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15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头。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燃烧器炉头中,一般包括炉头本体,炉头本体内设有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分别连通有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炉头在使用时,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的上方分别罩设有内圈火盖和外圈火盖,燃气以及空气进入引射管后进行混合,再经由气道进入对应的火盖,在点火装置的作用下引燃。

但现有的炉头内部构造仍有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引射管与气道连通部位的设置,常导致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不好,影响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炉头,改进了进气方式和部位,提高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起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一种改进的炉头,包括炉头本体,炉头本体内设有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内环气道连通有内引射管,外环气道连通有外引射管,所述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分别有两个,沿切向连通在对应气道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炉头配置双内引射管和双外引射管且沿切向进气,可以更好的在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中形成气旋涡流,提高混合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为同心布置的圆环形,分别由各自的底壁和侧壁围成且顶部开放,所述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分别连通至的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的底壁。

气道的相对两侧可理解为环形气道的某一直径的两端处,对称布置的方式可保证气旋方向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炉头本体具有通过其直径且垂直于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底壁的参照面,两个内引射管和两个外引射管均旋转对称(相对于炉头本体的中心旋转对称,利于产生气旋)的布置在参照面两侧。

作为优选,处在参照面同侧一内引射管和一外引射管并排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出气口均处在所述参照面上。

现有技术一些引射管的出气口尽管设置在底壁,但出气口的朝向是直接向上,难以形成气旋,本实用新型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出气口均处在所述参照面上,即出气口直接朝向是水平方向,更利于形成气旋。

作为优选,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的底壁均设有逐渐下沉的过渡区,过渡区沉降至最低处即与所述参照面对接,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出气口通过各自对应的过渡区连通至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

气流经由引射管的出气口输出后,通过过渡区逐渐上升,而非突变式的上升,也是保证形成稳定气旋的要素之一。

作为优选,两个内引射管的出气口相对于参照面朝向相反。但由于两出气口处在内环气道的相对两侧,因此在周向上,两出气口反而具有相同的朝向,利于形成气旋,提高混合效果。

同理作为优选,两个外引射管的出气口相对于参照面朝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气道和/或外环气道的断面处,由各自的底壁向上逐渐加宽直至各自的侧壁顶沿。这样更利于气流上行助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内环气道和/或外环气道的断面处,由各自的底壁向上逐渐收敛,再逐渐扩张形成束腰结构。

束腰结构的气道,可以使气旋在气道底部保持更长的时间,提高混合效果,而后再上行进入对应的火盖进行燃烧。

气流在经过收窄的腰部之后,由于气道变宽,因此相当于对气流气道的驱动作用,可以更好的进入火盖。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气道中,两个内引射管分别对应第一内环出气口和第二内环出气口,内环气道被两个出气口分为两个半环,每个半环由相应的出气口起,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气道宽度逐渐增加。

气道宽度指内管气道在径向上的尺寸,例如其中一半环气道由第一内环出气口开始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宽度逐渐增加,直至到达第二内环出气口。

在第二内环出气口处,宽度先收敛与第一内环出气口处宽度一致,而后也是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气道宽度逐渐增加,直至到达第一内环出气口。

同理,作为优选,所述外环气道中,两个外引射管分别对应第一外环出气口和第二外环出气口,外环气道被两个出气口分为两个半环,每个半环由相应的出气口起,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气道宽度逐渐增加。形成的气旋在周向进行时,由于气道宽度逐渐增加,会形成再次的驱动和引射效果。

作为优选,还设有支撑炉头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分处参照面两侧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其中第一基座上设有内环三通和外环三通,每个三通均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分气口,其中两个进气口分别对接内环供气管路和外环供气管路,两个出气口分别连通处在参照面同侧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

第二基座上设有连通的内环进气、出气口,以及连通的外环进气、出气口;第一基座上的两个分气口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连接至第二基座上的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第二基座上的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分别连通处在参照面同侧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

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管壁上设有连接耳,所述炉头通过连接耳安装在支架上。

支架不仅起到了支撑固定炉头本体的作用,还在两内引射管和两外引射管之间进行分气,所述内环三通和外环三通可以使常规的管路元件,也可以是通过镂空或钻孔等方式在金属件上一体加工而成。

所述第一基座上两个出气口,以及第二基座上的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均设有气嘴,所述气嘴为镂空的多面体结构,每个面上分别设有气孔,其中一个气孔做为进气孔,其余气孔作为出气孔。

多面体可以是六面体、八面体等结构。镂空的多面体结构可以保证多方位进气,也起到了与空气的预混效果。

本实用新型炉头通过引射管以及束腰结构的气道两次对气流进行引射和驱动,并通过相对布置的双引射管结构,形成气道内的气旋涡流,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更佳,改善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头连同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环气道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各附图,本实施例一种改进的炉头,包括炉头本体2,炉头本体2内设有内环气道4和外环气道3,内环气道4连通有内引射管9,外环气道3连通有外引射管8。

