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686发布日期:2018-06-15 23:5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辅助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



背景技术: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锅炉属于长期运行的设备,因此燃料燃烧完毕后会在炉箅上产生颗粒较大的积灰或由于积灰过多形成积灰层,传统焚烧炉采用人工手动清除垃圾燃烧后的灰尘,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大大、效率低,同时人工请灰有死角,易导致局部地区清理不彻底,导致灰尘积聚,影响焚烧效果。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焚烧炉清灰装置。

此外,专利号为CN2035335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焚烧炉清灰装置,包括炉身、翻转炉排、导杆、导套、储灰盒、导灰板、卸灰门、油缸,虽然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能有效收集灰尘,同时清灰效果好,无灰尘堆积死角,提高了焚烧炉燃烧性能,但是在清灰过程中,仍需要人工去操作,存在劳动强度费时费力,清灰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通过顶升组件带动炉箅组件进行自动清灰,解决了对焚烧炉的炉箅进行自动清灰的技术问题,且清灰效果好,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炉腔划分为位于上部的燃烧区与位于下部的储灰区,且该燃烧区的纵向两侧的炉壁中部位置对称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

炉箅装置,所述炉箅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内,其包括炉箅组件与顶升组件,所述炉箅组件位于所述燃烧区内,所述顶升组件位于所述燃烧区与所述储灰区之间,由该顶升组件带动所述炉箅组件沿所述滑槽竖直上下运动,对该炉箅组件上堆积的烟灰进行清理;

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其末端与所述燃烧区的两侧炉壁连通,且其对该燃烧区通入空气;以及

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其末端与所述燃烧区的后侧炉壁连通,且其对该燃烧区通入燃油。

作为改进,所述燃烧区的前侧炉壁上设置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置有旋转的第一保温炉门,所述燃烧区的顶部炉壁上开设有烟囱。

作为改进,所述储灰区的前侧炉壁上设置有出灰口,且该出灰口上设置有旋转的第二保温炉门。

作为改进,所述炉箅组件包括:

第一炉箅,所述第一炉箅设置于所述炉体横向的一侧,其一端与该炉体的两炉壁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摆动设置于该炉体的中部,且该第一炉箅位于所述炉体的中部一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腰槽,沿所述第一炉箅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炉箅槽;

第二炉箅,所述第二炉箅相对于所述第一炉箅设置于所述炉体横向的另一侧,其一端与该炉体的两炉壁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摆动设置于该炉体的中部,且该第二炉箅位于所述炉体的中部一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腰槽,沿所述第二炉箅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炉箅槽,且该第二炉箅槽与所述第一炉箅槽穿插配合设置;以及

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两端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炉箅槽与第二炉箅槽将所述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串联。

作为改进,所述顶升组件位于所述炉箅组件的下方,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一侧;

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横向两侧的炉壁上,其两端对称设置有螺纹;

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两侧,其与所述螺纹配合设置;

顶块,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转轴的正上方,其通过若干连杆分别与所述连接头铰接;以及

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其与所述顶块固定连接,且其位于所述炉箅组件中部的正下方。

作为改进,所述炉箅装置还包括:

第一清槽组件,所述第一清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炉箅铰接的炉壁处,其与所述第一炉箅槽对应配合设置;以及

第二清槽组件,所述第二清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炉箅铰接的炉壁处,其与所述第二炉箅槽对应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清槽组件包括:

第一清槽齿耙,所述第一清槽齿耙为V形设置,其折弯部与所述炉体的炉壁铰接,且其上部沿该炉体的纵向设置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清理齿,该第一清理齿均与所述第一炉箅槽一一对应穿插配合;

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清槽齿耙的下部铰接,其下部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槽穿过所述转轴,并沿该转轴滑动;以及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清槽齿耙与第一滑动板的铰接部,其抵持设置于该第一清槽齿耙与第一滑动板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清槽组件包括:

第二清槽齿耙,所述第二清槽齿耙为V形设置,其折弯部与所述炉体的炉壁铰接,且其上部沿该炉体的纵向设置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清理齿,该第二清理齿均与所述第二炉箅槽一一对应穿插配合;

