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火盖的传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404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火盖的传火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的传火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的火焰分布一般由内环火和外环火组成,或者在内环火和外环火之间增加一圈中环火形成三环火,其中内环火分布在中心火盖外侧,外环火和中环火分布在外圈火盖的外侧和内侧。灶具工作时,一般先点燃内环火,再由内环火传递点燃中环火、外环火,为增加火焰传递的可靠性,就需要在大火盖的内外侧火孔之间增加传火孔。目前现有技术的灶具燃烧器的传火孔多是条形火孔或多个圆形火孔结构,这两种方式传火孔的开孔朝向都是向上,都存在外观不美观、传火孔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的传火结构,改善现有技术外观不美观、容易造成传火孔堵塞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火盖的传火结构,所述传火结构包括传火槽和设置于所述传火槽内的传火孔,所述传火槽设置于燃烧器火盖的内侧火孔与外侧火孔之间的上部平面上,所述传火槽沿圆周均匀分布;一侧所述传火槽的底面与所述传火槽的侧壁交界处未封闭形成水平方向开口的条形所述传火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火槽的形状为“C”形,所述“C”形传火槽的一端指向一个所述内侧火孔,所述“C”形传火槽的另一端指向一个所述外侧火孔。将传火槽的形状设置为C型,其一端的出火方向指向一个内侧火孔,另一端的出火方向指向一个外侧火孔,有利于火焰通过传火槽在外圈火和内圈火之间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传火孔隐藏在传火槽内,外观美观,并且由于传火孔的开口为水平方向,污垢不易沉积,因而传火孔不易被堵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传火孔开口朝上所导致的易于堵塞的技术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中,1燃烧器火盖;2传火槽;3内侧火孔;4外侧火孔;5火盖的上部平面;6传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传火槽2和设置于传火槽2内的传火孔6,传火槽2设置于燃烧器火盖1的内侧火孔3与外侧火孔4之间的上部平面5上,传火槽2沿圆周均匀分布。

如图2所示,一侧传火槽2的底面与传火槽2的侧壁交界处未封闭形成水平方向开口的条形传火孔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传火槽2的形状为“C”形,“C”形传火槽的一端指向一个内侧火孔,“C”形传火槽的另一端指向一个外侧火孔,因此更有利于火焰通过传火槽在外圈火和内圈火之间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传火孔6隐藏在传火槽2内,外观美观,并且由于传火孔6的开口为水平方向,污垢不易沉积,因而传火孔6不易被堵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传火孔开口朝上所导致的易于堵塞的技术问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