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05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3种,填埋方式存在占用和消耗大量土地资源、渗沥液污染、填埋气体污染大气等缺点。堆肥方式存在分选效率低、垃圾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必须大于40%、肥料质量差等缺点。

焚烧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减容减量的垃圾处理手段,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焚烧处理是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余热回收可供热和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他用途。焚烧处理技术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且有热能回收利用。因此,对生活垃圾实行焚烧处理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世界各国大都普遍采用这种垃圾处理技术。

但如何对垃圾的焚烧过程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垃圾焚烧的效果更加理想,并且充分利用垃圾焚烧的中间产物,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壳体、供电装置、控制装置;

第一腔体设于壳体内部,第一腔体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壳体外壁上设有第一引风装置,第一引风装置用于带动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流动;第一腔体内自顶部至底部依次设有第一管道回路、第二管道回路、第三管道回路,第一管道回路、第二管道回路、第三管道回路均通过管道与气体通道连通;第一管道回路、第二管道回路、第三管道回路内均设有加热装置;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开始或停止为加热装置供电;第一腔体底部设有落料口,落料口处设有调节阀门;

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腔体内第一位置的温度值T01,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腔体内第二位置的温度值T02

第二腔体顶部设有尾气出口,尾气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回路连通,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尾气出口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管道回路连通,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尾气出口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三管道回路连通,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第二腔体内;

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三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尾气出口处的温度值T;

控制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通信连接;

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检测装置第一腔体内第一位置的温度值T01、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腔体内第二位置的温度值T02,并计算出T01与T02的差值T0,控制装置通过第三检测装置获取检测尾气出口处的温度值T,并根据差值T0的大小以及T的大小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

优选地,控制装置内预设有第一差值T1、第二差值T2、第一温度值T3,其中,0<T1<T2;调节阀门的开度从小至大依次预设有第一开度、第二开度、第三开度;

当T0≤T1、T≤T3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调整为启动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调整为开启状态,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供电状态,以及,将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为第一开度;

当T0≤T1、T>T3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调整为启动状态、第二引风装置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调整为开启状态,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以及,将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为第一开度;

当T1<T0<T2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调整为开启状态,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以及,将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为第二开度;

当T0≥T2、T≤T3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调整为开启状态、第三电磁阀调整为关闭状态,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以及,将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为第三开度;

当T0≥T2、T>T3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供电装置、调节阀门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第二引风装置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调整为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调整为关闭状态,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以及,将调节阀门的开度调整为第三开度。

优选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一腔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一腔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第三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二腔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腔体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连接有分叉管道,分叉管道的一个出口通过出气管道与第一腔体连通,出气管道上依次设有除杂装置和干燥装置,分叉管道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腔体底部设有排灰装置,排灰装置用于将垃圾在第二腔体内燃烧产生的灰渣排出。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腔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进料阀门,进料阀门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调节进料口处的进料速度。

本发明为提高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效果,通过检测第一腔体内的温度来判断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情况,再对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控制第一腔体内的热能供给、第一腔体的落料速度、第一腔体内的热能流动速度来改善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情况,使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情况更接近理想焚烧状态,保证垃圾的焚烧效果。本发明通过检测第一腔体内两个特定位置的温度并计算两个温度的差值,再根据差值的浮动区间来判断第一腔体内的温度分布情况,采用对两个温度的差值的浮动区间进行分析扩大了温度的浮动范围,避免采用固定温度值对实际温度进行分析时不全面的弊端,由于温度的变化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对温度差值的浮动区间进行分析可保证分析的精确性,避免因某一位置的温度值跳动变化影响检测结果。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腔体内的温度较低时,为保障第一腔体内垃圾能进行充分焚烧,应当适当提高第一腔体内的温度,此时将第二腔体产生的尾气充入第一腔体内设置的管道内并利用第一引风装置加大管道内气体的流动速度,同时利用第二引风装置增加第二腔体内的氧含量以加速第二腔体内垃圾的焚烧进度,使第二腔体产生更多的热能为第一腔体提供补给,并且此时降低第一腔体的落料速度,使第一腔体底部有足够多的灰渣位第一腔体的焚烧提供支撑,避免出现灰渣过少影响焚烧效果的情况;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腔体内的温度较高时,为避免第一腔体内垃圾出现过度焚烧的情况,应适当降低第一腔体内的热能供给,此时只将第二腔体产生的尾气充入第一腔体内设置的部分管道内并关闭第一引风装置,同时关闭第二引风装置,防止第二腔体内垃圾焚烧产生过量的热能,并且此时增大第一腔体的落料速度,使第一腔体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尽快排出,防止第一腔体底部有过多的灰渣占用第一腔体内的空间,使第一腔体底部的灰渣的高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为第一腔体内垃圾进行焚烧提供有效支撑;且当第二腔体不能提供足够的热源时,利用供电装置为加热装置供电以快速提高第一腔体的温度,使第一腔体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焚烧的温度范围内;如此,通过控制第一腔体内的热能供给、第一腔体的落料速度、第一腔体内的热能流动速度来改善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情况,保证第一腔体内垃圾的焚烧效果,同时利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协同配合工作,使第二腔体为第一腔体提供稳定足够的热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