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清槽齿耙的下部铰接,其下部竖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槽2421穿过所述转轴,并沿该转轴滑动;以及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清槽齿耙与第二滑动板的铰接部,其抵持设置于该第二清槽齿耙与第二滑动板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供气装置包括: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后方,其位于所述供油装置的一侧;以及

若干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均倾斜向下设置于所述炉体横向两侧的炉壁上,其沿该炉壁的竖直方向等距设置,且其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鼓风机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供油装置包括:

供油箱,所述供油箱设置于所述炉体的后方,其内储存有燃油;以及

若干喷油嘴,所述喷油嘴均等距设置于所述炉体后侧的炉壁上,其通过管道与所述供油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炉箅设置有对分可以活动旋转的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通过利用顶升组件将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的铰接处进行往复抬升与下降,实现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的摆动,使堆积在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的灰烬自动掉落入储灰区内,实现炉箅上积灰的自动清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的摆动使积灰自动清理的同时,将未燃烧完全的垃圾从灰烬中拨出进行二次的燃烧,避免积灰覆盖垃圾,导致垃圾无法完成燃烧情况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升组件同步带动第一清槽组件与第二清槽组件分别对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进行进行清理,避免在垃圾焚化过程中,垃圾携带的砂石堵塞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的栅格,实现第一炉箅与第二炉箅上栅格的自动清理;

(4)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吹灰装置对储灰室进行清理,将储灰室内的灰烬吹出,同时对转轴上的灰烬进行清理,避免灰烬堆积在转轴上无法清理,导致转轴上的螺纹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巧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焚烧炉辅助生产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炉箅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清槽组件与第二清槽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顶升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供气装置与供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包括:

炉体1,所述炉体1的内部炉腔划分为位于上部的燃烧区11与位于下部的储灰区12,且该燃烧区11的纵向两侧的炉壁中部位置对称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13;

炉箅装置2,所述炉箅装置2设置于所述炉体1内,其包括炉箅组件21与顶升组件22,所述炉箅组件21位于所述燃烧区11内,所述顶升组件22位于所述燃烧区11与所述储灰区12之间,由该顶升组件22带动所述炉箅组件21沿所述滑槽13竖直上下运动,对该炉箅组件21上堆积的烟灰进行清理;

供气装置3,所述供气装置3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其末端与所述燃烧区11的两侧炉壁连通,且其对该燃烧区11通入空气;以及

供油装置4,所述供油装置4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其末端与所述燃烧区11的后侧炉壁连通,且其对该燃烧区11通入燃油。

其中,所述燃烧区11的前侧炉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11,该进料口111上设置有旋转的第一保温炉门112,所述燃烧区11的顶部炉壁上开设有烟囱113。

进一步地,所述储灰区12的前侧炉壁上设置有出灰口121,且该出灰口121 上设置有旋转的第二保温炉门12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温门112与第二保温门122在焚化炉工作时均为闭合状态,分别将进料口111和出灰口121密封严实,防止由于漏风降低炉内的温度,从而对炉内的燃烧过程产生影响;第一保温门112与第二保温门122 的内侧均设置有耐火材料。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供气装置3和供油装置4分别向燃烧区11通入空气和燃油进行助燃,使得燃烧区11内燃烧的垃圾可以进行更充分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如图3、图4、图5、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箅组件21包括:

第一炉箅211,所述第一炉箅211设置于所述炉体1横向的一侧,其一端与该炉体1的两炉壁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摆动设置于该炉体1的中部,且该第一炉箅211位于所述炉体1的中部一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腰槽2111,沿所述第一炉箅211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炉箅槽2112;

第二炉箅212,所述第二炉箅212相对于所述第一炉箅211设置于所述炉体 1横向的另一侧,其一端与该炉体1的两炉壁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摆动设置于该炉体1的中部,且该第二炉箅212位于所述炉体1的中部一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腰槽2121,沿所述第二炉箅212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炉箅槽2122,且该第二炉箅槽2122与所述第一炉箅槽2112穿插配合设置;以及

