本实施例中,分火器气路包括与分火器连接的上导气管6,及与分气座16连接的下导气管10,上、下导气管之间上下滑动连接。上导气管6设于上导气管座7上,下导气管10设于下导气管座11上;下导气管座11通过螺钉机构18悬设在分气座16的上方,下导气管10与燃气喷嘴17 —一定位对齐。通过该技术方案,燃气喷嘴17喷气时,通过负压的作用,自动吸取周围的空气,达到配氧的目的,实现敞开式全配氧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燃烧工况,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无需在下导气管10的管壁上再开设配风孔,避免进氧量不足而降低燃气燃烧率,同时有助降低下导气管10的加工成本。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中,导气管与燃气喷嘴通过螺纹连接,燃气喷嘴将承受升降台活动时的压力,因此燃气喷嘴的尺寸比一般通用件要大,且经过长期使用后,升降结构在反复升降过程的压力降对燃气喷嘴的密封性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使用寿命。而本技术方案升降结构在反复升降过程的压力将依次通过下导气管座11、螺钉机构18传递至分气座16上,燃气喷嘴17不再受压,可大大提高其可靠性及寿命,同时燃气喷嘴17无需特定设计,可与其他普通的炉具、热水器等燃气喷嘴通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批量生产部件的可靠性能。本技术方案改变了原专利的安装、布局设计结构,内外环气路布局更合理,安装方便,加工更方便,造价更低。
[0027]进一步地,分火器还包括中心火盖5,以满足燃烧器的使用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不再一一赘述。
[0028]第二实施例
[0029]参见图4-图5,本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的分气座16为七管设计,其上布设有七个燃气喷嘴17,而本实施例的分气座16为五管设计,其上布设有五个燃气喷嘴17,满足设计需要,
[0030]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包括分气座(16)及通过分火器气路连接的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包括上下叠置的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其特征是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的外沿之间设有用于引导燃气气流的导流机构;所述分气座(16)上设有燃气喷嘴(17)与分火器气路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机构呈齿轮放射式均设于分火器上盖(2)和分火器下盖(3)的外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设于分火器上盖(2)外沿的上导向整流齿(21),及对应设于分火器下盖(3)外沿的下导向整流齿(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导向整流齿(21)的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下导向整流齿(31)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导向整流齿(21)呈上弯的拱形、半圆形、或圆弧形,下导向整流齿(31)呈锯齿状且末端上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火器气路包括与分火器连接的上导气管出),及与分气座(16)连接的下导气管(10),上、下导气管之间上下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导气管(6)设于上导气管座(7)上,下导气管(10)设于下导气管座(11)上;下导气管座(11)通过螺钉机构(18)悬设在分气座(16)的上方,下导气管(10)与燃气喷嘴(17) —一定位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下导气管座之间设有弹黃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火器上盖(2)上还设有定距头(I)。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总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火器还包括中心火盖(5)。
【文档编号】F23D14/20GK203442830SQ20132051249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刘洪凯, 陈文风 申请人:刘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