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4723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该结构利用炉头座将内环火盖的火盖本体混气腔分成两个腔体,则位于火盖本体上的主火通道和辅火通道分别分布在这两个腔体上,在这两个腔体之间开设有一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腔体在一定混合气压强条件下进入第二腔体的狭小辅助通道,从而使辅火通道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大小火焰,该狭小辅助通道可通过成型预留或热膨胀产生,该结构利用大火和小火燃烧时腔体内不同压强和燃烧器产生热膨胀的不同,使燃烧器在大火和小火时均能保持最佳的燃烧面积,同时在最小火保证最佳燃烧面积的前提下提升了最小火的加热效果,适用于小火慢炖慢煮的烹饪方式。
【专利说明】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的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特别是燃烧器内环火盖与炉头座改良结构,属于燃气灶燃烧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燃气灶的燃烧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性能,往往需要有足够的燃烧面积来使燃气获得充分燃烧,这可通过调整燃烧器的最佳燃烧面积来实现,使燃气燃烧稳定,同时使废气排放和热效率等性能均处于最优状态。但在日常烹饪中,当采用煲汤煮粥等炖煮型烹饪方式时经常需要用到燃烧灶具的最小火,然而限于燃气的燃烧特性及性能需求,即便保证燃烧器在最佳燃烧面积时,传统燃烧器的内环结构仅能达到0.45KW以上,火焰再调小就会熄灭,且将火焰调小时,有效火焰很短,几乎没有加热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该结构使燃烧器在大火和小火时均能保持最佳燃烧面积,提升了最小火的加热效果,适用于小火慢炖慢煮的烹饪方式。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包括炉头座和可拆卸定位设置于炉头座上端的内环火盖,该内环火盖包括一呈筒状结构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封口且底部开口,火盖本体的中空部位形成火盖本体混气腔,所述火盖本体周向侧立面的上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连通火盖本体混气腔和外界的主火通道,中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连通火盖本体混气腔和外界的辅火通道;所述炉头座包括一个两端分别与引射管和火盖本体混气腔连通的炉头座混气腔,
[0006]炉头座混气腔的外周壁朝向火盖本体上顶面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一圈凸台一,该凸台一恰能容置于火盖本体混气腔中;炉头座混气腔的外周壁朝向引射管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一圈凸台二,该凸台二止顶于火盖本体的外周壁下端,且凸台一顶面至凸台二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火盖本体混气腔的轴向长度;所述凸台一的上侧面、火盖本体上顶面内侧面和火盖本体内周壁共同围成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所述凸台一的下侧面、凸台二上侧面、火盖本体内周壁与炉头座混气腔外周壁共同围成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且所述主火通道开设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上,辅火通道开设于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上;设有一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的狭小辅助通道。
[000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8]所述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的狭小辅助通道的结构是:所述凸台一的外周壁抵紧于火盖本体的内周壁上,且在位于凸台一和凸台二之间的炉头座混气腔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细小通孔,该细小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炉头座混气腔和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0009]所述细小通孔的直径为0.1-1.2mm,最优为0.2-0.6mm。
[0010]所述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的狭小辅助通道的结构是:所述凸台一的外周壁与火盖本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圈狭小的环形缝隙,所述环形缝隙的单边宽度为0.1-1.2mm,最优为0.2-0.6mm。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该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利用炉头座将内环火盖的火盖本体混气腔分成两个腔体,则位于火盖本体上的主火通道和辅火通道分别分布在这两个腔体上,在这两个腔体之间开设有一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腔体在一定混合气压强条件下进入第二腔体的狭小辅助通道,从而使辅火通道在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大小火焰,该狭小辅助通道可通过成型预留或热膨胀产生,该结构利用大火和小火燃烧时腔体内不同压强和燃烧器产生热膨胀的不同,使燃烧器在大火和小火时均能保持最佳的燃烧面积,同时在最小火保证最佳燃烧面积的前提下提升了最小火的加热效果,适用于小火慢炖慢煮的烹饪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a)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 (b)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
[0016]1-炉头座;2-内环火盖;
[0017]3-火盖本体;4-火盖本体混气腔;
[0018]5-主火通道;6-辅火通道;
[0019]7-炉头座混气腔; 8-凸台一;
[0020]9-凸台二 ;10-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