参照图1、图2,本发明提出的垃圾焚烧炉高效循环进气及自动落料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腔体1、第二腔体2、壳体3、供电装置、控制装置;

第一腔体1设于壳体3内部,第一腔体1外壁与壳体3内壁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壳体3外壁上设有第一引风装置8,第一引风装置8用于带动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流动;第一腔体1内自顶部至底部依次设有第一管道回路4、第二管道回路5、第三管道回路6,第一管道回路4、第二管道回路5、第三管道回路6均通过管道与气体通道连通;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可充入上述三个管道回路中后,第一腔体1内的垃圾可通过上述三个管道回路吸收尾气中蕴含的热量,使得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升高,且上述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可通过气体通道包裹在第一腔体1外部,对第一腔体1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第一腔体1的温度流失过快。第一管道回路4、第二管道回路5、第三管道回路6内均设有加热装置7;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7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开始或停止为加热装置7供电;如此,当第二腔体2内产生的尾气的温度不够高时,或者当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过低时,可以利用加热装置7对上述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上述三个管道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从而有利于第一腔体1内的垃圾吸收上述三个管道中气体中的热能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升高至合适的温度范围;

第一腔体1底部设有落料口,落料口处设有调节阀门21;及时将第一腔体1底部的灰渣排出不仅可以节约第一腔体1内的空间,而且有利于将第一腔体1底部灰渣的高度保持在利于焚烧的范围内,防止灰渣堆积过高或过低影响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

所述的第一腔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18,排气口18处连接有分叉管道,分叉管道的一个出口通过出气管道与第一腔体1连通,出气管道上依次设有除杂装置19和干燥装置20,分叉管道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体2连通;如此,第一腔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通过管道送至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内,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可充分利用尾气中蕴含的温度为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加温,使得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焚烧的范围内,其次,第一腔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被送入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后,可对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起到助燃的作用,加速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内垃圾的焚烧进度,提高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内垃圾的焚烧效果。

第一腔体1内设有第一检测装置10和第二检测装置11,第一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第一腔体1内第一位置的温度值T01,第二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第一腔体1内第二位置的温度值T02;第一检测装置10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一腔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检测装置11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一腔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采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值进行检测可保证第一检测装置10和第二检测装置11检测的精度,为控制装置对第一检测装置10和第二检测装置11的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第二腔体2顶部设有尾气出口12,尾气出口12通过第四管道与第一管道回路4连通,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尾气出口12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管道回路5连通,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4,尾气出口12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三管道回路6连通,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5;利用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的开关状态来控制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进入上述三个管道回路中的量,使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中蕴含的温度为第一腔体1内不同的位置提供辅热,实现加热的针对性。第二腔体2内设有第二引风装置17,第二引风装置17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第二腔体2内;