联动轴213,所述联动轴213的两端设置于所述滑槽13内,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炉箅槽2112与第二炉箅槽2122将所述第一炉箅211与第二炉箅212串联。

如图3与图9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升组件22位于所述炉箅组件21的下方,其包括:

驱动电机221,所述驱动电机221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

转轴222,所述转轴222转动设置于所述炉体1横向两侧的炉壁上,其两端对称设置有螺纹2221;

连接头223,所述连接头223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222的两侧,其与所述螺纹2221配合设置;

顶块224,所述顶块224设置于所述转轴222的正上方,其通过若干连杆225 分别与所述连接头223铰接;以及

顶杆226,所述顶杆226的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13内,其与所述顶块 224固定连接,且其位于所述炉箅组件21中部的正下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21工作,带动转轴222进行转动,螺纹2221 随着转轴222转动,连接头223在螺纹2221的配合作用下,两侧的连接头223 互相远离,连杆225慢慢趋向水平状态,顶块224下降,带动顶杆226在滑槽 13内向下滑动,顶杆226设置于联动轴213的正下方且与第一炉箅211以及第二炉箅212抵触设置,当顶杆226向下运动时,驱使第一炉箅211与第二炉箅 212串联的一端均向下运动;当驱动电机221进行反向转动时,两侧的连接头223 相互靠近,连杆225慢慢趋向竖直状态,顶块224被连杆225抬高,带动顶杆 226在滑槽13内向上滑动,驱使第一炉箅211以及第二炉箅212串联的一端向上运动并复位;如此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使炉箅上的炉灰松动从第一炉箅槽2112 与第二炉箅槽2122中落向储灰区12。

进一步地,储灰区12内还沿转轴222的轴向方向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杆227,该支杆227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部2271,转轴222与该连接部2271配合设置;支杆227对顶升组件起到支撑作用,使装置能够稳定运行。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箅装置2还包括:

第一清槽组件23,所述第一清槽组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炉箅211铰接的炉壁处,其与所述第一炉箅槽2112对应配合设置;以及

第二清槽组件24,所述第二清槽组件24设置于所述第二炉箅212铰接的炉壁处,其与所述第二炉箅槽2122对应配合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清槽组件23和第二清槽组件24分别对第一炉箅槽2112和第二炉箅槽2122进行进一步的清灰工作,防止出现炉灰量过多在第一炉箅槽2112和第二炉箅槽2122形成堵塞,无法进行炉灰自动清理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清槽组件23包括:

第一清槽齿耙231,所述第一清槽齿耙231为V形设置,其折弯部与所述炉体1的炉壁铰接,且其上部沿该炉体1的纵向设置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清理齿 2311,该第一清理齿2311均与所述第一炉箅槽2112一一对应穿插配合;

第一滑动板232,所述第一滑动板232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清槽齿耙231的下部铰接,其下部竖直设置的第一限位槽2321穿过所述转轴222,并沿该转轴222 滑动;以及

第一弹簧233,所述第一弹簧233位于所述第一清槽齿耙231与第一滑动板 232的铰接部,其抵持设置于该第一清槽齿耙231与第一滑动板232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清槽组件24包括:

第二清槽齿耙241,所述第二清槽齿耙241为V形设置,其折弯部与所述炉体1的炉壁铰接,且其上部沿该炉体1的纵向设置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二清理齿 2411,该第二清理齿2411均与所述第二炉箅槽2122一一对应穿插配合;

第二滑动板242,所述第二滑动板242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清槽齿耙241的下部铰接,其下部竖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槽2421穿过所述转轴222,并沿该转轴222 滑动;以及