[0021]11-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2-辅助通道;
[0022]13-细小通孔;14-环形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包括炉头座I和内环火盖2,该内环火盖2可拆卸定位设置于炉头座I的上端。该内环火盖2包括一呈筒状结构的火盖本体3,通常为圆筒状结构,且该火盖本体3的顶部封口同时底部开口,火盖本体3筒状结构的中空部位形成一个火盖本体混气腔4。该火盖本体3周向外侧立面的上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主火通道5,中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辅火通道6,主火通道5和辅火通道6的一端均与外界连通,另一端均与火盖本体混气腔4连通。
[0025]所述炉头座I为一与内环火盖2的筒状结构相匹配的柱体,该柱体的中部沿轴向开设有一炉头座混气腔7,该炉头座混气腔7的两端分别与引射管和火盖本体混气腔4连通。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朝向火盖本体3上顶面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有一圈凸台一8,该凸台一 8的外径恰与内环火盖2筒状结构的内径相匹配,凸台一 8恰能容置于火盖本体混气腔4中。该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朝向引射管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有一圈凸台二 9,该凸台二 9止顶于火盖本体外周壁的下端,且凸台一 8顶面至凸台二 9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火盖本体混气腔7的轴向长度。则凸台一上侧面、火盖本体上顶面内侧面和火盖本体内周壁共同围成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凸台一下侧面、凸台二上侧面、火盖本体内周壁与炉头座混气腔外周壁共同围成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且所述主火通道5开设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上,所述辅火通道6开设于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上。设有一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的狭小辅助通道12。
[0026]具体实施例一:
[0027]所述凸台一 8的外径恰与内环火盖2筒状结构的内径相匹配,凸台一 8恰能够容置于火盖本体混气腔4中,在凸台一 8的外周壁与火盖本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圈狭小的环形缝隙14,该环形缝隙的单边宽度为0.1-1.2_,面积为0.70~8.50cm2,最优单边宽度为0.2-0.6mm,最优面积为1.40-4.10cm2。这样利用凸台一 8将火盖本体混气腔4隔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和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两者之间利用上述环形缝隙进行连通。
[0028]上述环形缝隙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产生:
[0029](a) 一是产品成型时设置凸台一 8的外径略小于火盖本体筒状结构的内径,且火盖本体3与炉头座I均采用热膨胀系数一致的材质构成,即在产品成型时预留一个满足上述尺寸要求的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大小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当开关处于最大火位置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为P1,当开关处于最小火位置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为P2,由于大 [0030]火状态下混合气的喷出量远多于最小火状态下混合气的喷出量,因此PAP215当该缝隙处于本申请所述的尺寸范围内时,PAPc^P2,其中所述Po为大气压强。当开关处于最大火状态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PWtl,混合气从炉头座混气腔7进入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然后从主火通道5喷出,同时通过环形缝隙14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沿辅火通道6喷出,此时内环火盖上部的主火通道5和中部的辅火通道6均有混合气喷出,点燃后即均有火焰;当开关由最大逐渐转小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P也逐渐减小,直到P< Ptl,混合气无法通过狭小的环形缝隙14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因此内环火盖上辅火通道6火焰逐渐熄灭,仅主火通道5有火焰。上述实施例中内环火盖的外径可为15-25cm,环形缝隙单边宽度可为0.1-1.2mm,最优为0.2-0.6mm。此处选择最优尺寸,内环火盖直径为20cm,环形缝隙单边宽度为0.6mm,该环形缝隙的面积为372mm2。
[0031](b) 二是可以将凸台一 8的外周壁轻轻抵靠于火盖本体3的内周壁上,且在材料选择上遵循火盖本体3所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炉头座I所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原则。这样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和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在冷态时是不连通的,当处于加热状态时,与火焰直接接触的火盖本体3热膨胀量大,尤其是处于大火状态时,火盖本体3温度高于炉头座I温度,由于火盖本体3热膨胀系数大,则火盖本体3的热膨胀量大于炉头座I的热膨胀量,会在凸台一 8外周壁与火盖本体3的内周壁之间产生一狭小的环形缝隙14,供混合气在适当条件下(即P > Po时)沿该环形缝隙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此时内环火盖的主火通道5和辅火通道6均有火焰燃烧。当开关处于最小火状态时,内环火盖温度较低,其热膨胀量有限,不会产生上述的环形缝隙,或虽产生非常狭小的缝隙,但由于处于P < P0的情况,混合气仍能无法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此时内环火盖辅火通道6火焰逐渐熄灭,仅内环火盖的主火通道5有火焰燃烧。其中所产生的上述环形缝隙14的尺寸能够满足前述环形缝隙的尺寸要求,可以通过选择火盖本体及炉头座材质的热膨胀系数来实现,此项材料选择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0032]具体实施例二:
