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47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锅炉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具有烟箱、烟道余热回收利用的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一般可分为卧式余热锅炉和立式余热锅炉。

卧式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从烟道进口1进入至换热模块中,再由烟道出口2流至烟囱3排出,一般在烟道出口2还会设置一块烟气挡板,该烟气挡板包括数根均匀间隔竖立设置的受热面管束,而这样的设置就让受热面管束与卧式余热锅炉内的烟气通道之间存在着空隙,使得流动的烟气短路并形成“烟气走廊”,而这些还具有一定温度的烟气直接进入烟囱3排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另外,在对应烟道的锅炉本体4底部还具有数个放水门,其作用是在必要时开启以放尽锅炉本体内的存水,而在烟囱3侧有一组烟囱挡板雨水放水门及烟囱底部放水门,其作用是在停炉后关闭烟囱挡板时开启以放尽存水。但是这些放水门上均是安装了手动隔离阀,每次都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手动开启和关闭这些手动隔离阀,由于工作人员也无法直接观察炉内的存水情况,因此,每次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何时开启手动隔离阀来进行放水,对现场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容易造成炉内底部产生积水生锈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能够有效地防止烟气短路形成“烟气走廊”,还能够准确的开启隔离阀,对炉底部材料起到有效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包括锅炉本体,以及连于锅炉本体后道的烟囱,锅炉本体内具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烟气挡板,锅炉本体的底部具有数个放水口,烟囱上也具有放水口,所述的烟气挡板包括受热面管束、间隔挡板和侧翼挡板,受热面管束具有数根,数根受热面管束均匀间隔竖立设置于烟气出口上,间隔挡板也具有数根,每根间隔挡板上均设有数个依次排列的连接孔,数根受热面管束分别设于相应的连接孔中,使得数根间隔挡板横向连于受热面管束上,从而实现烟气挡板整体形成栅格式结构,侧翼挡板具有两块,分别连于最边部的两根受热面管束的外侧;

所述放水口上均设有自动输水器,自动疏水器为浮球式自动疏水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壳体上设有输入端和排放端,输入端与放水口连通,壳体内设有浮球排放机构,浮球排放机构与排放端连通,浮球排放机构包括浮球、连接杆、疏水导向板、活塞和排放口,排放口设置呈圆锥形,其下部的小口端与排放端相连,活塞设于排放口内,并在排放口内呈上下运动,活塞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浮球相连,疏水导向板设于连接杆上。

所述的间隔挡板的连接孔均设有管套,通过管套连于受热面管束上。

所述的间隔挡板与管套之间、管套与受热面管束之间均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的排放端包括空气排放口和凝结水排放口。

所述的空气排放口设于壳体的顶部,凝结水排放口与浮球排放机构的排放口相连。

所述的疏水导向板设置呈圆片形状,在其圆心位置上开设一通孔,用以套设于连接杆上,绕通孔均匀分布数个排水通孔。

所述的排水通孔设有3~6个。

所述的活塞设置呈与排放口内部相适配的圆锥形。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能够有效地防止烟气短路形成“烟气走廊”,还可以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准确地择机启闭,对锅炉底部材料起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又减少运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防止应误判引起的不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卧式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烟气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烟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输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浮球排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疏水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卧式余热锅炉,包括锅炉本体5,以及连于锅炉本体5后道的烟囱6,锅炉本体5内具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烟气挡板7,锅炉本体55的底部具有数个放水口,烟囱6上也具有放水口,上述为现有技术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的烟气挡板7包括受热面管束701、间隔挡板702和侧翼挡板703,受热面管束701具有数根,数根受热面管束701均匀间隔竖立设置于烟气出口上,并与锅炉本体5的内壁相连,间隔挡板702也具有数根,每根间隔挡板702上均设有数个依次排列的连接孔,数根受热面管束701分别设于相应的连接孔中,使得数根间隔挡板702横向连于受热面管束701上,从而实现烟气挡板7整体形成栅格式的结构,侧翼挡板703具有两块,分别连于最边部的两根受热面管束701的外侧。栅格式结构的烟气挡板7,缩小了原先烟气挡板7与锅炉本体5之间的间隙,约束了卧式余热锅炉内部的烟气流动,防止烟气短路形成“烟气走廊”,实现了烟气在烟道内均匀的分布和对受热面管束701的充分冲刷,提高了锅炉换热效率,保证了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较佳的,所述的间隔挡板702的连接孔均设有管套704,通过管套704连于受热面管束701上,而间隔挡板702与管套704之间、管套704与受热面管束701之间均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其一,是便于烟气挡板7的安装与拆卸方便,其二,又避免了受热面管束701、间隔挡板702和侧翼挡板703由于热膨胀量而产生大的应力和变形。

较佳的,所述放水口上均设有自动输水器8,自动疏水器8选用浮球式自动疏水器,该疏水器包括一中空的壳体9,其内部的空间用以盛放存水,壳体9上设有输入端10和排放端,输入端10直接锅炉本体5以及烟囱6上的放水口连通,使锅炉本体5底部和烟囱6内的存水流至壳体9的内部,壳体9内还设有一浮球排放机构11,浮球排放机构11与排放端连通,浮球排放机构11包括浮球12、连接杆13、疏水导向板14、活塞15和排放口16,排放口16设置呈圆锥形,其下部的小口端与排放端相连,活塞15设于排放口16内,并在排放口16内呈上下运动,活塞15的上端通过连接杆13与浮球12相连,疏水导向板14设于连接杆13上,当锅炉本体5底部和烟囱6内的存水流至壳体9的内部后,在壳体9内慢慢积存并形成一定的水面高度,而浮球12也随着水面高度慢慢上升,浮球12通过连接杆13带动疏水导向板14和活塞15随之一起上升,使得壳体9内的存水通过疏水导向板14上的排水通孔1401流入排放口16,而此时的排放口16是处于开通状态,存水通过排放口16流至外部,当壳体9内的存水排放完后,由于水面高度下降,浮球12也随之下降,而疏水导向板14和活塞15也恢复原位,活塞15又重新将排放口16闭合,如此反复循环,使锅炉本体5底部和烟囱6排水工序始终处于自动排放状态,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凭借经验手动去开启阀门,排放存水。

较佳的,所述的排放端可以设置有两个,包括空气排放口17和凝结水排放口18,空气排放口17和凝结水排放口18都与外部的排水管道19相连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空气排放口17设于壳体9的顶部,便于气体的排放,凝结水排放口18与浮球排放机构9的排放口16相连。

较佳的,所述的疏水导向板14设置呈圆片形状,在其圆心位置上开设一通孔1402,用以套设于连接杆13上,围绕通孔1402的周边,均匀分布数个排水通孔1401,排水通孔1401设有3~6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锅炉本体5以及烟囱6内的排水量而设定,本实施例中,设置了4个排水通孔1401。

较佳的,所述的活塞15设置呈与排放口16内部相适配的圆锥形,可以选用木塞,密封性较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锅炉换热效率,保证了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再通过自动疏水器的自动启闭,准确有效的放尽炉底存水,防止积水锈蚀。且适合所有电站余热锅炉均可实施,符合企业精益管理要求,符合当前提倡的建设高效社会要求。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