所述的第二腔体2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进料阀门22,进料阀门22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并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调节进料口处的进料速度。对进料阀门22进行调节可改变进料口处的进料速度,从而改变进入到第二腔体2内垃圾的量;在第二腔体2内温度较高时,新进入到第二腔体2内的垃圾可吸收第二腔体2内的高温对其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使新垃圾保持较高的干燥度,从而新垃圾在进行充分焚烧时焚烧效果更高;在第二腔体2内温度不够高时,新进入第二腔体2内的垃圾可在第二引风装置17的配合下加速焚烧,使第二腔体2内的垃圾焚烧快速以提高第二腔体2的温度,从而保证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中蕴含的温度可以为第一腔体1提供充足的热量补给。

所述的第二腔体2底部设有排灰装置9,排灰装置9用于将垃圾在第二腔体2内燃烧产生的灰渣排出,使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能及时排出,在节约第二腔体2内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第二腔体2底部灰渣的高度保持在适宜焚烧的范围内。

第二腔体2内设有第三检测装置16,第三检测装置16用于检测尾气出口12处的温度值T;第三检测装置16包括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沿第二腔体2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采用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可保证温度检测的精度,使得第三检测装置16的检测值更加精准,为控制装置分析第二腔体2内的温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控制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10、第二检测装置11、第三检测装置16、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通信连接;

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检测装置10第一腔体1内第一位置的温度值T01、第二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第一腔体1内第二位置的温度值T02,并计算出T01与T02的差值T0,控制装置通过第三检测装置16获取检测尾气出口12处的温度值T,并根据差值T0的大小以及T的大小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

具体操作为:控制装置内预设有第一差值T1、第二差值T2、第一温度值T3,其中,0<T1<T2;调节阀门21的开度从小至大依次预设有第一开度、第二开度、第三开度;

当T0≤T1、T≤T3时,表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值过小,即说明第一腔体1内整体的温度较低导致两个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过小,为保证第一腔体1内的垃圾能进行充分焚烧,应当适当提高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此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调整为启动状态,开启第一引风装置8加速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的流动速度,使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更多的进入上述三个管道内为第一腔体1供热,开启第二引风装置17为第二腔体2引入更多的氧气来加速第二腔体2内垃圾的焚烧进度,使得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更加充分以产生足够温度的尾气为第一前提提供热量,以及,将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调整为开启状态,使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全面地进入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三个管道回路中为第一腔体1提供热量,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供电状态,利用加热装置7为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加热,使上述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即保证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在短时间内生升高至利于焚烧的范围内,保证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以及,由于第一腔体1内的实际温度较低,即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较慢,则第一腔体1内没有产生较多的灰渣,因此将调节阀门21的开度调整为第一开度,利用较小的开度对第一腔体1进行落料防止第一腔体1底部灰渣排出过多;

当T0≤T1、T>T3时,表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值过小,即说明第一腔体1内整体的温度较低导致两个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过小,为保证第一腔体1内的垃圾能进行充分焚烧,应当适当提高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此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8调整为启动状态、第二引风装置17调整为停止状态,开启第一引风装置8加速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三个管道回路中的气体的流动速度,使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更多的进入上述三个管道内为第一腔体1供热,由于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的温度足够高,因此关闭第二引风装置17以节能,同时防止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过于剧烈,以及,将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调整为开启状态,使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全面地进入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三个管道回路中为第一腔体1提供热量,利用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中蕴含的高热量来第一腔体1的温度,以及,由于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的温度足够高,足以为第一腔体1提供热能供给,因此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达到节能的目的,以及,由于第一腔体1内的实际温度较低,即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较慢,则第一腔体1内没有产生较多的灰渣,因此将调节阀门21的开度调整为第一开度,使落料口的落料速度保持在较小的速度,防止第一腔体1底部的灰渣掉落过多;

当T1<T0<T2时,表明第一腔体1内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值适中,即第一腔体1内的实际温度处于稳定范围内,即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实际焚烧情况温度,则只需保持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即可,此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调整为开启状态,全面利用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保证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以节约电能,以及,由于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实际焚烧情况稳定,因此为防止第一腔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堆积在第一腔体1底部,于是将调节阀门21的开度调整为第二开度,及时将第一腔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排出;