本实施例中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分别有两个,沿切向连通在对应气道的相对两侧。

内环气道4和外环气道3为同心布置的圆环形,分别由各自的底壁和侧壁围成且顶部开放,内引射管9和外引射管8分别连通至的内环气道4和外环气道3的底壁。

炉头本体2具有通过其直径且垂直于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底壁的参照面,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两个内引射管旋转对称且布置在参照面两侧,两个外引射管旋转对称且布置在参照面两侧。处在参照面同侧一内引射管和一外引射管并排布置。

本实施例中各个引射管与对应气道的底壁相贴合拼接,气道的底壁兼做对应引射管(横置)的顶部侧壁。不仅节省材料而且结构紧凑,降低了炉头的整体高度。

为了支撑炉头,还设有支架,支架包括分处参照面两侧的第一基座1b和第二基座1a。

第一基座上设有内环三通和外环三通,分别对应内引射管9和处在参照面同侧一外引射管。

每个三通均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分气口,以对应内引射管9的三通为例,其进气口5对接内环供气管路,出气口连通内引射管9。

第二基座1a上设有连通的内环进气、出气口,以及连通的外环进气、出气口;第一基座上的两个分气口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连接至第二基座上的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第二基座上的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分别连通处在参照面同侧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

以对应内引射管9的三通为例,其分气口6通过对应的管路(图中省略)连接至第二基座1a上的内环进气口。

第一基座上两个出气口,以及第二基座上的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均设有气嘴,以对应内引射管9的三通为例,其出气口上设有气嘴7,结合图5,气嘴7为镂空的多面体结构,每个面上分别设有气孔7a,其中一个气孔做为进气孔,其余气孔作为出气孔,多面体可以是六面体、八面体等结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管壁上设有连接耳,炉头通过连接耳安装在支架上。

参照图3,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的出气口均处在参照面上。例如外引射管8的出气口10,以及处在参照面同侧的内引射管的出气口12,各出气口直接朝向是水平方向,更利于形成气旋。

出气口10箭头A方向进入外环气道4,而炉头本体另一侧的外引射管的出气口箭头B方向进入外环气道4,更利于形成气旋。

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均为炉头切向,且具有相同的圆周指向。

内环气道3中,两个内引射管分别对应第一内环出气口和第二内环出气口,内环气道被两个出气口分为两个半环,每个半环由相应的出气口起,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气道宽度逐渐增加。

同理,外环气道4中,两个外引射管分别对应第一外环出气口和第二外环出气口,外环气道被两个出气口分为两个半环,每个半环由相应的出气口起,在沿周向延伸的同时,气道宽度逐渐增加。

形成的气旋在周向进行时,由于气道宽度逐渐增加,会形成再次的驱动和引射效果。

内环气道4和外环气道3的底壁均设有逐渐下沉的过渡区,例如外环气道3的过渡区11,过渡区11沉降至最低处即与参照面对接,外引射管9的出气口10通过对应的过渡区11连通至外环气道3,以保持气流的稳定。

两个内引射管的出气口相对于参照面朝向相反,由于两出气口处在内环气道的相对两侧,因此在周向上,两出气口反而具有相同的朝向,利于形成气旋,提高混合效果。同理两个外引射管的出气口相对于参照面朝向相反。

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的断面处,由各自的底壁向上逐渐收敛,再逐渐扩张形成束腰结构(图1、图3中并未显示)。结合图4,以外环气道3为例,断面处由底壁向上逐渐收敛,再逐渐扩张形成束腰结构,可以使气旋在气道底部保持更长的时间,提高混合效果,而后再上行进入对应的火盖进行燃烧。

本实用新型炉头使用时内环供气管路和外环供气管路分别连接第一基座上的两个进气口,燃气通过两个进气口经由对应两个出气口(分别对应内环和外环)进入处在参照面同一侧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

第一基座的两个分气口作为支路将燃气分别引向第二基座的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再经第二基座上的内环出气口和外环出气口进入处在参照面另一侧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

各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通过各自的出气口将燃气连通空气引射进入内环气道和外环气道。

在各气道中,由于引射管是成对的布置,且切向输入,因此在气道中会产生气旋涡流,提高混合效果,气道断面的束腰结构,可以使气旋在气道底部保持更长的时间,而后再上升进入火盖燃烧。

本实用新型炉头通过引射管以及束腰结构的气道两次对气流进行引射和驱动,并通过相对布置的双引射管结构,形成气道内的气旋涡流,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更佳,改善燃烧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