[0033]所述凸台一 8的外径恰与内环火盖2筒状结构的内径相匹配,表现为凸台一 8恰能够容置于火盖本体混气腔4中,且凸台一 8的外周壁抵紧于火盖本体3的内周壁上,这样利用凸台一 8将火盖本体混气腔4分隔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和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两者之间混合气是无法通过的。在位于凸台一 8和凸台二 9之间的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上开设若干排细小通孔13,该细小通孔13的一端连通炉头座混气腔7,另一端连通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
[0034]该细小通孔大小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当开关处于最大火位置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为P1,当开关处于最小火位置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为P2,由于大火状态下混合气的喷出量远多于最小火状态下混合气的喷出量,因此P1W215当所述细小通孔的直径大小处于本申请所述的尺寸范
[0035]围内时,PAPc^P2,其中所述Ptl为大气压强。当开关处于最大火状态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PWtl,混合气从炉头座混气腔7进入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然后从主火通道5喷出,同时通过细小通孔13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沿辅火通道6喷出,此时内环火盖2上部的主火通道5和中部的辅火通道6均有混合气喷出,点燃后即均有火焰;当开关由最大逐渐转小时,炉头座混气腔7内的压强P也逐渐减小,直到P < Ptl,混合气无法通过细小通孔13进入 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此时内环火盖辅火通道6火焰逐渐熄灭,仅内环火盖的主火通道5有火焰燃烧。上述实施例中细小通孔直径可为0.1-1.2mm,最优为
0.2-0.6mm。此处选择最优尺寸,通孔直径为0.4mm。
【权利要求】
1.一种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包括炉头座(1)和可拆卸定位设置于炉头座上端的内环火盖(2),该内环火盖包括一呈筒状结构的火盖本体(3),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封口且底部开口,火盖本体的中空部位形成火盖本体混气腔(4),所述火盖本体周向侧立面的上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连通火盖本体混气腔和外界的主火通道(5),中部间隔开设有若干排连通火盖本体混气腔和外界的辅火通道(6);所述炉头座包括一个两端分别与引射管和火盖本体混气腔连通的炉头座混气腔(7),其特征在于: 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朝向火盖本体(2)上顶面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一圈凸台一(8),该凸台一恰能容置于火盖本体混气腔中;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朝向引射管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形成一圈凸台二(9),该凸 台二止顶于火盖本体的外周壁下端,且凸台一(8)顶面至凸台二(9)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火盖本体混气腔(4)的轴向长度;所述凸台一的上侧面、火盖本体上顶面内侧面和火盖本体内周壁共同围成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所述凸台一的下侧面、凸台二上侧面、火盖本体内周壁与炉头座混气腔外周壁共同围成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且所述主火通道(5)开设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上,辅火通道(6)开设于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上(11);设有一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10)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的狭小辅助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的狭小辅助通道的结构是:所述凸台一(8)的外周壁抵紧于火盖本体(3)的内周壁上,且在位于凸台一⑶和凸台二(9)之间的炉头座混气腔(7)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排细小通孔(13),该细小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炉头座混气腔(7)和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小通孔的直径为 0.1-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小通孔的直径为 0.2-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供混合气从第一火盖本体混气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混气腔的狭小辅助通道的结构是:所述凸台一(8)的外周壁与火盖本体(3)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一圈狭小的环形缝隙(14),所述环形缝隙的单边宽度为0.1-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内环的分段燃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隙的单边宽度为0.2-0.6mm。
【文档编号】F23D14/62GK203810414SQ20142023123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张永杰 申请人: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