当T0≥T2、T≤T3时,表明第一腔体1内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值较大,即第一腔体1内的整体的温度偏高导致两个位置的温度差值过大,为避免第一腔体1内温度过高造成第一腔体1内垃圾过度焚烧的情况发生,应适当降低第一腔体1内的热源供给,此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调整为开启状态、第三电磁阀15调整为关闭状态,只利用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为第一腔体1内远离垃圾充分焚烧的位置进行供热,避免第一腔体1内垃圾进行充分焚烧的位置吸收过多的热量造成垃圾过度焚烧的情况发生,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在节能的基础上降低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供给,以及,由于第一腔体1内的实际温度较高,即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较快,因此第一腔体1内产生了较多的垃圾焚烧形成的灰渣,于是将调节阀门21的开度调整为第三开度,通过增大落料口的落料速度加快第一腔体1底部灰渣排出第一腔体1的速度,避免过多的灰渣堆积在第一腔体1底部影响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使第一腔体1底部的灰渣高度保持在利于焚烧的范围内;

当T0≥T2、T>T3时,表明第一腔体1内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的温度值的差值较大,即第一腔体1内的整体的温度偏高导致两个位置的温度差值过大,为避免第一腔体1内温度过高造成第一腔体1内垃圾过度焚烧的情况发生,应适当降低第一腔体1内的热源供给,此时控制装置指令控制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5、供电装置、调节阀门21动作,将第一引风装置8、第二引风装置17调整为停止状态,以及,将第一电磁阀13调整为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5调整为关闭状态,只利用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的尾气为第一腔体1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进行供热,上述位置的垃圾可利用管道内的热量对垃圾的水分进行初步去除,使垃圾保持更高的干燥度,以及,将供电装置调整为断电状态,在节能的基础上降低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供给,以及,由于第一腔体1内的实际温度较高,即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较快,因此第一腔体1内产生了较多的垃圾焚烧形成的灰渣,于是将调节阀门21的开度调整为第三开度,通过增大落料口的落料速度加快第一腔体1底部灰渣排出第一腔体1的速度,避免过多的灰渣堆积在第一腔体1底部影响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使第一腔体1底部的灰渣高度保持在利于焚烧的范围内。

为提高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通过检测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来判断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再对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控制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供给、第一腔体1的落料速度、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流动速度来改善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使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更接近理想焚烧状态,保证垃圾的焚烧效果。通过检测第一腔体1内两个特定位置的温度并计算两个温度的差值,再根据差值的浮动区间来判断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分布情况,采用对两个温度的差值的浮动区间进行分析扩大了温度的浮动范围,避免采用固定温度值对实际温度进行分析时不全面的弊端,由于温度的变化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对温度差值的浮动区间进行分析可保证分析的精确性,避免因某一位置的温度值跳动变化影响检测结果。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较低时,为保障第一腔体1内垃圾能进行充分焚烧,应当适当提高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此时将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充入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管道内并利用第一引风装置8加大管道内气体的流动速度,同时利用第二引风装置17增加第二腔体2内的氧含量以加速第二腔体2内垃圾的焚烧进度,使第二腔体2产生更多的热能为第一腔体1提供补给,并且此时降低第一腔体1的落料速度,使第一腔体1底部有足够多的灰渣位第一腔体1的焚烧提供支撑,避免出现灰渣过少影响焚烧效果的情况;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较高时,为避免第一腔体1内垃圾出现过度焚烧的情况,应适当降低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供给,此时只将第二腔体2产生的尾气充入第一腔体1内设置的部分管道内并关闭第一引风装置8,同时关闭第二引风装置17,防止第二腔体2内垃圾焚烧产生过量的热能,并且此时增大第一腔体1的落料速度,使第一腔体1内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尽快排出,防止第一腔体1底部有过多的灰渣占用第一腔体1内的空间,使第一腔体1底部的灰渣的高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为第一腔体1内垃圾进行焚烧提供有效支撑;且当第二腔体2不能提供足够的热源时,利用供电装置为加热装置7供电以快速提高第一腔体1的温度,使第一腔体1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焚烧的温度范围内;如此,通过控制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供给、第一腔体1的落料速度、第一腔体1内的热能流动速度来改善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情况,保证第一腔体1内垃圾的焚烧效果,同时利用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协同配合工作,使第二腔体2为第一腔体1提供稳定足够的热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