第二弹簧243,所述第二弹簧243位于所述第二清槽齿耙241与第二滑动板 242的铰接部,其抵持设置于该第二清槽齿耙241与第二滑动板242之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11工作,转轴222上两侧的连接头223 在螺纹2221的配合作用下,互相远离运动,连接头223分别与第一滑动板232 与第二滑动板242抵触,并推动第一滑动板232与第二滑动板242向两侧运动,同时第一清理齿耙231与第二清理齿耙241靠近中心的一端V形耙齿均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33与第二弹簧243均为收紧状态,第一清理齿耙231与第二清理齿耙241分别从第一炉箅槽2112和第二炉箅槽2122中穿过,将其中堵塞着的炉灰进行挤推清理;当驱动电机211进行反向工作时,转轴222上两侧的连接头223互相靠近运动,此时在第一弹簧233与第二弹簧243的弹性放松作用下,第一清理耙齿231与第一滑动板232及第二清理耙齿241与第二滑动板242均复位。

如图图1与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气装置3包括:

鼓风机31,所述鼓风机31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后方,其位于所述供油装置4的一侧;以及

若干进风管32,所述进风管32均倾斜向下设置于所述炉体1横向两侧的炉壁上,其沿该炉壁的竖直方向等距设置,且其均通过管道与所述鼓风机31连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管32均倾斜向下设置后,垃圾在燃烧区11内燃烧时,产生的炉灰会在向下的气流作用下向下运动,并慢慢在第一炉箅211以及第二炉箅212形成堆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油装置4包括:

供油箱41,所述供油箱41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后方,其内储存有燃油;以及

若干喷油嘴42,所述喷油嘴42均等距设置于所述炉体1后侧的炉壁上,其通过管道与所述供油箱41连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喷油嘴42喷出的燃油在从进风管32进入的向下的气流作用下,均匀的铺洒在垃圾上,使得燃烧区11内的垃圾得到充分的燃油助燃效果,避免了燃油在燃烧区11内的一处集中燃烧,导致其他区域垃圾燃烧焚化率降低,达到燃烧没有死角。

实施例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清灰垃圾焚化装置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图1 所示的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升清灰效果,还设置有吹灰装置5,所述吹灰装置5设置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其设置于所述供油装置4的下方,其包括:风机51及通风管52,所述通风管52为U形结构,其通过管道与所述风机51连接,该通风管52的两端开口设置于所述储灰区内12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清理灰渣时,打开储灰室12上的第二保温门121进行人工清灰,但是人工进行清灰时,储灰室12内始终会残留部分灰渣无法被清理干净,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吹灰装置,当风机51工作,通过通风管52向储灰室12内通入空气,就可以利用气流对储灰室12内残留的灰渣进行无死角无残留的清理,达到更好的清灰效果。

工作过程如下:

鼓风机31工作,供油箱41开始供油,进行焚烧;垃圾在燃烧区11内燃烧殆尽后,炉灰在炉箅组件21上堆积,此时炉篦组件21呈V字形设置,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21,驱动电机221工作,带动转轴222进行转动,螺纹2221随着转轴222转动,连接头223在螺纹2221的配合作用下,两侧的连接头223互相靠近,连杆225慢慢趋向竖直状态,顶块224上升,带动顶杆226在滑槽13内向上滑动,驱使第一炉箅211与第二炉箅212串联的一端均向上运动,将堆积在炉箅组件21的灰烬向两侧翻出,翻出后的灰烬从第一炉箅211与第二炉箅212的缝隙内进入储灰区12,同时为燃烧完全的垃圾再次被翻出进行燃烧,之后驱动电机221翻转,带动转轴222进行反向转动,螺纹2221随着转轴222转动,连接头223在螺纹2221的配合作用下,两侧的连接头223互相远离,连杆225慢慢趋向水平状态,顶块224下降,带动顶杆226在滑槽13内向下滑动,第一炉箅211与第二炉箅212串联的一端受重力向下运动,此时连接头223分别与第一滑动板232与第二滑动板242抵触,并推动第一滑动板232与第二滑动板242 向两侧运动,同时第一清理齿耙231与第二清理齿耙241靠近中心的一端V形耙齿均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33与第二弹簧243均为收紧状态,第一清理齿耙 231与第二清理齿耙241分别从第一炉箅槽2112和第二炉箅槽2122中穿过,将其中堵塞着的炉灰进行挤推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